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谁来帮助华人?/墨雪

我国私立大学教授达祖丁博士日前在其专栏发表《马来人是时候帮助马来人》一文中指出,现在是马来人该帮助马来人的时候了。原因是马来人已经拥有足够的消费和美好生活的能力,帮助经济能力较弱的马来人是一种功德、善行,在这个斋戒月期间更显得有意义。

他也提醒马来人,不该存有帮助马来人只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他们的问题。其实,他以为马来人本身就是政府,该懂得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做些什么,而不是一味把责任推给政府,等待帮助。



达祖丁教授说马来人是时候帮助马来人是正确的看法。笔者想到的一个问题是,现在谁来帮助华人?是朝野政党吗?以前声称代表华人的政党马华公会在国阵执政的时候,都帮助不了华人,现在下野后就更加无能为力了;民主行动党嘛,它声称是多元政党,照顾多元种族的利益,不会只帮助华裔一个族群(它也不会这样做)。这样看起来,在政府里头真的没有人可以帮助华人了。所以,有人说华人要有好日子过,只能靠自己。

只能靠自己

是的,华人只能靠自己,帮助自己。在多年来政府不公平的政策、法令和措施下,我们在农工商贸等方面已失守,教育领域更是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

惟,教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不少的华教团体、华团、社会大众和善长仁翁,设立了奖贷助学金帮助华裔贫寒子弟,让他们在国内外有机会继续升学,学成后贡献国家和社会,回馈华社,造福人群。在大专教育方面,华裔子弟虽仍面对种种深造条件的掣肘和阻力,但,我们家长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拼搏精神,必定会想尽办法让子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期望他们终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古语云人必自助而人助天助。我们华人不敢祈求在政治上有人助,更不敢奢望有天助,惟望自己族群精诚团结合作,抛弃党团意识形态,在有能力自助的情况下,争取并把握受教育的机会,充实自己增添价值,为自己和族群的前途寻求出路和发展。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