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美之争是“文明冲突”?/谢诗坚

真没想到中美贸易战在近期恶化后,又出现另一把声音:中美正在走向“文明冲突”。这种冲突论是由美国挑起的,以争取西方世界或说属于“西方文明”的国家和她站在一起,打败“中华文明”。因为中华文明已威胁到西方文明的生存,更甚者,中华文明已深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影响,这是西方文明所不能允许的。

这种理论是缘自于美国著名学者塞穆尔·亨廷顿(1927-2008)(哈佛大学教授,曾任总统顾问之一,也是《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所提出的;1996年,他将其论文深化和用历史实例印证确实存在“文明的冲突”,在汇集成书后取名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亨廷顿看来,经研究后,文明的冲突是存在的。在书中,他提出世界共有八大文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中华文明,应有5000年的历史,它不仅包含了儒教(儒家思想),也带有佛教乃至道教的思想。

(二)日本文明,它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

(三)印度文明,拥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它不但是一个宗教,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更是印度文明的核心。讽刺的是,也是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最终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进入中国和南亚国家,无法在印度根植和发扬。

(四)回教文明,它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而后版图迅速扩大,以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为最顶峰;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被瓦解了,回教统领的国家也出现分裂。尽管土耳其在战后一直要靠拢西方的欧盟和北约机构,却不得要领,因为基督文明不能接纳以回教立国的土耳其。



(五)西方文明,出现在8世纪左右,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及殖民地国家等地,有时也被统称为基督文明。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十分敌视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更在1990年成功地瓦解苏联及其盟国回到西方阵营,取消《华沙公约》和共产制度;不过,美国后来认为她与苏联的对峙可以视为西方文明的“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也因之东正教又在前苏联的国家兴旺起来。这种逻辑是为俄罗斯的“和平演变”说好话。

当然,比较不重要的还有(六)拉丁美洲文明、(七)东正教文明及(八)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美国打“无核”战争

根据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的分析,自去年开展的中美贸易战未见有显著的成效后,最近美国国务卿逢佩奥(前中情局局长)正在制订打一场“不同文明之争”的战略。

为制造舆论,特朗普总统近日突然实施紧急状态来封杀华为及中国的电动和通讯企业。这种如临大敌的制造人心浮动,是企图让西方人民相信世界和平的威胁来自中国,而且是因为文明冲突所致,美国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打一场“无核”战争。

在较早的时候,特朗普已对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大加挞伐,并要资本主义的国家与美国一道埋葬社会主义制度;委内瑞拉也就成了美国诅咒的羔羊,当然,矛头还是对准中国。

如果特朗普以为美国已“成功”地压下或遏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及西亚地带冒起的极端回教势力,是时候转向对付中国了,那美国又是犯上另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

根据经济学者何清涟对亨廷顿著作的解读,她认为两个月前在纽西兰发生自称法西斯主义者的嫌凶表白,他对付回教堂是在体现其廉价的政治正确。

无独有偶,3天后(3月18日)在荷兰又发生一起枪杀案,嫌凶是土耳其人,也引发西方社会担心恐袭活动会卷土重来。

如果说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亨廷顿已公开宣称文明冲突的战火已燃起来,是极端回教恐怖组织向西方文明宣战,从而形成了“西回文明的冲突”,那么,打恐战争也加入了中国在内; 未想特朗普在2017年上台后,他引用“修昔底德陷阱”把中国当成新崛起的威胁,必须除之而后快,因为世界只能有一虎,不能有二虎。

西方文明与回教文明的不可协调的恩怨由来已久,才有层出不穷的流血事件发生,它的最新源头就是在1948年在美英扶持下,在巴勒斯坦立国的以色列,终于引发回教国家与西方国家之战,反倒牺牲巴勒斯坦人民立国的时机。

从亨廷顿的立论中,他又发现回教文明与西方文明及印度文明有较深刻的矛盾,反而与中华文明保持距离,而不是“天敌”,例如中国与伊朗的友好及伊朗与美国的交恶就是一个例子。

除非特朗普能向西方社会证明中华文明是不能与西方文明共生的,而且对西方是一个灾难,否则抬出“孔子学院”是间谍机构及“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是不够说服力的,也不意味着是文明的冲突。

反应

 

德国之声

为何更多德企从中国转移日本?

(东京7日讯)德国在日本工商会对在日德企进行了调查,发现更多德企正在将生产线和管理职能从中国转移到日本。

受访的在日德国企业中,38%表示,正在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日本,23%表示,正在将地区管理职能从中国转移到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是其主要考量。

这项调查是由德国在日本工商会以及毕马威(KPMG)联合进行的。共有164家在日德企参与了调查。报告于3月27日发布。

该报告与另一项调研的结果相呼应。日本对外贸易组织此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希望避免地缘政治、贸易和金融不确定性的外国企业来说,日本是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长期以来,对德国企业而言,中国是很大的焦点,因为那里劳工成本低廉,同时也是重要的增长市场”,富士通(Fujitsu)政策经济师舒尔茨(Martin Schulz)表示。

“这正在发生改变”,他向德国之声说道。“企业需要考虑更多政治和地缘政治事务,同时也担心比如从中国向美国出口是否会变得更为困难。”

规避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加剧,美国希望阻止中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芯片。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明年政府更替,中美之间是否会展开贸易战,也引发忧虑。

舒尔茨指出,将生产线转移到日本,将降低卷入美中贸易战的风险。此外,“中国的成本也在上升,在目前的重组阶段,我们不知道中国经济的未来会如何”。

其他的忧虑还包括工业间谍、与中国政府发生摩擦在极端情况下的后果。

日本的稳定具有吸引力

“日本经济、政治稳定,企业在这里与亚洲其他国家有良好的联系,并且与全球供应链紧密融合”,舒尔茨表示。

德国博世(Bosch)公司在日本的负责人梅德尔(Klaus Meder)表示,在中国和日本投资都有充分的理由。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而日本车企则仍占据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

梅德尔表示,博世的原则是生产本地化。在中国和日本的生产线都同样重要,以满足当地需求。

“日本市场可能很难进入,有很多障碍,也有语言问题以及不同的规范,但一旦立足、赢得客户信任后,就可以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他向德国之声表示。

“这里很稳定,有信任,遵守规则,多数企业对其商业回报感到满意”,梅德尔补充说。

此外,许多日本伙伴企业也活跃在世界其他地区,因此,在这些日本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与其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十分重要。梅德尔在日本已经12年了。

日本有悠久的工业传统

德国在日本商会主席舒尔曼(Marcus Schürmann)表示,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工业国”之间保持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将管理职能设置在日本的趋势。

参加调查的九成受访企业表示,稳定--包括经济、商业关系、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在日本设址的主要动机。

再就是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基础设施。此外,基于民主原则的稳定政治环境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也是关键的原因。

“地区采购和外包在日本很容易进行,这里有很多关键的全球大企业,这也是许多企业考虑将其地区管理职能设置在日本的原因”,舒尔曼向德国之声表示。

日本经济稳定,价格和成本水平也“合理”,他补充说。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的使用日益增加,也有助于克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此外,工资也很有竞争力,比德国低20-30%”,他说道。

舒尔曼表示,坊间也有说法认为,德国企业说服员工去中国要比去日本更难,特别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日本的生活条件和整体环境更有吸引力。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