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若干法会会本引起的疑惑

(摄影:陈奕龙)

近年来,在马来西亚“供佛斋天”以及“水陆法会”越来越流行。这两个法会各自有本身的仪轨会本。

马来西亚的某些道场进行“供佛斋天”采用的《金光明忏斋天科仪》简体字会本,有一个很离谱的错别字。“净瓶杨柳洒堪夸”里面的“洒”字,被误植为“酒”,变成“酒堪夸”。打错字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发现错别字(而且是严重歪曲佛法的错别字,因为变成夸赞酒),却采取毫无所谓的态度,举手之劳也不去修订,那是更加大的问题。



在《金光明忏斋天科仪》第一次“请天神”的仪文,原文如下(请特别注意原文的“南无”两个字):“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南无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将,大辩天神,诃梨帝喃鬼子母等,五百眷属, 一切皆是大菩萨等,及此国内,名山大川一切灵庙,(某)州(某)县地分属内鬼神,此所住处,护伽蓝神守正法者, 一切圣众。”

第二次“请天神”的仪文:“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这次是专请“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

在上面的两段仪文,“南无大梵尊天,三十三天……”以及“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如果把“南无”理解为“皈依”,就会产生“佛教徒皈依天神?”的疑惑。

接下来,在《金光明忏斋天科仪》又出现“南无宝华琉璃佛。南无大乘金光明经。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这三句仪文。第一句“南无宝华琉璃佛”是皈依佛;第二句“南无大乘金光明经”是皈依法。那么第三句是否“皈依大功德天”这尊威力无穷的天神?

“南无”应理解为“恭敬”



其实,“南无”是“皈依”的意思,也可理解为“礼敬、恭敬”。如果把上面的几句仪文里面的“南无”把它正确的理解为“恭敬”,就不会出现“佛教徒皈依天神”的疑问。

一般的佛教徒懂得把“南无”正确的理解为“皈依”已经很不错了。有多少个佛教徒懂得消化整篇深奥的仪文,然后在某种特殊情况,把“南无”理解为“礼敬”的?一般佛教徒的素质有那么高吗?

接下来我们看看“水陆法会”里面的“受幽冥戒”的一场佛事,参与法会者邀请、带领、代表六道众生“受幽冥戒”。此佛事仪文的末端,原文如下:

“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一切尊法。

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菩萨僧。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缘觉僧。

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声闻僧。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祖师僧。

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五神通仙。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护法诸天。

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大神王。至心归命礼现坐道场十方法界诸大士众。”

上述的10句,每句都以“至心归命礼”开始,但是,每一次归命的对象不同,包括“一切诸佛、一切尊法、诸祖师僧、五神通仙、诸大神王”。

众所周知,佛弟子只皈依(至心归命礼)佛、法、僧(三宝)。佛弟子应当恭敬“五神通仙、诸大神王、护法诸天”,但是却不皈依他们。“皈依”与“恭敬”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说后面的四句应该另外解释为“邀请一切的天神、仙人、神王来皈依三宝”,为什么后四句与前六句,句子的结构是一模一样?都是以“至心归命礼”开头?句子的开头一样,结构也一样,却要阅读者做出很不一样的理解,那不是很容易令人产生混淆吗?

仪轨文可更改

现在通行的《水陆仪轨会本》,从梁朝的宝志法师开始,经过好几位法师修订、补充,其中包括宋朝的志盘法师、明朝的袾宏法师(莲池大师)、清朝的仪润法师。这些法师的法号都被记载在《水陆仪轨会本》开头处,由此可知,水陆法会的仪轨文并非好像佛教的经典那样,完全不可更改的,否则那几位古德就不会去修订或者补充了。

既然法会的仪轨文并非一成不变的,为什么一直到今天,上述的混淆没有获得关注、修正?

在此也顺带一提佛教徒参加各类法会,时常念到的“6年苦行证金仙,说法利人天”。佛陀经过6年苦行,不能够证悟,放弃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最后才证悟。所以,“6年苦行证金仙”的正确解释是“6年苦行终知非,豁悟正觉证佛道”。但是,硬把它写成“6年苦行证金仙”,很容易令人误解佛陀是“修了6年苦行就证悟成佛”。

法会的仪文原本就不容易明白,再加上这些要求阅读者把“是”理解为“非”(把“证金仙”理解为“不是证金仙”)的怪句子,有时候真的令众多佛教徒摸不着头脑。

法会的会本代代相传,以上几则关于仪文的疑惑存在已经很久了。为什么它们没有被妥善处理?在此必须强调,以上几则的疑惑是与法会的会本有关,却与经典无关。

写到这里,笔者特别怀念1400年前的净宗二祖善导大师。在善导大师之前,有几位国师级的高僧(他们不是修净宗的),虽然他们对本身宗派的理解非常深,但是,当他们站在自己宗派的角度去注解净宗的《观无量寿经》,问题就来了。当时的佛教界因为受到那些国师级高僧的影响,而误解《观经》。

用善导大师的话来形容,那些高僧的错误解释是“自失误他,为害兹甚”,所以,善导大师决心撰写《观经四帖疏》来纠正他们。现任中国庐山东林寺主持大安法师说:“导祖著述《观经四帖疏》,以楷定古今的气概,对以往流行的不正确知见,毅然予以拨正”。

汉传佛教界何时才会再出现好像善导大师这样的领导人物,力挽狂澜?

反应

 

登彼岸

几位大师,几则真事/覃亚湾

湾言直语:覃亚湾

1400年前的净土宗祖师道绰大师(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师父)14岁出家,对《大涅槃经》以及禅学有很深的造诣。大师在48岁那年来到净土宗的祖庭玄中寺,看到记载昙鸾大师(第一位注解《往生论》的大师)修念佛法门的碑文,深受感动,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下了几十年功夫的《大涅槃经》以及禅修放下,决定改修念佛法门。

1200年前的百丈禅师是唐代禅宗的高僧。大师是汉传丛林清规的制定者,后代的佛教徒把那些清规冠上大师的法号,称为“百丈清规”。大师著有《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大师的这些要则成为古往今来各大丛林所奉行的警语。它一开始就说:“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400年前的藕益大师年纪很轻就开始修禅。根据大师自己的形容,已经修到“悟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甚深的禅定境界。他在28岁那年,闭关修禅,于闭关中得了一场重病,才恍然发觉自己的禅定功夫还是不得力,不能解脱生死,而改修念佛法门。后来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的第九祖。

“火光三昧”自化

活了120岁的虚云老和尚(1840-1959)是近代鼎鼎有名的禅师。老和尚的弟子却并非全部是修禅的,其中一位是专修念佛法门的具行法師(1876-1924)。根据《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具行法师不认识字,他白天种菜,晚上礼佛、拜经、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后来法师自知时至,自己拿了几把禾秆,面向西方念佛,现神通出“火光三昧”自化,虽然被烧成灰炭,依然巍然不倒,等到虚云老和尚轻轻的敲一下引磬,他才倒下,变成一堆骨灰。当时虚云老和尚向这位修净土法门的徒弟的骨灰恭恭敬敬的下跪。

弘一大师(1880-1942)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虽然积极弘扬律宗,大师也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大师经过多次恳求,终于在晚年如愿以偿,被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破例收为唯一的出家弟子。弘一大师在出家几十年后自我批评“心与禽兽差不多。恶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大师自认伏灭不了心中的恶念,必须靠佛力加持。许多人误以为大师的临终绝笔是“悲欣交集”4个字,其实是“悲欣交集见观经”(临终时看见《观无量寿经》所描述的殊胜境界,以致“大悲心、欣求心”交集)。

专一念佛 威力最大

几十年前的广钦老和尚(1892-1986)禅定功夫非常了得,有过入定4个月的记录。法师那次的入定,最后因为弘一大师在法师耳边轻轻三弹指,法师才从定中出来。法师在42岁那年受具足戒,不久之后他只是带了十多斤的米,就进入山林,在一个岩洞,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禅修。米吃完了,就以野果充饥。后来也一直以水果为食,所以有“水果法师”之名。在山洞修禅的时候,法师曾经感化老虎,蹲在山洞前,替法师看守门口,因此又被人称为“伏虎和尚”。老和尚晚年的时候却劝弟子们念佛。老和尚开示:“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老和尚本身是在一片念佛声中往生。

近代中国的佛门泰斗,修禅一辈子的本焕老和尚(1907-2012)在晚年开示:“算来出家已经六十多年了。这60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台湾“现代禅”教团的创始人李元松老师(1957-2003)在往生那年发表的“向佛教界公开忏悔启事”,大半生禅修的他,后来推崇净土宗。由于李李元松当时在佛教界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人物,其启事震撼了当时的佛教界。他的启事如下:“凡夫我由于生了一场病,九月下旬方觉过去的功夫使用不上,从而生起疑情:过去所谓的‘悟道’应只是自己的增上慢。我为往昔创立的现代禅在部分知见上不纯正之一事深感惭愧,特向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十方善知识、善男子、善女人至诚忏悔。我今至心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