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雪隆八独中华语辩论赛掀幕

开幕嘉宾和参赛的八独中辩手合照,前排左起叶谋铨、符永道、陈云枫、罗志昌、蔡庆文、林景清、张梅莲、张济作、陈玉丽、李瑞安及周玉成。

(吉隆坡7日讯)雪隆八独中第21届华语辩论赛今日掀幕,8所独中辩论手今日在吉隆坡中华独中进行初赛,针对我国时事及社会动态,展开对决。

辩论赛由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办,吉隆坡中华独中和巴生中华独中联办。参赛独中包括吉隆坡中华独中、尊孔独中、坤成独中、循人独中、巴生中华独中、光华独中、兴华中学和滨华中学。



本届辩论会不采取淘汰制,允许“败部复活制”,让各参赛队伍增加比赛场次,至少有两场比赛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更多上台磨练的机会。

雪隆华小董联会主席蔡庆文今日在吉隆坡中华独中,受邀为辩论赛主持开幕礼仪式,赛事评审嘉宾包括刘国伟、乡汶瀚、田景天、梁佑诚、梁胜义、余福祺、罗伟雄及许嘉雯。

蔡庆文说,举办华语辩论比赛除传承华语,也重视辩论员是否关心时事,理解国内外政经社会事务的发展脉络,能否保有本身的思辩及见解等。

 他指出,推动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看重的教育素养是学生的4C能力,即独立思维与批判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辩论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大家懂得分辨,哪些人言之有理,哪些人在“颠倒是非、强词夺理”。 

林景清:如打磨花岗石真理会越辩越明



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指出,辩论就犹如打磨花岗石,用真理将石头抛光至闪亮,辩手用思维收集资料,以口才与才华辩论,从而宣扬华教文化的传统。

他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辩手正反双方应为真理而辩论,各别需摸着良心,真理会越辩越明。

出席嘉宾包括校长张梅莲、副校长陈玉丽、李瑞安、周玉成、竞赛组主任叶谋铨、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秘书长罗志昌、执行秘书张济作、体育与文化事务委员会主任陈云枫、理事符永道等等。

反应

 

灼见

【灼见】毁灭创新 勇敢变质/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其实如果允许市场经济规则更充分运作,而非人为、蓄意知易行难地去干预,那么好些即使多年以来看来棘手的社会政治课题,几乎都能得以迎刃而解,而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局允许商业化私立大专院校的运作,已然演变成为本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大功臣。然而,有利也必有弊,例如越来越多独中生选择不考高中统考,也不等高中毕业,而是在高二考了大马教育文凭后肄学,转读上述私立大专院校的预科班,过后直接进入这些大专,或与这些大专有双联课程安排的外国大学就读可也。

如此一来,不但独中的高三有些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办不下去,甚至连常被华社视为重要的文教课题,例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与否,也不再受到许多家长与同学们的在意,因为,这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然被市场需求所“超越”。一些独中为求生存,也必须顺水推舟地另辟教育新天地。

转型可负担私校

一些别出心裁的独中,想要逐渐转型为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其实独中在政府眼中本来就是私立学校的一种,只不过是非营利的),因为眼看许多家长基于对公立学校欠缺信心,都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往昂贵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那倒不如打造出一个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版本,总能吸引到一些家长,基于性价比高的选择。这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定位的实践,其经济效果的高低,应该很快就能见真章。

也有一些较为谨慎的独中会为高三“加料”,或更贴切来说是提供教育“自助餐”,要考高中统考当然欢迎继续考,但也可兼考或转考如A水平或其他国际上认可之后,可直接就读大学的一些文凭考试,包括一些通常只在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考试等,以吸引同学们留读高三,或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独中就读。

这也是市场经济促进创意,甚至是如著名经济哲学家叔本华所谓的“创意性毁灭”的一种做法,其实是推进经济(以至教育)转型升级的“妙方”。

华文水平为卖点

有的独中,顺应着国际上学习华文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以相对高超华文水平为“卖点”,努力招徕来自国内外,有志于让孩子得以更好地掌握华文的家长们,送孩子到这些独中就读;又或主要来自国外,想要孩子能比在当地能掌握到更好英文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就读。总之就是充分发挥独中多年以来所强调的三语并重教学方针,使其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让独中得以浴火重生、再创新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近年来好像越来越敏感的另一项课题,即越来越多非华裔在华校(包括独中)就读的考量,是否会引致华校“变质”。在我成长的沙巴,一般华校都有许多友族同学就读,尤其是一些在乡区的华校,更是有着七八成的非华人子弟就读,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一项问题。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项市场经济运作的体现,因为华校办得好,所以才会吸引友族甚至国外的家长送孩子来就读。即使在社会政治层面,这也是促进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国民团结融合的一大工具。

如果有一天华校真的“变质”了、变得更差了,那么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也会令到华校不再成为家长的首选。所以我们不应恐惧“变质”,而是要哪怕是毁灭性创新,也要把华校的品质变得更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