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投资不能线性思维/黄云浩

因为外围的贸易战,投资者的神经都被紧绷着;加上刚过完的第一季财报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导致股市最近也没有什么看头。

在这种行情,心情或多或少都被影响着。



不如趁这机会远离股市,跑一趟书展,看一看有没有可以提升自己的书。

毕竟查理·芒格经常鼓励人们应多涉猎投资以外的知识。他认为越博学可以让自己更客观,客观不止可以对股票研究有助力,而且可培养良好的心态来看待股市。

笔者最近都在花时间看一些科普的书。

其中有一本谈到关于比例与规模的书。此书用了很多跨生物、物理、能量、建筑、城市发展科的例子,来佐证比例与规模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线性思维的批判。

何谓线性思维(Linear thinking)?根据MBA智库百科的解释,“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轨迹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动物根据体重对每日所需食物重量的匹配,大象的体重虽然是人类的50倍,並不代表它需要吃多过人类毎日平均食量的50倍。

线性思维最大问题是它对变化的态度。它认为变化是可以预期的、变化是均匀的。它也假定物质的相互作用是非常纯粹也非常简单。世界的发展果真如此的话,也不会有所谓的“蝴蝶效应” 了。

勿盲目估值

那么,线性思维又如何影响股市投资者?

首先,投资的回酬率。72规则的应用,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用72除於所预想的回酬,就能得到需要多少年能回本的计算。以下的例子:

可是,股票投资的难处是在短期内沒有稳定以及一致性。每一年股价的起落都有可能将前一年的盈利回吐。

过于执着在回酬上的追求反而会被回酬给桎梏着。

比如设定目标为15%,股价达标就选择卖股,可能会因此错过了大牛股。

短期的不达标会想尽办法去达标的做法,比如改变投资方式,结果越亏越多,离原本所追求的回酬反越来越远。

以上的做法都已经乖离了长期投资的本质。

第二,在估值上就有所谓的“前进式”本益比,就是先将最新季度的每股净利乘4个季度,然后再将股价除之。

这个估值法有什么问题?只是盲目地用最新季度的业绩来估值而不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可能会引发付岀过高的价格问题。

比如每股净利的增长是因为股本合并而推高或者是某些一次过的收益如产业重估值。

这些只是纸上式的影响,並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经营模式。

想法太简单最致命

第三,分析员报告里头都有着对公司未来1年至3年的预测。

这些预测都是建立在一些分析员的估值模式。

读者应该对这类的估值模式加以判断。

如以上所说,线性思维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将现有的事情过度简单化,並沒有考虑到某些小因素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反差。

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员工、供应商、顾客,连机械间的磨合,这些都是非“线性思想”可以囊括的重要因子。

投资以上这些“软件”东西,很多时候都不能在短期看到效果。

但长期下来,就会有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产生质变的效果,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而加强。

就好像手套股,很多人说它是商品经济,不能控制价钱、门槛低、厂商多。

时间复合效应

然而就是在这种厮杀的条件下,通过合并、淘汰,最后胜利者所得到的果实也越来越多,也造就了现有的经济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最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俗语除了说明时间的价值远高于黄金之外,这句话的延伸也说明了金子本身是沒有所谓的复合效应,而时间却有。

成功投资者都是从线性思维中跳脱岀来,享受随着时间积累的经验来长线投资的。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如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牛转钱坤

在波动莫测的股市中,最理想的投资状态,莫过于“进可攻,退可守”。

这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投资思维——在行情好转时有能力把握机会,在行情低迷时也能从容应对。而能做到这种状态的关键策略之一,正是 “分批入场”。

分批入场不一次买完

许多投资者在看到股价下跌时,会急于一次性把所有资金投进去,希望 “抄到底部”。但现实往往是,底部永远在 “再下一层”,结果不仅资金全压在高风险位置,还失去了调整策略的空间。

“分批入场” 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与其一次性买完,不如把总资金分成几份,在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时间点逐步买入。这样做不仅更有弹性,也更贴近实际的市场节奏。

你不用等到 “最完美” 的价格才行动,而是让资金伴随市场节奏有步骤地进场。

分散风险理性判断

股市是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世界,任何公司再好,任何价格再低,都有可能再跌。而分批买入可以有效分散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会因为一次买在高点而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过大冲击。

不压身才不压心

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批入场通常代表着初期投入的比重不高,所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投资者的心态也会更冷静理性。相反,如果一次性投入过多,股价一跌,整个人就开始慌乱,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投资最怕的,就是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当你一次性买进太多,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你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可能会一直盯盘、失眠、犹豫不决,甚至为了避免亏损,过早止盈或过晚止损。

而分批入场正好可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因为资金还留有余地,你自然就不会被短期的波动牵着走,心态也能更稳。这种轻松的状态,反而更容易帮助你做出理性的判断。

灵活调整比例

一次性买太多股票,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 — 持股比例难以调整。当你发现某只股票的基本面变化、或是市场情绪逆转时,如果持仓太重,卖也不是、留也不是,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但如果你是分批进场,仓位分布合理,你就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你可以选择继续加码,也可以选择减仓止损,甚至不动如山,等待更清晰的方向。

主动权在你手上,而不是被仓位“绑架”着前进。

止损不会再犹豫

分批入场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好处——当你不是一次性买太多时,止损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决定。

你会更容易承认判断失误,更容易抽身离场,因为你知道自己只是“试探性”地进场,并不是“孤注一掷”。

这份从容,正是防止你在错误上越陷越深的重要保障。

而很多人之所以在该止损时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买得太重,一旦认赔,就像是在承认整个决定都是失败的,于是陷入不断说服自己“会反弹”的循环,最终损失更大。

总结:比谁活得久

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分批入场,表面看起来保守,但本质却是让你在任何市场环境中都保有“进攻”和“防守”的能力。

涨的时候,你有空间加码;跌的时候,你有余地应对。你不会因为仓位太重而失去判断力,也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做出错误决定。这,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真正意义。

所以,别急着一次把子弹打完。市场从不缺机会,但理性和耐心,才是真正的武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