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问对问题,
找回幸福 迈向成功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谜语:“人的一生中,说的最多的3个字是什么?”然后,不管怎么猜,最后都会引导出“不知道”这个答案。

确实,相较起近年来盛行的爱心教育术语,诸如对不起、谢谢你、原谅我,我爱你等等,“不知道”这3个字(有时也会看语境与情绪的变化而加减字数)看起来还是我们经常会挂在嘴边的词句。



书名:

《关键提问》

作者:詹姆斯E·瑞安

(James E Ryan)



译者:靳婷婷

出版:中信出版社

“不知道”,看来是个大智慧。基本上,说了不知道,或者重复说不知道,可以让你把一个觉得烦躁的对话终结,可以把一个你不想处理的工作卸下,也可以把你不想学习的事物给置之不理。换言之,“不知道”是个终结者,可以让你完全置身事外,成为一名“世外高人”。

然而,或许你不知道(还是这句不知道)的是,一句“不知道”不仅是你对外界的终结,也是外界对你的终结。不积极的回应,难道会造就一个积极的人生,一个就是你心里真正想要过的人生?

压制孩子提问

事实上,我们在孩提时期,都会向长辈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近乎疯狂。比如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就曾经问其父亲,天的外面还会有什么?或许,在现今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都知道地球以外还有许多星系;但朱熹在那个年代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跨时代性的,可说是疯狂的(严格来说,朱熹所提问的天,或许还可能不是指这天体现象,而是一种形而上学呢!)。

可惜的是,疯狂换回来的,不一定是正面的回应。有时候,父母在不以为意的情况下,压制了孩子的天赋。一次又一次的“不知道”,一次又一次的浇冷水,让许多孩子提早结束了问问题的年代。

而填鸭式的教育,以及随后充满压力的职场与生活,更让许多人慢慢接受了只需听从指示的机械人生。当然,机械人生还是会提出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的人生会这样?”而之后,就是沉默与继续机械式生活。

成功关键  提出好问题

我们对于生活的乏味,对提出问题的不起劲,实在不在于长辈在我们孩提时代的“打压”,而是我们把时间浪费在担惊受怕上,即担忧过去、未来、不确定性、他人、新环境、新创意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接受了“不作为”就不会有错,误信这是中国哲学上“无为而做,无为而无不为”的概念。

不作为,是你可以去做好事情的情况下,却选择不做,让事情发展走偏了。而“无为而做”,则是掌握了世间的形态,在不破坏事情发展的情况下,顺应世代改变而为之。前者是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后者则是经验累积下,做出一个对己对人皆好的行为。

经验如何累计?其一,不忘思考。思考不在于找到答案,而是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思考是为了提出更好的问题。事实上,提出好的问题,都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比方说,一个老师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学生时代最好的礼物。再来,一个好的领导人,若能对事情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就能引导他人超越过往的问题,揭开一些之前忽略或没被注意的可能性。

活得更为从容

因此,思考与提出好问题,能让我们在生活中爆发那种“发现时刻”的兴奋感。当然,这兴奋感或许不像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般震撼,但却可能是让你活得更为从容的一大步。

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提出好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未来生活上能与人工智能有所区别的“灵魂体”。当前的智能系统,都能提供很精准的答案;但问题在于,这些系统都不擅长于提出问题,甚至当我们无法清晰表达问题时,他们也不会透过提问问题引导出我们想要的答案或结果。

这关键在于,人类的思考,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而同时也作为一个聆听者,并对问题与答案做出相对应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必须是双向的;而成功的人生,无疑就是在思考、提问与聆听的过程,充分了解自己与别人。

正如作者所说,问题就像钥匙。在合适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会开通你尚未知晓、尚未意识到,或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世界的大门。

打开宝盒  5关键钥匙

作者认为,问题的好坏要视情境而定,但有5个问题是一切有效对话中不可或缺的。作者在5个章节中,分别对这5个关键的问题,做出了解说与分析。而这5个犹如关键钥匙的问题是:

1.“等等,你说什么?”——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梳理想法,加深理解。

2.“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发现新事物,建立伟大洞见。

3.“我们能不能至少……”——用来打破僵局、 分歧、达成共识。

4.“我能帮什么忙?”——用来表达尊重,鼓励他人面对问题。

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用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目标的核心。

如果你经常会提问上述的问题,那么恭喜你,你确实已经有资格迈入成功与幸福的人生。对于还不懂得提问上述问题的你我,不妨可以透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相关问题的发文技巧吧。

加入幽默与动人故事

事实上,这本书的成型,是作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的作者,在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致辞的内容。而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也加入了许多幽默、动人的小故事,并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视角说明,如何用这5个问题作为一切理解和进步的开始。

笔者并不打算对上述的5个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只想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或许从前文阅读下来的你可能知道,笔者要谈的,就是第二道问题,“不知道……”。

前文提过,我们的人生最多时候说出的3个字,很可能就是“不知道”。但如果提出的“不知道”,后面就是一个句号,那么,这是所谓的终结者提问。

然而,“不知道”的后面,我们尝试来个“为什么”或者“能不能”,然后再来一些陈述,反而,这可能让我们得以发现新事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问,永远也不要失去神圣的好奇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周围的世界看成是静态的,甚至我们也会把身边的人,看成是静态与想当然的。但事实上,透过上述的提问,我们反而能揭开我们不曾知道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等等。

总而言之,提出“不知道为什么/能不能”,其实就是一种好奇心的根本表现,让我们对友人与周遭的世界保持着当初的好奇心。同时,这样的问题,也让我们保持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并让你思考如何对自己做出改变与改善。如果不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是枯燥乏味的,完全缺乏了乐趣与发现新事物的可能性。

结语

人生如是,你是否获得想要的东西?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确实无可避免地会经常遇到痛苦和失望的事情。但每一次的挫折,如果都能打倒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同理心,那么我们无疑慢慢被“人工智能化”了。然而,正是这不如意,不顺意的人生,才凸显出我们能在生活中自己找寻快乐与满足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生活持续让这5个问题延续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同理心,透过了解自己、帮助别人、与友人相互学习等,可以预见的是,有一天你我可能就有资格回到:“我得到了人生中想要的东西。”这或许离解脱、证悟等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至少,你的人生并不白活。
因此,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感到被爱、被珍惜、被尊敬,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还是一份有价值的回报。提出不可或缺的好问题,并聆听问题的答案,便是完成这目标和实现这回报的最正确的道路。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便是通过这些不可或缺的问题形成和加深的。
如果你不确定如何做到上述的事情,不妨就从提问5个问题开始吧。

作者小档案
◆詹姆斯·E.瑞安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第11任院长。
◆曾是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的杰出教授,创建了法律和公共服务项目,著有《咫尺五百里,相隔天地间·Five Miles Away,A World Apart》。
◆曾是威廉.H.伦奎斯特首席大法官的助手,并在美国高法院进行过辩论。

书的关键词
◆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感到被爱、被珍惜、被尊敬,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还是一份有价值的回报。
◆提出不可或缺的好问题,并聆听问题的答案,便是完成这目标和实现这回报的最正确的道路。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便是通过这些不可或缺的问题形成和加深的。

洪文杰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