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家长误以为装病
男童因大肠激躁症无法上学

dr11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肠胃科医师陈德庆指出,大肠激躁症的确切原因仍不明朗,可能与肠胃道的蠕动功能失调、肠胃道过度反应、肠道菌丛失衡、精神紧张等有关。 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台中23日讯)读小学一年级的8岁男童转学搬回台中与父母同住,却经常抱怨肚子痛,起初父母认为儿子故意装病不去上学,但发作时几乎站不起来,带至诊所看诊,怀疑是便秘引起,只是吃药不但没改善反而严重腹泻,医师透过各项检查才确诊为“大肠激躁症”,经调整作息、饮食及配合用药,生活才步上正轨。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肠胃科医师陈德庆指出,因男童的父母工作繁忙,男童从小便与爷爷奶奶同住,上小学后父母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加上家中经济状况好转,便将他接回家中同住,没想到过去几个月来患者经常喊腹痛,有时更痛到站不起来而不愿上学,但肚子不痛时却不影响食慾和生活,令父母苦恼不已,以为是装病不想上学。



他说,大肠激躁症常见于成人及儿童,约10%至20%的学龄儿童会遇到类似困扰,通常患者的肠胃结构上并没有异常,因此尚未有特殊检查能直接确诊,仅能透过安排多项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再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确诊为大肠激躁症。

他强调,大肠激躁症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慢性腹痛,且与排便有关,部分患者腹痛后会排便,排便后腹痛症状改善;有些患者则出现便秘情形,改善便秘后仍感到腹痛;另外也有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如便祕、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若在过去一个月内至少4天反覆出现上述症状,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有极高比率为大肠激躁症所致。

确切原因不明

陈德庆说明,造成大肠激躁症的确切原因仍不明朗,可能与肠胃道的蠕动功能失调、肠胃道过度反应、肠道菌丛失衡、精神紧张等有关,不少儿童因生活中出现极大变化,而发生此症状,如搬家、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等,因难以预防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发生,故需要靠长期调整来缓解症状。

他提醒,大肠激躁症不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却会影响当事人及家属的生活品质,故一定要找出病因,并透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学习放鬆与应对压力的技巧,及使用益生菌和药物等,并学习与之共处,才能让恼人的症状获得良好控制。



新闻来源:联合报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