言论

一月三“抖”的默克尔/黄英豪博士

那天一位女同学心血来潮在班上突然问我“Sir,世局如此纷乱,你看还会有什么变数吗?”。我头也没回一个,想也没想的就说,“有,在德国!”。

我说近期,国际媒体无不大篇幅的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月三抖”事件。在德国,公众人物的健康问题纯属私事,受到隐私法的严密保障,媒体不得随意猜测渲染,正因如此,外间更是揣测不停。



默克尔在公众场合第一次颤抖是于6月18日迎接乌克兰总理泽伦斯基到访时在户外检阅仪式上身不由己的抽搐颤抖。当时对外界的解释是说当日天气炎热,她有脱水的现象,之后喝了3杯水就没事了。

不料,事隔9天于27日又再出现同样的情景,而这一次是发生的室内,整体温度比较凉爽。当时默克尔是在总统府内出席新任司法部长就职仪式站在台上浑身发抖,工作人员递上清水一杯,她接了后来没喝又交回去。

最后一次是本月10日在迎接芬兰总理林内到访时,也是在户外的检阅仪式期间颤抖一分钟。过后她还向媒体宣称“我很好,没必要担心”。

隔天11日众媒体发现默克尔在迎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时外交礼仪更换了,镜头看到在奏国歌环节,两位身穿长裤的女国家领导人双双坐在椅子上观礼。很明显的事先已经做好沟通安排,很有默契的配合了。

因难民问题差点丢官



我告诉那位女同学,我之所以说下个变数在德国是因为默克尔盘踞德国甚至于整个欧盟太久,而当下并没有明显又合格的接班人。本来她已经无心恋栈,去年10月已经宣布不在2021年大选寻求蝉联,可事与愿违,如今她健康问题堪忧,而欧盟又因为英国“脱欧”在即,所以充满变数。

素有欧洲铁娘子称号的默克尔来头不小,执政基民党18年,三度蝉联总理一职,智睿机敏,当机立断甚有过人之处,排除万难,在众多男人当中一枝独秀。她操一口流利俄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颇有交情,奥巴马时期因为乌克兰事件穿梭于莫斯科、柏林与华盛顿,运筹帷幄,帮两位大男人穿针引线,功劳不小。

近年,欧洲各地出现难民潮,默克尔本着一贯的作风对难民大开门户,去年地方选举差点断送半壁江山。

默克尔今年65岁,是德国史上首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两德统一以后首位出身在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要了解她对难民政策的执着,不得不从她的背景谈起,出身在东德,她对两德一些不平等的政策愤愤不平,尤其是在女性就业和生育率等问题,她更是不留余力高举男女平等的旗帜落实“性别平等法”。她修订的“儿童与青年协助法”就连0岁的儿童也能享有幼儿园的法律保障,对人权的尊重,生命的保护,致以无上敬意。所以,此番难民涌现,她能视而不睹吗?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是理性的,这特质在默克尔身上就是最佳的写照,她办事有眉有目,绝不含糊,不仓促行事,衡量事情一定从正反角度反复琢磨,探索才定夺。所以观察家说她对难民课题的坚持,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情,难民问题一日不休,全球灾难一世难解。她深深地体会到被炮火洗礼,颠沛流离那种人间炼狱的悲痛,如不及时遏制难民的扩张,提供有效安顿和栖所,其他问题的衍生很快就会接踵而至。

可是,她这人性的一面,对人命的珍惜和关爱,对普罗大众的一视同仁却为她的政治仕途埋下伏笔。新华社资深记者严锋甚至把默克尔率领的执政联盟去年10月在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议会选举中接连受挫,形容为引发默克尔退意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默克尔时代降临

去年12月7日默克尔卸任把基民党党魁的职位交棒给大她两岁的该党女秘书长卡伦鲍尔,但宣称总理一职她将一直维持至2021年的下一届大选。本来这一个安排相安无事,而且国人也可以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卡伦鲍尔的表现和魄力。

默克尔的健康出现问题,虽然德国民意调查都对她的身体有恙不以为意,60%以上的国人均认为那是她的私事,她说没事就没事,可是世人却不以为然。

事关默克尔长久以来被冠以欧盟“领头羊”和“稳定器”的雅号,而今她的接班人未定,对整个欧盟的影响举足轻重。

德国的选举制度堪称全世界最为复杂之一,就连一些德国人也摸不着头脑,他们并不是像一些民主制度一样如果国家领导人突然退位或离职,那自然而然他或她党内的副手就直接接任。

如果默克尔在任期还没届满之前离职,首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就有义务和责任委任一位代理总理,一直到下议院推选适合人选。最可能的是他将委任61岁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守茨代任总理。

接着就是政府内部“自由选举”,任何自认有超过50%胜算的都可以问津相位。然而基民党党魁卡伦鲍尔普遍上不被青睐,因为选她无疑是给反对党在来届大选“免费的优势”,所以没有机会出线。

在这种情形之下,德国宪法允许两次推选总理运作,如果头14天没人脱颖而出,那将重选,如果结果一样,那将迫使总统宣布解散国会重选总理。

所以说,默克尔总理14年来撑起半边天,现在“一月三抖”,人心惶惶,是祸是福犹未知也!

反应

 

名人专栏

默克尔菱形手势 你适合吗?/陈丽卿

光看这张照片,你是否可以猜到这双手的主人是谁?没错,照片中的人正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

此尖塔形手势,又被称为“默克尔菱形”(Merkel-Raute),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知名的手势,其家喻户晓的程度不仅让默克尔在竞选海报上不必露脸,只需露出一双手就能达到宣传效果,在维基百科上拥有专属独立辞条,甚至在网路社群中也有属于它的表情符号(Emoticon)“<>”。

权威/险棋?

除了默克尔之外,相信你一定也看过其他人使用这个手势,或是自己也曾经用过。就拿2021年德国大选来举例吧!3位分属不同党派的未来总理人选,在面对媒体时都曾摆出这个招牌手势,包含当时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肖尔茨(Olaf Scholz),虽然来自与默克尔不同的党派(德国社民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SPD),也在媒体前摆出默克尔的招牌手势。

然而,尖塔式手势究竟带有什么意涵?它真的适合所有领导者吗?

答案是,就如同所有的形象策略,不论再好的服装、再好的风范、再好的表达方式,都无法套用到所有人身上,而需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让我们回到尖塔式手势的本质——它是一个极具信心、胸有成竹的手势,能也够让你立即呈现出强大的权威与菁英感,然而对领导者来说却是一着“险棋”。

原因有二:

首先,若本人尚未建立起足够的权威——包括身分地位的权威,与专业的权威, ——是撑不起这个手势的。

如果本身权威感与自信心不足,眼神、表情与说话内容也尚未达到全然的笃定自信,此时硬套上尖塔式手势,只会显得匠气,让你的自信像是“演”出来的。

第二,由于此手势带有“优越感”,因此摆出此手势时,有时会产生“上对下”,甚至高傲自负的感受。

所以,你需要格外留意身处的场合与想传递的讯息,例如当你面对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并希望传递出尊重、平等、温暖、亲切、谦逊、内敛的感受时,请避免使用此手势。

错误示范:

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段故事。当时的她到非洲访问,在一群非洲孩子面前摆出了尖塔式手势,其身影被镜头捕捉了下来,其后遭受批评,被认为态度骄傲、高高在上,没有慈悲的善意。

在拙作《魅力领导学》书中,我也提过一位学员的案例。这位企业家是尖塔式手势的爱用者,然而身材魁武、长相气势十足的他,对自己的期待是“亲切感”,因此我建议:由于“尖塔式手势”对传递出亲切温暖的感受并无助益,再加上他的个人风格,可能还会让人对他产生“高不可攀”、“生人勿近”的联想,还是少用为上。

侦探手势?

当时他问我,谁适合尖塔式手势?

我心中浮现的是影集《新世纪福尔摩斯·Sherlock》主角夏洛克(班尼迪克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的影子。剧中,这位天才侦探坐在沙发上思考时,就常摆出这个手势,实在是一点也不谦逊、一点也不亲切,但却着实呈现出了他高傲自负的个性与胸有成竹的自信,不是吗?

形象策略没有好与坏,端看谁来用?怎么用?用在哪里?千万不要看到某一个形象策略受欢迎,就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以免弄巧成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