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深耕一带一路
强化两国经贸

“一带一路”让马中贸易更深耕化与友好关系更上一层楼,也让两国建交45年增添了许多非凡的意义!如今,对华特使、总商会、友好协会、华商代表也提出期盼与建议,共同探讨两国历史、展望未来,并期盼无限可能的商贸与情谊的发展。 



以心相交关系稳健
问:谈谈你对马中建交45年的期待与展望。 
陈友信:贸易额持续增长率

早在2013年,马中两国已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马中贸易额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086亿美元,这一数字是1974年马中建交时双边贸易额的684倍。这项牵涉到各领域经贸往来的增长率是双方关系友好互补性的最佳佐证。 

同时,2018年访马的中国游客达到294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了29%。投资方面,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较2017年增长超过10%,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也较2017年增长6.4%;去年前9个月,中国在马新增投资占马来西亚同期吸收外资总额32%。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可以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归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及各大专院校长年对我国华教的师资培训支援及其他领域支持如各类青少年培训、文化艺术的安排繁密交流、双方政治领导人的多层次互访互动等等,都是马中两国官方及民间关系密切,努力朝向民心相通的实证。 

戴良业:发展种子开花结果



对于马中交往,中总是充满信心并乐观看待,两国领导人将会本着国家和人民互惠互利的根本出发,不断寻找和扩充利益交汇点,深化和推进务实合作,同时秉持开放的胸襟,积极深化两国人民的交流,促进各领域合作,持续扩大双边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回望1974年,时任首相敦拉萨打破了冷战的僵局,让马来西亚成为东盟各国中率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埋下了马中携手共谋发展的种子。迈入第45个年头,已开花结果,让马中两国成为了彼此熟悉的老朋友。

中总期许,马中关系在一个新的起点,延续互信及互惠的基础,砥砺前进,同时也传承领导先辈们高瞻远瞩的愿景,携手共进,为马中两国牢筑友谊之桥,拓宽发展之路,持续为两国人民创造福祉。 

陈国伟:3数据反映情谊

马来西亚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自六百年前郑和舰队下西洋以来,马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越来越频密。马来西亚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与中国的关系稳健良好。 

今年是马中建交45周年,两个友好邦国的深度情谊,可具体反映于3个数据: 

1.马中双边贸易总额于去年,创下历史新高的1086亿美元(约4439亿令吉),比45年前增加683倍。 

2.2018年,来自中国的直接外资从2017年的39亿令吉大幅度增加158亿令吉,直达197亿令吉,增额高达410.8%。 

3.去年中国来马旅客达294万,比前年的228万人,增加了29%。 

增进合作利惠国民

总体而言,马中关系仍然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迈进。数字会说话,数据清楚显示,马中关系只会更深、更好、更强! 

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大环境下,身为大马对华特使兼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我和所有的团队成员将尽最大努力,配合马中两国政府的积极政策,进行更多利惠两国人民、增进双边合作的务实工作。 

陈凯希:友好关系向前迈进

我一直相信,马中两国至少拥有六百年以上的友好情谊,我们的友好关系肯定可以在既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我国从2013年已经成为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双边贸易持续不断的增长、马来西亚一路来更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实例在在都说明两国的关系是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方天兴:两国关系正面进展

我国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这个美好的历史记录和起点,必须继续被发扬光大。两国关系在近年来,尤其是习近平出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首次访马时,便宣布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两国政府高层领袖,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经常互访,也经常在国际场合见面,这是非常正面的进展。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总会长拿督陈友信
●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总会长兼中总总会长丹斯里戴良业
●马来西亚对华特使兼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YB陈国伟
●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 总会会长丹斯里方天兴
●马中商务理事会董事拿督马汉坤(左起)、中总总会长戴良业、马中总商会永久荣誉会长拿督杨天培和副总会长拿督林恒毅及中国-东盟(马来西亚)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拿督黄希裕喜相逢。

两国人才互补优缺
问:在一带一路下,马中能在哪一方面或领域再深化? 
陈友信:民心相通达致双赢

展望未来,从马中关系而言,“民心相通”肯定是不可缺失的关键一环。马中可以在旅游、教育及人才合作上进一步拓展。中国是全球三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国,而马来西亚因是多元民族国家,华裔人口多而又谙华文热爱中华文化,基本消费不高,马中双方旅客互访大有发展空间。 

协助友族学习华文

我认为,文教的互动交流肯定是确保“民心相通”的不二法门。马中双边贸易也依頼两国培育大量熟悉彼此的人才,故促进两国学生彼此留学游学是必要的。我国华文教育向来靠华社支持,自力更生,中国有关教育机构若能从各方面援助我国华校,则肯定达至双赢局面。 

更理想的局面是,若也能协助我国其他友族以第二语言教学法学习华文,进一步让他们通过各管道(包括艺术表演、中医、翻译著作等)对中华文化有正确认知甚至达至有共识,这肯定对长期促进马中的全民性“民心相通”有正面影响。这“民心”指的肯定得是马来西亚各族人民的心声。 

甚至两国人才的流通互动,则是优势互补,甚至互补短长的重点。 

戴良业:技术转移协助升级

目前,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动植物油、矿砂。其他还包括塑料及制品、有机化学品、橡胶及制品、光学仪器制品、锡及制品、铜及制品、木材及制品等。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还有铜类制品、钢材、运输工具、无机化学品、铝及制品、新鲜蔬菜、纸张、家具和船舶等。 

鼓励双向投资

至于如何扩大现有的经贸合作基础,仍然是马中深化合作的主要议题。除了在既有的范畴上,也可以拓展其他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以及高价值领域的合作。在双方努力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通过双边和地区合作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双向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间合作。 

此外,双方也可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技术转移和开发,协助我国农业升级。 

配合马中建交45周年,中总已定于今年6月24日在吉隆坡举办欢庆午宴,愿两国友谊细水长流,源远流长。 

方天兴:水路运输促进海运商贸 

除了之前说过的“两国双园”之外,还有两国港口联盟,例如关丹港口和钦州港口缔结的“姐妹港”,通过南中国海和水路运输联盟,促进海运商贸。 

我国可以成为中国投资家入驻东盟,并放眼世界的一个重要据点,成为一带一路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焦点。 

我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个促进双边经贸和各方面关系互惠互利的战略,它不应该只是中国的战略路线图,同时也应该是我国的战略路线图,我们应该善加把握它,尤其是在一些对我们有利的位置和部分,我们应该与中国加强“一带一路”的合作,开拓更多合作项目,让两国双赢。 

●2018年马哈迪在陈国伟陪同下在北京出席与大马商家的对话会。

产业合作互惠互利
问:希盟政府上台后大马与中国关系演变的看法。 
陈友信:反贪防腐眼光前瞻

作为人民,不难发现希盟政府近一年出台的新政治在经济上继续推动开放亲商政策,但另一方面更加加强民生关注,而且不忘重振财务宏观调控、反贪防腐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马中关系。 

为了重振我国经济及为未来数年国内外经济不景的挑战做足事先准备,政府重新检讨重资本基建大项目,同时,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上,绝对是具备前瞻眼光和长远策略性的正确路向。 

戴良业:相互理解扩大合作

马来西亚的首次政权更迭后,新政府基于国家面对财困当前,并本着国家利益为优先的政策考量,针对多项大型计划进行重新审视,包括中资参与的项目也被迫叫停,一度让马中关系出现短期波动。然而,政府也深知中国依旧是马来西亚最大和最有价值的贸易伙伴,就在马哈迪访华期间,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解释了大马取消这些项目的苦衷。我们感谢中国方面的谅解,让马中持续保持友好且密切的关系。 

随着马哈迪去年8月成功访华,两国也共同重新编制了新的《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18年-2022年)》,同时马中两国政府也联合声明宣布及推动2020旅游年为“马中文化旅游年”。这项旅游可促进人文交流、社会经济可续发展集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加强、深化并扩大此合作。 

陈国伟:改革体制反腐倡廉

中国是马来西亚的务实合作伙伴,虽然马来西亚政府暂时搁置了部分有争议性的项目,但这不会影响马中关系,毕竟中国厂商在我国投资的项目数以千计。

中国是消费和生产大国,也拥有高科技产业,而马来西亚是贸易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原材料,双方可以进一步在产业合作上进行互补互惠互利。

我们诚挚希望更多的中企“走出去”到马来西亚投资,也希望中国采购更多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和其他原产品,进一步深化马中经贸的合作基础。 

由于前朝政府的财政管理不当,让国库面临严峻的外债压力,新政府要进行体制改革,反腐倡廉,必须当机立断、大刀阔斧地重新调整一些争议性的中资项目的处理方式。 

当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的友好关系肯定不会改变。

陈凯希:大局为重友好稳固

马中双方在政治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歧见,友好基础非常稳固。但在一些项目或工程所出现的所谓不协调现象,相信也只是一些枝节的问题。所谓在商言商,双方在项目或工程所引发的一些不协调现象也是很自然的事,相信经过友好的协商,凡事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政治上,在马哈迪第一次掌权的时代,即1981年至2003年,马中两国的关系一直不断的巩固与加强。马哈迪在国际事务上屡屡跟列强大唱反调,也是第一个反驳“中国威胁论”的亚洲领袖。他当年认为,西方国家所谓的威胁论是意图挑起中国和邻近国家的紧张。但他认为,中国不但不会威胁到各个国家,反而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80年代中期开始,马来西亚与中国建立非常密切的经贸关系,就证明了马哈迪时代与中国的关系维持得非常紧密与友好。 

从增长财富中获益

马哈迪也非议西方渲染“中国威胁论”不会有积极的成果。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马来西亚也希望从中国增长的财富中获益。 

他更以葡萄牙人在1511年占领马六甲的历史观点分析大马与中国、西方的关系,中国是马来西亚超过2000年的邻国,但从来没有征服我们。欧洲人自1509年到来,两年内就征服了马来亚。 

方天兴:向东学习秉承政策

马哈迪首次任相的22年期间,是马中两国关系晋入最稳定和美好的时期,他也是出访中国最多,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面最多的首相。这次新政府仍然是由他领导,从大格局和大前提来看,我国对华的政策保持不变,包括秉承一中政策,这是重中之重!

另一个有力证明是,马哈迪这次以新政府首相身分第二次访华,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会”,以行动证明了我国政府对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的配合与支持。此外,首相也在多个国际场合表明支持“一带一路”,支持维持与强化两国关系,以及在本身提出的“向东学习”口号中,也表明向东学习包括了中国在内。 

从各种迹象和行动,言论与迹象来看,都证明新政府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政策上,都保持着建交以来的“强稳立场”! 

●2018年安华在陈国伟(右三)的陪同下,与中共对外联络部长宋涛(中)等中国官员午餐交流。

多元开放 打造友商环境
问:谈谈中国对大马经济的影响,该如何进一步加深两国经济互动? 
陈友信:保持拼博创新精神

两国都是从农业立国走向工业制造,如今则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再向高科技推进的发展进程中。正如中国经济学家(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林毅夫所言,中国奇迹般经济崛起的成功模式,靠的是“有为的政府,有效的机制”,再加上民间高度重视教育、拼博以及创新创业的精神。 

因此,大马国民也需向中国看齐,保持拼博创新的精神,政府更得推动多元开放,以绩效为主,兼顾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政策,才能稳健发展起来。

戴良业:持续提高传递效率

我认为,两国仍具广阔的拓展空间,同时,两国之间也须定期进行各层级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沟通和了解,有效掌握两国的政策方针,在经贸需求上达到互补互助成效,以利两国经贸关系持续深化,共同发掘更多潜在商机。 

陈凯希:加强旅游设施开发

有关棕油的交易,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是印尼棕油最大的买家,马来西亚必须在这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争取中国购买更多的马来西亚棕油。 

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经济方面,大马虽然需要中国前来投资,但不希望是以借贷方式,或者是让中国人入住大马。我希望马来西亚方面应该与中国良好协商,针对性讨论或引进可以带动当地经济成长的投资,正如坐落在华都牙也的中车火车制造中心这一类的投资。中车在霹雳州建厂多年,当下是最成功的中国直接投资之一,这个制造中心聘用超过80%的本地员工,制造许多的就业机会,是最有利也是最受我国欢迎的投资。 

方天兴:致力吸引中国投资家

我国应该更致力引进中国投资家前来,尤其是“两国双园”计划,即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以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这是两国政府的旗舰计划,大有可为,可以继续强化。

首相在去年8月间历史性访华时,两国便已经同意通过所设立的两国双园联合理事会,全面投入有关这方面的工作,这是值得期许的。 

●2018年陈凯希赠送纪念品予中国驻马大使白天,感谢他出席海鸥企业43周年纪念晚宴。

外交政治甚具影响力
问:谈谈马哈迪与中国多年的往来中,您所知道的一些故事。 
陈友信:务实派政治家

我个人认为,马哈迪是一位知华亲马(马来西亚)的务实派政治家。

他有自己强大政治企图心,当年和东盟其他政治强人,如李光耀,苏哈多甚至马可斯,大力推进东盟区域官方组织架构,就是为了展现这区域的外交政治影响力。

九十年代马哈迪进一步创设东亚经济核心组织(EAEC),甚至提出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终因美国阻挠而无疾而终。当年马哈迪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开创性地提出了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当年我国经济基础稳健,付得起这政治效益多于经济效益的基建工程。无论如何,长期而言该铁路对我国西马缩近东西两岸经济鸿沟有助,也可近一步促进两边的各领域交流互动厂,也符合长远政治考量。 

目前,新政府以及国内社会百业待兴,财源紧缩,暂缓重验一些耗资钜大的项目,是执政者经过严密计算的折衷之举。长期而言,这决定反而对马中都有利! 

戴良业:发挥关键协调角色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的马哈迪,可说是马中关系发展史最佳见证者,在他首度任相期间,落实的一些措施,也为马中关系的迅速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记得1985年11月,马哈迪任相后首次出访中国,时任中总总会长黄文彬率领多位属会会长随行。在访问期间,马中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和防止偷税漏税协定,为两国工商界排除了直接贸易的障碍,时任中总领导层也在居中发挥关键的协调角色。 

取消国民访中限制

另外,马哈迪也在1990年正式取消我国国民访中的限制,在1997年,马中两国签订《教育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始互换留学生,促进了两国人民在经贸、文化及教育等领域的直接交流和来往,日趋频密。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马哈迪倡议开展“东盟加中日韩(10+3)”东亚区域合作,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获得马来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的称赞“雪中送炭“。自此,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马中之间的情谊也进一步深化。 

如今再次任相的马哈迪,也直接表达了大马将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倡议,驳斥了“中国威胁论”,并期待可以实现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机遇。 

陈凯希:数度访华显具意义

马哈迪于1981年出任我国第4任首相后,于1993年6月率领一个多达300人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10天,期间,我国与中国签署30多项备忘录及20多项投资协定,总投资额高达82亿令吉。这一次的访问,将马中关系推向一个高峰。 

1994年5月,马哈迪第三度访华,并在北京的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说。访问期间,马哈迪与时任的中国国家总理李鹏、国家主席江泽民会面,双方对各方问题进行广泛探讨。这一年,正是马中建交的20周年,会面成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提升马中经贸联系

1996年,马哈迪第四度访华,这一次的重点是提升马中两国经贸方面的联系,两国进入更成熟与稳定的友好关系。 

1999年8月,首相马哈迪再度访问中国,出席中国政府举行的马中建交25周年纪念——“马中友好之夜”,庆祝马中友谊万岁,万古长青。这一次的访华,也获得中国方面同意大幅度增加入口大马棕油配额,是大马油棕业发展的一大喜讯。

马哈迪的几次访问中国,在在显示不断强化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不断增强双方在经贸上的往来,对两的建交后的关系发展,一直起到稳定、巩固与美好的效果。 

●陈友信(右三)参加“中国东盟一带一路冷链物流经济发展论坛”,嘉宾包括马来西亚货运代理联合会会长蔡胜华(左),中国东盟商务理事长许宁宁(右六)等。

政治互信文化交融
问:其他想对马中人民说的话。 
陈国伟:亲诚惠容睦邻富邻

今天,经济实力正在迅速上升、正在寻求和平发展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内涵就是要继承爱好和平的传统文化。目前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的外交理念就是八个字:亲诚惠容、睦邻富邻。 

中国通过和周边国家实现政治互信、文化交融、政策沟通、贸易自由、货币流通、民心相连等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以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愿景。这些美好理念都获得马中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习近平曾经说过具有大国胸怀领导人的话,那就是“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我相信,中国坚持以和平友好的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能对区域性的合作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陈凯希:天灾救援珍惜友谊

记得在1970年的吉隆坡大水灾,中国向马来西亚伸出援手,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献20万美元的救济品给马来西亚,并且促成香港银星艺术团到吉隆坡演出赈灾的义举。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马来西亚也是义不容辞,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义款和救济品源源不断送入灾区。马中友好协会更开创了民间组织历史性发动首次的海外赈灾筹款,义款突破800万元,而全国各个团体所捐献的救灾基金,总额更高达数千万令吉。 

两次的天灾,两次的救援,彰显两国人民相互关爱的深厚友谊。历史的因缘、历史的友谊,增加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情。希望马中两国的年轻一代,珍惜历史也珍惜友谊。

●2016年马中友好协会代表团众成员等候乘搭中国高铁之际,为这历史一刻留念。前排左起为执行秘书陈春福、海鸥直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育麟、海鸥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祈福、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叶啸、陈凯希及马中友好协会会长拿督马吉德。

朝向更大目标前进
问:身为大马对华特使,您会如何进一步加深两国经济及其他领域的互动? 
陈国伟:开拓“数字经济”领域

希望强化现有马中两国政府合作大项目——两国双园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更多新合作领域,尤其是在高科技高价值的“数字经济”领域,另一个就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及旅游合作。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4.0的科技转型,已经对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及经营模式,以及日常生活运作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以前觉得是天方夜谭的想法,现在都成为现实,例如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甚至是无人机、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店、无现金付款等,都值得我们向中国学习和借鉴的新事物太多了。 

一带一路强调“五通”,五通之中最重要、最接地气、也最没争议性的就是“民心相通”。马中商务理事会目前积极参与由国际贸工部主导编制的《马中五年经贸合作规划》,肯定不能忽视这个重点工作。具体而言就是从促进马中双方的旅游交流项目来进行工作,这也配合2020马中文化旅游年的大目标。

●2014年华总代表团在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左八)率领下,出席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厅的马中两国40周年建交周年庆祝大会。左起为拿督孙爱嫤、拿督斯里洪来喜、拿督林广有、丹斯里陈炎顺、拿督陈耀星、拿督斯里林华龙、丹斯里林锦胜、丹斯里方天兴、丹斯里古润金、丹斯里林伟才、丹斯里吴德芳、拿督陈友信、丹斯里郑添利、拿督林家全和甲必丹黄德允。
●两国坚持以和平友好原则,达致互利共赢。

反应

 

名家专栏

不同首相下的马中关系/李兴裕

马来西亚最高领导层在塑造马中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关系自明朝和15世纪的马六甲苏丹国时代起,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培育和发展。马中两国现代化的关系,始于第二任首相敦哈吉阿都拉萨为马中建交作出的模范贡献,为马中双边关系正常化的里程碑奠定了道路。

从20世纪80年代、1990年代到2003年,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加大了大马加强与中国关系的力度,重点关注经济合作和投资。当1997至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人评论说,马哈迪赞赏中国阻止人民币贬值压力,帮助亚洲经济复苏。

马来西亚与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发展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大马于2001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协议于2003年11月5日签署,随后于2008年升级为ACFTA 2.0,目前正在谈判ACFTA 3.0,预计于今年底签署。.

在拿督斯里纳吉2009至2018年担任首相期间,马中双边关系与合作交流深入及提升,于2013年升级为全面策略伙伴关系。纳吉非常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两国在工业/制造业、汽车、交通、资讯、通讯与科技(ICT)、教育与金融服务等领域扩大了经贸合作。

团结政府自2022年11月底上台以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两度访华,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强在今年马中建交50周年之际,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2023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最高互访次数为12次,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最高互访次数为6次。 两国都谈到了对双方同样重要的各种双边、区域和国际问题。

大马最大贸易伙伴

2023年,大马通过与中国签署多项了解备忘录,取得中国总额1894亿令吉的投资,涵盖原产品和农基工业(如油棕、橡胶、生物柴油、榴莲、食品安全)、汽车(电动汽车和高新科技)、职业技术教育培训(TVET)领域合作、科技和疫苗研发技术、仓储物流、垃圾发电等领域合作。

在互联互通方面,两国同意加强旅游合作及增加两国之间的航班频率。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别从2023年11月和12月开始豁免彼此公民的旅行签证要求,预计将促进双边旅游活动的增长。今年1月,上海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宣布将增加往返大马和中国两地的航班服务,并承诺每周至少有62个航班。

过去数十年来,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特别是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2001至2010年间,马中两国双边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19.9%,达到平均每年906亿令吉;2011至2019 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8.9%,达到平均每年2392亿令吉。2020年爆发的冠病疫情无阻两国贸易增长势头,2020至2023 年期间,贸易总额每年增长9.2%,达到平均每年4353亿令吉。

目前,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自2009年以来持续增长。

2023年,马中双边贸易额占大马对外贸易总额的17.1%(2010年为13%,2001年为4.7%),2023年对中国出口占大马出口总额13.5%(2010年为12.5%,2001年为4.4%) 。2022年,大马是与中国贸易额第二大的东盟国家。

大马对中国的主要出口项目仍以电子电气产品、棕油、石油与天然气及塑料制品为主,2023年首11个月,大马对中国出口总额为1023令吉(占大马出口总额的58.6%)。

制造业受益中企投资

大马也受益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制造业。

2015年,中国是大马制造业第13大外国投资者,此后连续5年(2016至2020年)成为最大外国投资者,然后在2023年跌至第三位(2022年排名第二,2021年排名第三)

其中包括中马钦州产业园(CMQIP)姐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私立大学、厦门大学国际分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华为技术、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马六甲皇京港、关丹港口扩建计划、数字自由贸易区、新山森林城市、金马士新山双轨火车铁路项目、东海岸铁路(ECRL)等。

大马的中国游客也稳步增长,从2000至2008年期间平均每年约61万5900人次游客,到2009至2019 年平均每年约190万人次游客,更在疫情之前达到 310 万人次的高位(占 2009至2019 年游客总人数的 11.9%),创造外汇收入153亿令吉(占总额17.8%)。

疫情后,截至2023年9月,中国游客人数已逐渐恢复至100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 7.2%)。

前景如何?两国须继往开来,在过去稳固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合作共赢的新伙伴关系,打造永续发展的绿色社会,造福两国人民。

5大新目标加强合作

马中必须继续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及外交努力,促进更密切的合作,受益于新的未来进步和发展。当前,马中关系正处于策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制定新的目标和重点,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深化互信,维护马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在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马中有着许多共同目标,如促进和实现永续发展,推进贸易、技术、能源、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在多边贸易协定下进行协调。

第二,两国都致力于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开放合作,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

持续发掘两国双边关系增长潜力,致力于为各方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还有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释放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和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活力。 马中签署《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协定》修订第一份议定书,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第三,马来西亚正处于经济和工业转型的道路上,工业结构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技术,并在高科技电子领域、数字经济、绿色投资、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新兴能源领域,例如氢和电子甲烷;智慧农业和医疗保健行业。我们相信,鉴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化和自动化方面的进步,中国可以提供很多东西。两国可以加强金融合作,并扩大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此举可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第四,双方可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泛亚互联互通,维护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稳定。 双方可升级马中货运设施,提高运力,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合作,推动陆海航线发展。东海岸铁路(ECRL)目前正在建设中; 并展望了重新审视隆新高铁建设的前景,以及探索连接中国-寮国铁路及中国-泰国铁路、连接泛亚铁路网中线的长远目标。泛亚互联互通策略,不仅促进联动发展,也加速区域一体化。

第五、马方要继续加强同中方在研发科技、教育、旅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