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珠峰料破去年807人攻顶纪录

(加德满都28日讯)攀山是尼泊尔的可观旅游生意。

尼泊尔政府统计表明,一共有868名登山者在今年春季获得了攀登30座山峰的许可证,其中珠峰是381人,比起往年都高。



许可证每张要价1.1万美元(约4.6万令吉),但有心征服珠峰的登山者仍络绎不绝,预估今年攻顶人数将打破去年的807人纪录。

面对拥塞等管理问题,从业者和专业攀登群体呼吁加大管控力度。

190529A1301_noresize

恶劣天气也有关

尼泊尔旅游局26日否认,珠峰死亡人数上升并非仅因为登山路线过度拥挤而导致,当中也与恶劣天气有关。



尼泊尔旅游局局长吉米尔在声明中表示,今年春季有381人攀登珠峰,但由于今年出现好天气的时间短,致近日登山人数高于预期。

吉米尔指出,攀登喜马拉雅山是一项冒险的运动,需有充分认知,他会衷心哀悼死者,并为失踪者祈祷。

自1922年第一次发生登山者在珠峰死亡的事件后,截至今日已经有超过200名登山者死亡。

大部分尸体都被深埋在高山上的冰川和积雪下。

反应

 

商余

健行于勃朗山脉与尼泊尔群山/夏绍华

【字迹光影】文|夏绍华

说起长距离的多日健行,我之前只曾经去到尼泊尔完成几个热门路线,勃朗健行是我第一个非尼泊尔健行计划,所以在此和大家分享本身对这两种路线的比较看法:

1. 进行高海拔健行的首要原因当然是要观赏山景,勃朗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景致可说是各有千秋,但由于尼泊尔山脉的地势比勃朗山脉来得高,坦白说如果要看大景,那尼泊尔山脉的健行路线就肯定比较有看头。

攀爬勃朗健行路线,最高峰就是勃朗山峰,也只不过4800 米左右,但是在尼泊尔的任何一个健行路线,5000 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一抬头都是超过6000 米的,而且夜宿地点很轻易的都会高过3000 米,跨越的山隘高达5000 米的也不少,所有尼泊尔山脉的健行路线就有这种居高临下看山湖的优势,这一方面勃朗健行就逊色一些。

勃朗健行难度更高

2. 如果要比较尼泊尔健行和勃朗健行的攀爬难度,坦白说技术上的难度,勃朗健行要比尼泊尔健行来得高。

虽然路线的海拔高度是尼泊尔比较大,但勃朗健行路线的纵断层是每一条几乎都是上下交替,尼泊尔健行是上半段路线每天攀高,抵达终点之后的下半段路线则是每天往下走;相比于勃朗健行路线的高度,增添与减失都很大。

比起尼泊尔健行路线高度的增添和减失就低得多,譬如起点是1000 米,爬了5天到达终点是6000 米,高度增添也只有5000 米,下山之后高度减失也是大约那个数目而已。

这些差距显示攀爬勃朗健行路线对体能和毅力的考验及挑战,确实比尼泊尔健行来得大,也就是说,相对的攀爬勃朗健行路线会比较辛苦吃力。

但若是以风险程度来衡量的话,尼泊尔健行的风险肯定会比勃朗健行高一些,除了高海拔会引发高山症,当地一些道路的状况会比勃朗健行的恶劣,地势也会比较险峻;加上在尼泊尔救援行动会比较缓慢,甚至在某些地点根本无法有效启动,所以在尼泊尔健行要非常的小心专注。

3. 由于勃朗健行路线可说是已经被完善开发,所有设施都相当齐全,途中经过的都是欧洲非常现代化的乡镇,所以你会感觉强烈的文明气息,而且有好几个夜宿地点就是单纯一间客栈,当你抵达那间客栈后就真的只有休息与盥洗,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尼泊尔原始色彩浓厚

反观尼泊尔健行就比较不同,由于许多地区还未被现代化的发展侵入,它们依然保留浓厚的原始色彩,许多小乡镇焕发淳朴的人文气息,而且多数夜宿的地点都是规模不很大的部落,住在那儿的有很多都是原住民,虽然多数居民都把自己的住家改装成客栈供健行客过夜,但基本上设备还是相当简易,而且他们依然过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屋子也保留当地的建筑设计,这些都让健行客有机会接触及体验当地人的文化习俗。

4. 最后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健行费用!如果比较同样的健行天数,尼泊尔的健行花费就会比勃朗健行低很多。

虽然两个健行路线的品质可能不同,尼泊尔在亚洲,勃朗健行横跨3个欧洲国家,其中瑞士还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国家之一,所以费用之高是预料之中。

基本上,对亚洲人来说,去攀爬11天10夜勃朗健行的全部费用(机票、起点与终点的住宿费用), 如果拿到尼泊尔去,那你就可以进行整个月的健行路线。显然的,在尼泊尔健行会让你觉得值回票价!

当然这也涉及一分钱一分货的因素,在尼泊尔健行与勃朗健行的起居饮食条件各有分别,两者之间所提供的舒适程度也从费用的巨差显见出来,后者的健行条件明显比前者来得优渥,所以消费高昂的确情有可原。

【结论】

由于我对健行途中的待遇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喜欢保存原始面貌的地势与景观,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个人的选择,当然还是会不断返回尼泊尔继续健行,加上勃朗健行整条路线的完整发展,巅峰健行期间泛滥的人潮,让我深感在尼泊尔健行,所看见的一景一物比较能触动自己的心灵深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