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物业税高企
有效抑制炒房?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会征收房产税,它是国家财政稳定的重要来源。美国是个重税国家,近期的物业税调高后,引起了世界投资者的议论,是受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



美国各州的房地产税率有所不同,约在1%到3%之间。近期,多个州因上调物业税引发关注,然而,税收优惠和次贷政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刺激了低收入人群不顾风险而进行贷款,大胆购房,高物业税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功能被削弱。

按照美国税法规定,不论房屋用于何种用途,房地产拥有者应缴物业税,即无论是将房屋用于出租还是自用,只要拥有房地产就需缴物业税。

美国的物业税高企,炒房度日不容易,然而,当地房价自2000年以后一直到2006年也涨得离谱,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这些事项让人怀疑物业高税是否能带来正面效应。

随着优惠政策增加,即使物业税如何高企也好,调控房价的力度依旧减小,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房地产应税估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有些地方给高巴仙率的折扣率,还有免税额,或给予低收入群体实行住房“抵免额”,可降低个人所得税或退现金等。

为次贷风波埋下危机



次贷危机的出现,是因为金融机构为月供占其收入比例和首付低于20%的人提供贷款,低收入群体得到了福利,但在特种情况下,却为次贷风波埋下了危机。

在美国,物业税是地方性税种,是地方税体系中的生力军,州下辖的地方政府都征收物业税,房地税拥有者一般同时要缴县级物业税以及市、镇级物业税,有些还要缴学区物业税。

如果一个人在美国坐拥多套豪宅,累计缴纳的物业税不低,所以在美国靠炒房度日很难,就连是别人赠送房子给自己住也住不起;对住房投资需求而言,物业税的存在增加了住房投资的机会成本,特别是增加了囤房成本,使囤房者风险加大。

比如,某位住房投资者坐拥5套豪宅,总价值为1000万美元(约4173万令吉),如果按1%的实际物业税税率计算,这个人在住房出售之前,必须常年缴纳物业税10万美元(约42万令吉),这样就使其囤房成本大幅度增加。

当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或物业税的征收大打折扣时,业主的负担减少,高物业税的打房功能会被削弱。

各地物业税分析

ATTOM首席产品官Todd Teta在报告中揭露,2018年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物业税负担再度加重,全美国许多州索性出台了税率调整上限,这可能是导致物业税增幅较上一年度收窄的主要原因。报告还指出,纽约市及周边各县的独户住宅业主缴纳的物业税均值为全美最高。

ATTOM使用从州、市和县级的税务评估办公室采集的物业税数据,以及通过自动估价模型获得住宅市场估值及精准数据。

增幅取决房屋地点

由于德克萨斯州、伊利诺伊州和华盛顿州等地的住宅价格明显上涨,理论上看,屋主承担的税负更高。当然,物业税的增幅也取决于房屋的地点。

据加州房地产数据供应商ATTOM Data Solutions发出的年度物业税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的一年里,西雅图住宅的平均物业税飙升了14%。历史数据显示,华盛顿州其他地区的物业税也不断攀升,2017年的平均征税额为3772美元(约1万5740令吉),较2014年的2921美元(约1万2189令吉)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去年达拉斯沃思堡地区的物业税增长8%,2017年,该州房主平均支付了5047美元(约2万1061令吉)的物业税,而这一额度在2014年仅为4065(约1万6963令吉)美元。

据环域居近期报道,德克萨斯州议会正考虑在全州范围内上调物业税。

根据ATTOM的报告,2018年伊利诺伊州的实际物业税税率为2.22%,位居全美第二。

能否奏效 视政府决心

美国政府为了抑制近些年房价增长过快的火头,不断在物业税上有所调整,为了抑制房价上涨的议论越来越多。

问题是,征收物业税真的能把高房价带出迷宫?美国政府把物业税调涨,抑制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近日从税收角度调控房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是说对房地产业主征收物业税。

物业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者所有人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

逻辑来说,对物业征税可以增加房地产业主的成本,一定程度地抑制房地产的需求量,有专家学者指出,征物业税的作用是积极的。

在美国买房除了注意地理位置,各州不尽相同的税收政策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物业税的变化,是美国房产变相涨价的指标。

专家学者持肯定态度

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指出,征收物业税对抑制高房价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但要看政府的决心,以及政府是否准备改变中国房地产业务的基本经济属性。

从第二套住房开征物业税,既能顾及普罗大众的基本需求,也起到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的作用,使得征税人性化,具有经济理性。

“开征物业税肯定会抑制高房价,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但往往取决于政府的决心,还有房产基本经济属性改变,换句话说,房产不具备投资和投机功能,只属于自住的消费功能。”

第二套房开始征税

分析说,只为人们提供基本地居住场所,而不具备投资和投机的功能,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从第二套房开始征税,才能具备经济理性,符合现实要求。

学者强调,如果政府真的想把投机行为从房地产经济中排挤出去,把人们从房地产投资和投机得到的收益全部变成国库收入,真金白银的转到社会,具体的方案来治理房地产,那么高物业税的确能抑制高房价,达到打房的效应。

美国物业税 前5州排名

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物业税税率最高的前5个州依次为:

1.新泽西州(2.25%)

2.伊利诺伊州(2.22%)

3.德克萨斯州(2.18%)

4.佛蒙特州 (2.16%)

5.康涅狄格州(2.02%)

新泽西州常年占据榜首,但去年实际税率较2017年的2.28%略有下降。尽管如此,2017年该州房主平均支付8696美元(3万6294令吉)的物业税,与2014年的8108(约3万3840令吉)美元相比增幅明显。

住宅平均物业税上涨

从全美范围内来看,去年住宅的平均物业税较2017年的3399美元(约1万4186令吉)上涨3%至3498美元(约1万4598令吉)。

但有效物业税税率为1.16%,与2017年相比微跌0.01%。例如,在纽约州威斯特徹斯特县和罗克兰县,2018年的平均物业税分别为1万7392美元(约7万2579令吉)和1万2925美元(约5万3939令吉)。

在新泽西州艾塞克斯县和卑尔根县,房主平均缴纳1万2161美元(约5万750令吉)和1万1771美元的物业税(约4万9123令吉)。

房价不一定下降

认为征收物业税有抑制房地产投机的作用的人普遍相信,美国目前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与投机有关。对那些拥有多栋房子或拥有土地空间的富裕群体,从他们身上多收税, 来均衡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是应该与合理的。

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经济学学者担心,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之后,房屋供应紧缺,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房屋的基本需求如果仍然旺盛,那么征收物业税对抑制高房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商讨。

房产供应会减少

学者分析认为,房产失去了投资价值,就无法积极的扩张与生产,那房产的供应就必然减少。首购族的需求如果旺盛,房价都不一定降得下来,物业税高企的效应未必有效。

从长期看,房屋是衣食住行重要的一环,物业税对房价的推动有限,并且当中会有所漏洞。

反应

 

名家专栏

当包租公/婆/股悦

相信不少人总有这样的梦想:希望自己在某个地区拥有大量的产业或某栋楼,成为包租公/婆,每个月稳稳地收取客观的租金,轻轻松松地摇脚过活。

多年前,为了避开日益严重的交通阻塞以及缩短通勤距离与时间,而选择在办公室附近一区购买房产。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之后因一场无情的疫情爆发,公司决定进行搬迁,打破了这个美好计划。

在自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公司正式搬迁后,不得不将原本打算自住的房产转为出租,也首次尝到了成为包租公的滋味。

第一次成为包租公的经验一切都相当顺利,从寻找地产代理处理到找到租客,短短几天就完成了。

更令人兴奋的是,租客还自愿地表示将签下三年的租约,心想除了不愁供期外,也有正面的现金流,这是多么地理想的结果。

当时,甚至计划通过每个月收到的部分租金,拿去进行其他投资,再创造股息被动收入。

租户一再违约

可惜,不到半年的时间,租客就违约了,甚至在没有交代的情况下自行搬离,租客只是通过朋友向地产代理归还钥匙而已。

检查房子后,有些地方需要进行维修,花费了数千令吉,加上未缴付的水电费,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数个月后,地产代理找到第二个租客,但同样地,在半年后,违约的情况再次发生。

租客走人后,屋内杂乱与破损的情况惨不忍睹,除了倍感无奈以外,还得再次破费进行维修。

除了这些情况外,成为包租公/婆,最担心的就是租客不交租,就如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出现以下的场景:

包租婆急急忙忙地冲下楼,来到酱爆旁边大声道:“水费不用花钱啊?!这个月的房租也不交,还那么多废话说。”

酱爆回道:“但是我的头洗到一半,你就把水闸关了。”

包租婆边走边说:“我不光是现在关,从明天开始,逢一、三、五停水,二、四、六间歇性供水,怎样?”

而正在背着东西走经过的苦力强也遭殃,被包租婆破口而出:“哼,这么有力气,活该你一辈子做苦力,欠我几个月房租,早上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

出租产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收不到租金、遭拖欠水电费,以及产业遭受破损,甚至是租客赖死不走的局面。当然,上述的情况是个人在这方面的不悦经历,市场上也有一些相当成功的例子。

何不投资产托

在相比之下,产业投资信托(简称产托,REITs)可能更适合不想自行管理产业的投资者,但也同样能通过间接性投资产业创造被动收入。通过产托的投资,除了可定期收到“租金”外,投资者也无需烦恼租客因产业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需要处理及可能出现的额外开销。

同样是产业投资,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