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受个人投资者热捧
中国地方债暗藏风险

(北京24日讯)众所周知,中国股市不适合胆小的人。不过,其他普通资产可能也同样令人生畏。

今年,以往由银行独占主导的中国地方债市场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随着大范围刺激政策的开展,中国这么做有一个有力的动机:需要有人买债来为此买单。



美国也试验过这种模式,约有一半地方政府债券由家庭持有。这些资产被认为超级安全,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不用去管。当然中国也可以效仿发展类似体系,也或许是想想而已。

中国一直在想着如何盘活散户的资金。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早在2012年就提出这一设想,认为地方债可出售给当地居民,可构成地方政府债务体系的约束。不过以前任何想要吸引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努力都不曾取得进展。

今中国已打开闸门,计划今年发行2.15兆元人民币(约1.34兆令吉)的专项地方债,以为基建项目融资,这一规模高于2018年发行的1.9兆元人民币(约1.19兆令吉)。

根据新规,无需投资经验也能购买地方债,但前提是债券的评级达到AAA。

由于几乎所有地方债都有着靓丽的评级——除了内蒙古等情况不佳的个例,所以实际上任何人都能够投资。最低认购额度仅为100元人民币(约62.5令吉)。



散户们于是掀起了疯狂的投资热潮。北京市发行的5年期3.25%地方债被一抢而空。宁波市发行的3年期债券票息为3.04%,仅比2.75%的基准存款利率高出29个基点。

不过,有些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不是所有地方债天生都一样,虽然在市场看来没有差别。财政部对新发行的地方债要求非常严格:建议各地政府新债发行利率仅高于同期限国债25-40个基点,有些地方定的利率更低。

比如北京最近发行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3.33%,仅比同期国债高出18个基点。而天津地方债的票面利率为3.39%,仅高出6个基点。

然而,北京和天津的财政状况有着天壤之别。去年北京税收收入增长了6.5%,达5790亿元人民币(约3618.75亿令吉),约占其总现金流入的73%。而天津的税收收入却下降了8.9%。

为避免这种财政差距爆发大范围问题,财政部采取间接办法: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债,当地将不能举新债。

没有政府明确担保

更令人担忧的是,所有这些所谓的专项债都不包括在市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之内;换句话说,这种债券没有政府明确的担保。

从理论上讲,标的项目的现金流可以覆盖本息支付,因此这些债券的信用状况独立于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

部分新发行的地方债建立在美好假设之上。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向个人投资者刚发行的2.2亿元人民币(约1.38亿令吉)票息为3.8%的地方债,资金用途为某县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省政府将通过拍卖该县土地来向债券持有人支付,预计土地价格未来五年可每年增长6.4%。而中国小城市房地产市场供应本已饱和,这一计划着实听起来有些“宏伟”。

最近中国知识分子们一直在讨论“财政联邦制”,即地方政府应有权收取和支配税收收入。而当前中国的资金流向恰好相反:市政府要费劲力气创造税收,然后上交给财政部,再由财政部决定如何分配。

如果没有慷慨的财政划拨,即便像北京这样富裕的城市也会入不敷出。这就是为何敢买地方债的人得有信心国家会一直派发大礼包。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谈论财政改革,但却鲜有动作。因此在真正的市场力量占据主导之前,个人投资者最好还是离家门口的这种投资远一点。

作者:Shuli Ren(彭博专栏作家)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交易道路成长故事(中)/慧眼识股

做一件事是否能成功,并非取决于是否遇到挑战和困难,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突破这些障碍!

在上一篇文章“我在交易道路上成长的故事 (上)”时提到,我想要开始回测我的交易方法,但是基于交易方法过于复杂,回测起来太难,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突破瓶颈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联系回我一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一次的晚饭,发现我们的交易理念非常相似。

那次起,我们时常会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交易策略。我的操作也因此无意中引进了“量化”的概念,它解决了我操作上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对“量化”这一词感到很陌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量化就是把模糊的东西,清晰的划分,变得可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选股要选好公司,才有机会获利!

“好公司” 这个词太模糊了,如果我要量化它,我可能会说“选股要选公司在过去1年盈利有增长30%以上的公司。”,这样就清晰多了。(注意,这只是例子。)

一旦被量化了,我们就能做许多分析,分析胜率、分析盈亏比等。

量化的概念,让我的操作方法,从非常复杂、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了,并且学会了怎么去用最公正、最客观、不带偏差的方法进行回测,证实一个策略的有效性。那时候,正是我的操作突破了瓶颈的起点。

第五章:操作周期

在彼此遇到一位理念相投的人,仿佛找到了交易信仰的支撑。我和这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两人对研究交易策略更加沉迷。

过程中,我还寻获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一位交易者或投资者在股市能否赚钱,操作周期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性格、耐心、风险承受力都不同,但市场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适合做短期交易的人 (可能你对市场的信息变动非常敏感),但却尝试去做可能需要持股几年的价值投资,那么你会发现你很难赚到钱。

于是,我花时间去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操作周期,持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自己的表现。花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也亏了一些钱,我只能把它当成是需要付出的研究成本。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操作周期!那就是——1个月至3个月!

当我平均持股时间在1个月至3个月时,表现最好。我甚至还发现,这也是市场上大部分人的最佳操作周期。少部分人适合少过1个月,极少部分人适合超过1年,但有趣的是,这些周期往往是大部分人喜欢试图去操作的。

第六章:策略的胜率

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之后,我开始把时间花在研究持股1个月至3个月的策略。研究了将近一年,我找到了一个胜率很高的方法,并且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它就是筛选业绩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我几年前在Telegram频道分享业绩的公司也是使用这个方法),然后持有接近三个月之后离场。

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方法随着时间过去,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胜率将会逐渐降低。

这个方法在2018年之前非常好用(胜率80%以上),2018年到2019年的胜率稍微下降 (70%左右),2020年市场超级火热之后,胜率迅速下降 (40%左右)。

尽管这个方法帮我在那几年累积了不少资金,但研究交易策略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我们其它交易策略的研究都是还在进行着的。

其中有一个交易策略,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在2020年逐步成型,做了严谨的回测,各方面都达到了要求,并且回报率惊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呢?下一篇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待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