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投资与保险宜分拆/陈天文

投资连结保险的概念是尽早把缴费拿来,扣除了保障费用,多余的部分去投资,让投资增长抵消未来保费涨价,以及缓冲数个月的不缴费。

好处是保客感受不到保单在涨价。



比如A先生,20岁,医药保单月缴费是50令吉,到30岁需月缴费70令吉,40岁月缴费90,50岁120,60岁150,70岁200,等等。

购买投资连结医药保单,保费大约是持续100令吉,一直缴费就行了,这让人误会保费没有涨价。

其实投资连结保单当中的操作概念就像老式房子的冲凉房大水池,你缴纳的费用(扣除了推销等等费用)是水龙头的流水,进入大水池会酝酿成长(投资因素),水池底部有出水口,医疗保障一个出水口,如果要人寿,另一个出水口,要意外保,加个出水口,要36重疾,又加个出水口。

出水口多,水位持续下降,就该换个更大的水龙头(保费增加)。



投资连结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缓冲期,你买个年付费或月付费的保单,一旦忘了,或信用卡扣账出问题而你又不留意,很快的,保单就终止了。投资连结保单大致上至少保留一定的现金价值,就算一时周转不来,保单也能拖拉一段日子。

把保险纯粹当消费型开销,就不会有什么误会。不会说连续经过20年的缴纳,每年2000令吉,总共付费4万令吉,为何现在价值只有2万令吉的争执。

理财勿漠视保险

把投资因素撇开,把保险公司当赌场,我下注(保费),没事你赌场吃完赌注,我“中奖”你赔钱,简单干脆。

投资连结以外,笔者本身不支持投资与保障混杂的另一个原因是保险行业的销售费用比纯投资行业高,费用减低了投资效益 。

写了数篇保险,立场算是中立,保险仅仅是本身工作中很微细的部分,没什么利益关系。

人生理财,保险是大部分人不可漠视的部分。但,想自身承担风险,财富有余,是没错。也经常看见自顾不暇的人士,保险可是奢侈品,没法买。

总结保险的本质,其实就是:

用少量可承受的钱(保费)转移极端条件下自己无法承受的损失(保障数额)。

反应

 

言论

冷眼有心分享 股民应珍惜/陈天文

一周前,大师冷眼点评油气行业,小撮自以为是的读者针对内容在南洋网嘲讽、批评,语气极不客气。

其实,去年同样在南洋网就有攻击冷眼的言论出现,原本笔者就想发文谈谈不堪入目的霸凌留言,但因事忙而作罢。

在这行动管控令期间,大家可能没出门关系,时间多了,发现网络上出现不少视频、股市分享,有高素质的,有一般水准的,免费是前菜,入会员,付费课程才是隐议程。

没有绝对的对错,付费获取知识与分享原本就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费用与内容素质对等吗?又或者我们能够实行这些策略吗?

我们也该分清楚哪个分享是为赚取生活费,哪个是有心教育群众。

冷眼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很多读者看的是网络版,一分钱不用花,就算是付费的报纸版,除了新闻报道,若读到一则有水准的分析评论,你只花少少购报钱,却有人把钱“袋进你口袋”。

笔者曾在《南洋商报》服务,获得免费职员配报,加上从18岁就投身股海,对冷眼的分享与分析,从不放过,也对他有一定程度了解。

记得冷眼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南洋商报》礼堂不只爆满,还在外另设2处同步转播,而听众则来自半岛各地。

大师常说,要会捕鱼,不要靠他人分配鱼只。他介绍个股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最近一次,给了二、三十只精选股,避免他人闲话说他进场后让群众推高股价而牟利。

长年累月钻研股票

大师以前在文章里曾提到,他尽量不去婚宴、应酬、交际,不看连续剧,不看电影,扭开电视机只是看新闻。有正职,如果工余每天几小时,长年累月的钻研股票,坚持的做,不简单。成果要付出代价,所走的路径也不是所有人愿意追随。

早年,网络不发达,资讯不像现在唾手可得,投资者唯有依赖报纸提供挂牌公司资料,或者公司年报,而冷眼对年报及资料收集的规模,相信没任何大马人能望其项背。

股神也好,大师也好,终究是人不是神,不是仙。世界级的巴菲特也一样踢到铁板,例如从早期的特易购公司,到如今的四家航空公司、报纸业务、及银行业,他皆止亏脱手。

曾经听期货老手分享,100个交易,60个做对,已经很完美。股票来说,80%买对,该还是不错,更何况买错还可转舵买别家股票报仇。

冷眼到了这个年纪,还有心有力,愿意分享知识经验,股民该珍惜,换是我,早就含饴弄孙,游山玩水去了。

(稿费捐南洋基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