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资产值不是必胜灵丹 /黄云浩

上周,趁着假期在家,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书橱;发现自己在2007/08年风暴期间,对股市所做的观察笔记,其中包括值得考虑买进的股项。

因为自己是会计出身,对每股资产有相当的“迷信”,总觉得买股票如果价钱高出每股资产太多的时候,都不太靠谱。



再加上自己对价值投资的了解还局限于表面的安全,如果以少过每股资产的价格买进一间营运良好的公司,下行风险应该是有限的吧?

当然,自身的个性也属于保守,更加强了选股的偏向。所以,当时所选的股项基本上股价都尽可能在每股资产以下。

当中就包括了在木材业领域,就规模属一属二的常丰控股(SUBUR),该公司业务横跨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木材、三夹板、刨花板及造林绿化工程等,当然也纵向发展到种植油棕。

营收每况愈下



翻开过去10年记录,却发现到当年靠谱的每股资产,并没有帮助到自己在股票回报上的表现。(见表)

营业额高收在2014年后,就每况愈下。2018年的营业额竟然只有2014的36%。股息也在2015戛然而止。

大家对于物价的上涨是不是感到无奈?诸如咖啡店里头里的咖啡,熟食档买的各式面粉类的涨价,都对打工一族造成了直接影响。

如果你的老板每年没有调整薪水,你认为你可以在同一个岗位呆多久?想象一下常,丰控股所请的人工,其工资有可能一成不变吗?

面对萎缩的营业额,这些日益高涨的费用由谁来买单?换个角度,如果公司的营业额常年保持在一样水平,工人的工钱,万物涨价,公司盈利是绝对不可能跟营业额般可以持平。

所以,公司如果要在盈利上有所表现,一定要想办法扩张营业额。只有营业额增长,才能保才能应对日常费用的上涨,其中当然包括工资。

常丰从2元直落变仙股

看回自己当年的选股条件,每股资产,从2009到2018年竟然都持平在3令吉以上,但是股价却背道而驰,从2令吉直落变成仙股,也直接反映了股民对公司的失望。

再延伸一点,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它对拥有者的贡献。

如果是一间店面,其租金就是决定它的价值的主要因素。而面对拥有大片土地,从事发展林业或种植业的常丰,它的价值也取决于大片土地可以带来的贡献。

可惜,砂拉越不是大马半岛,不如IOI集团(IOICORP)当年选择靠近布城的种植地般,可以借传换土地用途而增值。

盈利大跌

目前,造成常丰股价低迷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盈利大跌。所以,单靠看资产来投资是不靠谱。最近五年的数字经济,更是将旧经济的估值逼到接近贱价的水平。

不信,看看现在数字经济公司或科技公司在大马交易所的表现,每每是以20,30倍的本益比来交易的。旧式经济的公司,则是凄惨的个位数。

投资人生,人生投资,其实就是与时并进。

每股资产并不能保护我们,能保护我们的只有自己在知识上的追求,持续对自己的脑袋进行“版本升级”。只有这样,才可以自立于瞬息万变的时代。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交易道路成长故事(中)/慧眼识股

做一件事是否能成功,并非取决于是否遇到挑战和困难,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突破这些障碍!

在上一篇文章“我在交易道路上成长的故事 (上)”时提到,我想要开始回测我的交易方法,但是基于交易方法过于复杂,回测起来太难,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突破瓶颈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联系回我一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一次的晚饭,发现我们的交易理念非常相似。

那次起,我们时常会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交易策略。我的操作也因此无意中引进了“量化”的概念,它解决了我操作上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对“量化”这一词感到很陌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量化就是把模糊的东西,清晰的划分,变得可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选股要选好公司,才有机会获利!

“好公司” 这个词太模糊了,如果我要量化它,我可能会说“选股要选公司在过去1年盈利有增长30%以上的公司。”,这样就清晰多了。(注意,这只是例子。)

一旦被量化了,我们就能做许多分析,分析胜率、分析盈亏比等。

量化的概念,让我的操作方法,从非常复杂、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了,并且学会了怎么去用最公正、最客观、不带偏差的方法进行回测,证实一个策略的有效性。那时候,正是我的操作突破了瓶颈的起点。

第五章:操作周期

在彼此遇到一位理念相投的人,仿佛找到了交易信仰的支撑。我和这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两人对研究交易策略更加沉迷。

过程中,我还寻获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一位交易者或投资者在股市能否赚钱,操作周期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性格、耐心、风险承受力都不同,但市场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适合做短期交易的人 (可能你对市场的信息变动非常敏感),但却尝试去做可能需要持股几年的价值投资,那么你会发现你很难赚到钱。

于是,我花时间去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操作周期,持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自己的表现。花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也亏了一些钱,我只能把它当成是需要付出的研究成本。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操作周期!那就是——1个月至3个月!

当我平均持股时间在1个月至3个月时,表现最好。我甚至还发现,这也是市场上大部分人的最佳操作周期。少部分人适合少过1个月,极少部分人适合超过1年,但有趣的是,这些周期往往是大部分人喜欢试图去操作的。

第六章:策略的胜率

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之后,我开始把时间花在研究持股1个月至3个月的策略。研究了将近一年,我找到了一个胜率很高的方法,并且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它就是筛选业绩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我几年前在Telegram频道分享业绩的公司也是使用这个方法),然后持有接近三个月之后离场。

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方法随着时间过去,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胜率将会逐渐降低。

这个方法在2018年之前非常好用(胜率80%以上),2018年到2019年的胜率稍微下降 (70%左右),2020年市场超级火热之后,胜率迅速下降 (40%左右)。

尽管这个方法帮我在那几年累积了不少资金,但研究交易策略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我们其它交易策略的研究都是还在进行着的。

其中有一个交易策略,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在2020年逐步成型,做了严谨的回测,各方面都达到了要求,并且回报率惊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呢?下一篇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待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