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长工时不等于生产力/江振鸿

中国首富及著名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最近的“996”论,在中国职业市场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我想有留意这个新闻话题的朋友应该都已知道,所谓的996,是指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12个小时),并每周做足6天的工作模式。



且不论这个996工作模式是属于强制性工作时间,或其实是包括了自愿性的超时工作时间,可是,这个工作模式与目前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系,包括欧美及日本企业那种尽量减少员工工作时间之大势所趋,显然是背道而驰。

目前,政府部门、银行及大部分的大型或跨国企业很多都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纷纷改为5天工作制,却还有不少本地中小型企业仍坚持5天半的工作制。

我想,若要把这5天半改成5天工作制,不少人士及雇主脑袋里第一个想到的恐怕是会影响生产力。

不过,正当其他人在美丽的周六早晨享受着悠闲时光及家庭亲子生活时,被迫回来公司开半天工的员工,其在那半天的工作士气、效率及生产力,可想而知。



何况,随着科技的发达及普遍化,一些公司员工甚至只须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包括能在周六早晨,一边与家人享用早餐一边处理公司的一些紧急事务,并不须非得亲身出现在办公室不可。

因此,减少工作时间并不等同生产力就会下滑。

雇主没有损失

而更何况,把这个5天半工改换成5天工作制,其实也很简单,只须把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延长一些(45分钟或一小时),就足以祢补周六的半天工作时间。

我想只要能避免周六工作半天,员工也乐意周一至周五每天提早一点上班或延迟一点下班吧?

而对于那些执着于员工工作时间多寡等于生产力的雇主来说,在这加减措施下,他们根本没有丝毫损失。

此外,周六不用上班,也可为公司节省办公室的空调及电费开支,也让员工们节省了周六上班的通勤费,也间接提升他们的工作士气。

最后,中小型企业雇主常抱怨难聘请到年轻人才,殊不知其中一个主因正是出在这个5天半工作制。

5天工作制,其实对于公司和员工双方都是双赢的局面。所以,我倒想不通,何以不少中小型企业至今还是如此坚持这个5天半工作制?

反应

 

名家专栏

忍痛改革推高未来增长/李兴裕

尽管有其局限性,跟踪国内生产总值(GDP)仍然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有关经济规模和经济表现的信息。

一般来说,如果GDP以可持续的速度增长,商家和企业就会扩充业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人们的收入。

GDP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即当劳动力和资本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并通过科技和生产力提高而增强时,一个经济体展现的增长速度。因此,有必要暗示或明显的对经济的潜在增长作出判断。

潜在产出增长放缓,是由于资本积累放缓,特别是私人投资,导致经济全要素较低。近10年来,马来西亚潜在产出增长持续放缓。

国家银行《2023年经济与货币回顾》报告显示,大马2023年潜在产出增长3.7%,增速较2022年的4.2%,以及2011至2019年的年均4.9%,明显放缓。

生产力总要素(TFP)或多元素生产力(MFP)增长,衡量劳动力参与率扩大但劳动生产力增长仍然温和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员工知识变化,对经济体系长期产出的影响。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和向高收入转型》——世界银行长期增长模型(LTGM)的应用显示,过去30年(1985至2014年),大马的TFP增长中位数为0.9% 。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力资本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0至2014年平均约为0.6至0.7%。

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提高生产力,可以恢复我们的增长。MFP通过创新和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MFP的更高贡献,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年)中,MFP对GDP增长的贡献预计将达到40.4%,高于第11大马计划(2016至2020年)的39.3%,和第10大马计划(2011至2015年)的23.7% 。 

在第10大马计划中,MFP仅对每年5.3%的GDP平均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在第11大马计划中,对每年2.7%的平均GDP增长仅贡献了1.0个百分点。

在第12大马计划中,MFP预计将为2021至2025年GDP增长4.5至5.5%的预期增长,贡献更高的2.0个百分点。

生产力增长落后邻国

在劳动生产力增长方面,马来西亚的劳动生产力在2015至2023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8%,落后于越南(5.4%)、印尼(2.4%)、菲律宾(2.3%)和新加坡(2.1%)等邻国。

按经济活动类型划分,大马的整体劳动生产力,在第11大马计划(2016至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1.2%,其中制造业(年均增长1.8%)、服务业(年均增长1.3%)和建筑业(年均增长1%)。 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增长疲软(年均0.4%),而采矿业的劳动生产力更是年均萎缩0.7%。

2021至2022 年期间,总体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提高至3.7%,步入正轨。

由于潜在产出增长率,是确保经济持续扩张和减少贫困的压倒性长期力量,潜在产出的放缓趋势,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率可持续性的担忧。

如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我们的潜在增长? 我们需要进行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劳动力市场增长的改革,以及投资环境改革,通过释放多要素总生产力来释放潜在增长。

尽管实现了当前的经济上升周期(2021至2023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5.2%,而2020年萎缩-5.1%),但我们不应自满,反而应持续改进政策,以扭转潜在增长放缓的趋势,提高和维持未来的潜在增长。

当前的增长改革至关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国内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干扰。因此,需要持续的政策推动,以避免对我们的增长潜力造成长期的损害。

广泛改革提高质量监管

结合优质和可创造价值的投资,特别是高科技及技能与知识密集型投资、更好的教育成果、有效的技能提升和需求驱动的 TVET(技职教育与培训),以阻止潜在增长放缓或随着大马朝高收入经济体转型,提高未来10年的潜在增长前景。

更广泛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制度质量和监管,并为企业投资营造有利的商业环境,从而带来重要的经济红利。

我们需要妥善的执行和实施昌明大马框架、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和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中期检讨。

财政结构改革与其他结构改革相辅相成,也可以产生重要的生产力红利。增长促进效应源于预算开销,把落实针对性补贴所省下的公共开销,转为投入到医疗保健、教育和交通的公共资助上。

在收入方面,税收体系的效率从对就业和资本收入征税转向对消费征税,可以提高长期增长。

尽管没有“一刀切”的数字投资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资本效率,但创新、数字化转型、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改变了企业生产力的游戏规则。

支持中小企数字化

政府需要通过各类税收和非税收奖掖、融资、系统支援、咨询服务、技术援助和咨询支援,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用更多数字科技。

例如,数字平台(例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市场等)提供了以极低的成本,优化某些营运的重要空间(例如来自知识市场、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服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改善人力资本需对教育和技职教育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强有力的改革,解决既存的技能不匹配问题,提高学习成果,并提供充分的社会保护计划及女性劳动力参与的支持政策。

更好的绩效奖励和生产力与工资挂钩制度,可以促进技能升级,并留住人才。

营商环境改革应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简化法律条规、保持政策清晰一致、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通过数字化)、轻易获取资讯、加强公平健康竞争、减少繁文缛节。 过于严苛的监管,可能会扼杀企业创新。

应对既得利益阻挠

改革必须适时、井然有序地进行,以避免对经济造成重大调整。因此,需采取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保护弱势家庭和企业,免受短期改革成本的压力。 改革成果虽然需要时间才能实现,但增长红利将会很高。

改革并不容易,因为政策制定和决策者将不得不应对既得利益集团某种形式的阻力,这些阻力可能会给必要改革的实施带来障碍。

因此,政府须通过有效的公众沟通,来协调相互竞争的利益,以落实改革。 另一个必须考量的因素是,有限的财政空间将限制改革的落实,因为在落实阶段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减轻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