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智达法师:可追溯4至14世纪
布章谷被鉴定佛教最早发源地

孙殿赐(右)从本性禅师手中接领墨宝。

(马六甲25日讯)马佛总甲州分会主席智达法师指出,佛教在马来西亚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4世纪至14世纪,吉打州沿海一带的贸易港口布章谷,被鉴定为我国佛教最早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600余年之久。

他说,此后,佛陀的教育、佛教的寺院自此传开,散布在马来西亚各个角落。



“尽管佛教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滋养并蓬勃发展,但迟至上世纪中叶,佛教团体仍像一盘散沙,缺乏一个机构组织起来,巩固佛教徒的力量。因此,佛教界的前辈,诸如金星法师、金明法师、竺摩法师、志昆法师及胜进法师等,便在槟城商议,一同筹组佛教总机构,以团结佛教徒的力量。”

他说,该筹委会在1957年起草章程,并于同年9月13日获得社团注册批准成立“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之后,各州分会、支会也应运而生,掀开我国佛教史的新篇章。

“佛总马六甲分会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正式于1961年1月26日正式成立。自此,佛总马六甲分会与本地各支会、寺庙庵堂和佛教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携手推动马六甲的佛教事业,如弘法会、禅修会、供僧法会、慈善布施、捐血运动等。在弘扬佛法的道路上,大家战战兢兢,步伐一致,加强团结,不敢松懈。”

“中华禅·海外行”

智达法师昨天傍晚在“中华禅·海外行”走进马来西亚活动福建禅交流团欢迎晚宴上,如是指出。



格西当州议员谢守钦代表马六甲对华特使邱培栋国会议员致词。

出席者包括“中华禅.海外行”团长本性禅师、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主席拿督斯里孙殿赐等。

反应

 

登彼岸

养心要静

文:颜爱心

现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浮躁、没耐心、不耐烦,几乎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波澜起伏,静不下来,我们的念头与欲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刻不断的冲击心灵,激荡脑门,让我们急躁慌忙,穷于应付而心绪不得安宁。

佛法对我们现代人,很大的价值在于“修心”与“养心”。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环境,受各种欲望所牵绊,常常被烦恼与痛苦围绕,欲念几乎时刻在心中翻腾,此起彼伏的折腾,想不开、放不下,所以纷争不停,内心一直被欲念牵引,烦恼不息,痛苦不断,几乎片刻不得安宁。

学习养心,善于调心

所谓清心寡欲的生命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学佛者,只有学习养心,善于调心,懂得化被动为主动,自我控制欲念,能时刻观照着我们瞬息万变的心念,从而调适与驯服心念,让自己成为心的主导者,才能从中脱离。所以养心在于修行是有很大意义,也是养性的基础。

养心必先养德,德高才能心静,故,养心要有道德之心、仁义之心,且以此为前提。佛教强调:养心要静,求宁静心境,安则静心,和则顺心;静以养心,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中医强调的“静养阴、可长寿”,时时豁情以宽心,损情而内守;这个“静”,并非是绝对的静止不动,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与动、阴与阳,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人才会更健康,生命才会更长寿。而这种平衡,就是养心、养生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心平寿则长

《黄帝内经》的说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守之心,无异于心气平和,从而达到凝神内守的心理状态。因此,养生先养心,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心平寿则长”。

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风门·中风》:“是以心乱则百病生,于心静则万病悉去”。心静则百病可去。清代周振武《人身通考·脏腑部》:“心静则安,心动则躁。延年不老,心静而已”。清代程文囿《医述·医学溯源》:“欲延生者,心宜恬静而不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也说明了心静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

烦、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养病时心绪不应乱,心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心净则身净,身心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养心贵在静心,养心要做到心神安,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断,难免就会百病丛生。心静,才能心安;心浮气躁之人,做人缺乏和善,做事缺乏耐心,势必会让人生陷入僵局。克制浮躁,唯有静心。

不良情绪催化疾病

人生最难得的是以知足与感恩来养心,快乐康宁的人生,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知足,才会快乐;感恩所拥有,时刻珍惜惠恩的喜悦,幸福才会源远流长。知足者常乐,感恩者多福,拥有这样正面的心态,我们会心绪沉静安稳,享有悠然和乐的生活。

所以谨记,不良情绪是我们疾病的催化剂,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康。追求养生,要身心康宁,静心是必要,所以说养心要静,是身心健康的基础。

“无念则静,静则通神”。古往今来,凡圣人贤哲,立德立业者无不以静为修,从静入手,不能静,就不能成大器。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了就聪慧清醒、不会糊涂,就能过的自在、活的舒心,就能干大事、成大业。可见,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

只有不急不躁的理性的静,才能静观其变,看清楚因缘,把握住变动的趋向,最终达到以静制动、才能有所成就;所以静心是培养清静淡定的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其一缘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