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经济增长的未来/欧尼尔

上个月,我在专栏中写到了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状况之间日益扩大的差异,并提醒读者说纵使经济学从业者或许拥有更大的野心,但这门学科仍然只是门社会科学。



即便如此,在谈及长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问题时,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两股力量来实现严谨的预测。

具体而言,如果一个人知道某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将增长(或减少)多少,以及其生产力将增加多少,就可以相当自信地预测其未来的增长。

第一个变量可以依据一个国家的退休和死亡率来合理估算出来;第二个变量则比较不确定。

生产率放缓不解之谜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各发达经济体所报告的生产率放缓状况被普遍视为一个经济上的不解之谜。



那这真的是个谜吗?

请看图表,其中显示了自1980年代以来大型经济体,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及其他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11国”(N-1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金砖四国强势崛起

表格第四列(2011-2020)展示了我和同僚们在2001年率先提出金砖四国(BRIC)这个首字母缩略词时的预测,人们可以从此观察到预测与这10年(2011-2017*)之间的差异。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由于中国和其他几个金砖国家的崛起,我们预计这10年的增长率将略高于4%。也正是基于此原因,2001至2010年期间的增长要强于前几十年,当时持续3.3%的年度增长令到一些经济学家认定全球经济已充分发挥其潜力了。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实际情况。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和(据信)印度的增长都与我们预测的水平相近。但欧元区,巴西和俄罗斯的情况则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预测已经考虑了人口变化趋势,而其表现不佳必然反映出生产力疲软的实质。

实际与潜在不对称

值得留意的是,没有哪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表现能优于我们在2001年预测。表格显示实际和潜在增长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不对称现象,而且这种差异也不是随机产生的。

相反,欧元区,巴西和俄罗斯显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潜在问题。

长期预估太乐观

当然,我们一开始也可能对这些经济体的长期增长潜力过于乐观了。这就是社会科学的本质。

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是否实现强劲的生产力增长都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各国所实施的政策。

在这一点上如有任何一国能达到我们预测的2021至2030年的增长水平,那将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美两国就业人数迅速增加,所以尽管生产力增长疲软,但两国的增长记录依然接近我们预测的水平。

但随着失业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公共政策开始转向反移民,未来10年在数学意义上已经不可能再实现同样的就业增长水平,为了继续实现整体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力。

近期的关注重点大多都在中国身上,而该国目前的放缓似乎令市场有点意外。

中国经济仍强稳

在谈到下一个十年时,近期的关注重点大多都在中国身上,而该国目前的放缓似乎令市场有点意外。这种意外应该是不应该的。

正如我们近20年前所预测的那样,中国在2021至2030年期间将难以实现5%以上的增长,原因很简单:其劳动力增长将达到顶峰。

虽然悲观主义者无疑会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中证实自己的判断,但乐观主义者也可以指出中国5%的年增长在名义上相当于德国15至20%的增长率。在中国发展的这一阶段,更快的增长实际上才应该是相当不寻常的。

同样可以预见的是印度将开始以比中国快得多的速度增长,原因仅仅是因为其劳动力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真正的问题在于印度能否实施强有力的改革来提高生产率。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话它就可能成为未来10年超预期的一个主要经济体。但即便做不到这一点,印度也将很快取代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将在未来10年的某个时候超过德国,或许是在2025年。

俄国注定走向失落十年

与此同时,除非巴西和俄罗斯能减少对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依赖,否则就只会在价格飙升期间实现强劲增长。

无论有没有改革,俄罗斯注定会在人口因素下走向另一个令人失望的10年。另一方面巴西则可以实现接近我们原先预测的增长——如果它能实施艰难的社会和卫生改革,但这个“如果”是完全未知的。

我们对欧元区似乎过于乐观了,尽管我们预计潜在增长率将下降至1.5%。如今,大多数预测者认为该地区的增长潜力约为1%。如果德国不能转为更加以内需为导向的增长模式,那么这一预测可能会得到验证。

然而,虽然大多数新闻报道都集中在德国出口和制造业产出下降,但该国的服务业依然强劲。为了自己和欧洲的利益,德国应该长期性地利用这种力量。

在未来11国家的松散组合中(大部分在亚洲和非洲)则有越南等几个快速增长国。

其他国家,尤其是尼日利亚,虽然其人口统计数据具有显著潜力,但除非它们能实现重大改革,否则无法达到预期增长。在这方面它们倒是与许多发达经济体是类似的。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胜预期 但通缩风险犹在

(北京25日讯)在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之后,分析师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不过,他们看到更多迹象显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将难以摆脱通缩压力。

据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期中值,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4.8%,高于上月调查中预测的4.6%,也更接近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通胀预期低于3月时的调查,显示在房地产市场滑坡后家庭支出持续疲软。目前预计2024年消费者价格(CPI)升幅平均为0.6%,低于之前预期的0.8%。工业品出厂价格料平均下降0.6%,是3月预测值的两倍。

中国经济今年开局表现意外强劲,受海外需求以及中国政府推动发展先进技术的努力提振。不过,大部分反弹出现在1月和2月。

3月消费动能减弱,住房市场进一步下滑,预示着2024年剩余时间政府可能需要拿出更多刺激措施来应对挑战。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全线萎缩,持续拉低社会预期和总体需求;迫切需要政府投资来稳定或提振需求。

房市低迷风险最大

受访的15位经济学家中,有9位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4位认为低通胀和疲软的国内消费是最大担忧。在中国应如何应对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也有类似分歧,其中支持房地产投资的措施位居榜首,其次是加快公共支出。

尤其是地方政府一直在削减支出,因为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应对债务问题。

在多年来的表外举债激增之后,他们现在面临来自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冲击。

中央政府此前表示计划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提振经济。不过,政府债券发行速度一直慢于预期,部分原因是在缺乏合格项目的情况下,政府仍在想办法将去年所筹资金投出去。

中央政治局会议料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投资者密切关注以从中寻找未来几个月经济政策可能如何调整的线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