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行驶追忆

我家毛孩爱乘车,在车上它依窗伫望,有种像是落寞浪人在缅怀过去轻狂自由的身影,虽然最爱它的妻子就在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带着几丝寂寥的灵魂。



这一幕常唤起我小时候在父亲车里的记忆,那时的汽车龟速无比,路途显得遥久,车内闷热令人昏慵欲睡,车上的大人们除了父亲都潜入短暂梦乡,可我的眼睛总是望向窗外,那些远方苍翠的山峦,路边的胶林,是训练想象,发白日梦的绝妙画板,一个个念头,影像纷至沓来填入幼稚心灵,无聊时光的逗趣,貌似寂寞的心灵,却不知未来就是如此一点一滴建设起来,向往成长后可拥有自由的心情,对爸爸可以握紧方向盘到任何地方能力的渴望,是在那时候滋长。

总觉得行驶在大道有些相似“时空穿梭”这种只写在科幻小说里的事情,车子在笔直宽阔公路奔驰,前方景色逐渐逼近,随之扩散至两旁,宛如未来的大门徐徐打开,不久前眼中景色还是遥不可及的,此刻却让我在风声中穿越,然后成为两旁过去的。

在这种体验和想象里,大道如同时间之河,滚滚流动不息把将来,此刻和过去一一涵摄,记忆也纷至沓来。

光景在我的记忆石化

我最早的公路体验是来自乘坐父亲的汽车穿行一号公路中大城小镇的时光。打巴、金宝、怡保……彼时我们还唤作“坝罗”;还有南下吉隆坡会经过的士林河、丹绒马林、万挠……这些镇名,自此就和童年回想紧紧捆绑一起,即使现在那些市镇经过岁月洗涤,物事已非,曾经的光景却也在我的记忆石化了。



成年后因为工作缘故驾车走过半岛许多地方,那是把路程风光纷纷收集到记忆的悦事,当中有让我缅怀无比,从江沙到宜力小镇那段蜿蜒曲折,散落许多传统马来甘榜还有几个华人新村的老旧公路 ; 每次行驶都感心戚,从瓜拉立卑到话望生一段穿越原始森林,杳无人烟的荒径野路;稍后的是半岛东部沿途满是椰林,一旁洁白沙滩和蔚蓝大海,让人心情清爽朗快的沿岸公路。

行驶途中最能慰籍心灵的是窗外一幕幕不断向后倒退交替景观,于刹那空隙,曾经的,现在和将来的时间三部曲顿然演奏得融洽无间, 一种平衡澄明的状态,如果要说有什缺失了,也许就是被风吹走的记忆,要在下一趟路程中再次捡拾。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