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统考要的是承认,不是承诺/温思拯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从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然而承认是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的意思。无论是承诺或承认统考的课题已经是我们辩论了几十年的课题。

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说承认统考是希盟政府的竞选宣言,所以承认统考的宣言势在必行。



但与此同时,马智礼博士也强调说承认统考前有两大考量。他说出了让独中生进入本地大学外,承认统考必须考量到国语的官方地位和国民团结不受影响。

假如承认统考只为了达成希盟政府的竞选承诺,那实际上承认统考只不过是保护希盟政府“面子”的政治行为。如果因为承认统考会让种族团结受到影响的话,那么在政府承认统考前我们的国民团结岂不是已经受到影响了?

语言是促使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民族的特征之一。所以语言是作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媒介,使一定范围的人们沟通思想、密切关系、加深感情。因此语言扮演着稳定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的条件。

多元语言竞争力



国语是重要的但身为华人,华语对我们马来西亚华人而言也一样的重要。因为两种语言皆是奠定我们国家独特多元社会的重要元素,也是让我们国家有多元语言竞争力的条件。

对母语的肯定是深化多元特色的根基。如果我们要享受多元社会带来的利益,那我们岂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呢?如果我们以排除其他语言来巩固国家团结与增加社会的凝聚力,那以剥削其他民族的独特性的团结是弄巧成拙的,那是以我们所提倡的多元导向背道而驰的。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遗产的继承和生活等方面宝贵经验的传播,因此笔者认为华社在争取统考认同的斗争里,不是为了政治的好处而争取统考的地位,乃是为了我们的文化与华教精髓的传承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喜亭对教育的定义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假如教育的目的只是单纯的增进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思想品德和增强人的体质活动,那么不管什么媒介的教育都是一致对国家发展利益的指向。

假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单纯的心看待教育和以一个尊重的心来看待语言,承认统考的课题就可以排除现有的“考量政治”。因为华社要的是承认,不是承诺!承认华教是踏入包容性多元社会的关键跨步,因为那是希盟政府表示接纳和承认华教对马来西亚教育和发展的肯定。那也是希盟政府打造一个全新全民多元大马决心的表态。

(作者为私立大专讲师)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