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社媒有害内容失控
英国誓言重重有罚

(伦敦8日综合电)英国政府今天在政策白皮书中,提出一系列新的网络安全提案,包括令社交媒体管理高层对其平台上发布的有害内容承担个人责任,以及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



依据提案,一旦社交媒体公司和科技业者未能保护使用者免于受到有害内容影响,将受到惩罚;例如鼓励暴力和自杀,以及散播不实资讯和网络霸凌。

首相特蕾莎·梅在声明中说:“长久以来,这些企业在保护使用者不受有害内容影响方面做得不够,尤其是儿童和年轻用户。”她说:“表现还不够好,现在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线上业者必须开始为旗下平台负起责任,协助恢复公众对这项技术的信任”。政府打算让这些企业履行“法律谨慎责任”,“以保障用户安全”。

当局提出的新法,适用于任何让用户分传或接触用户生产内容或彼此交流的企业,包括档案寄存网站、聊天室论坛和广为人知的社交媒体平台、简讯服务和搜寻引擎。

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恐面临严苛惩处,包括巨额罚款和封锁网站,也可能追究公司管理高层的责任。

在英国14岁女学生莫莉·拉塞尔在2017年底去世后,社交媒体使户尤其是年轻人容易取得具伤害性内容,已日益引起关注,也成为英国政府的关注焦点。



纽西兰基督城3月15日发生严重恐怖袭击案,自称崇尚白人至上主义的枪手袭击两座回教堂,杀死50人。社交群媒体巨擘面子书未即时拦阻枪手直播屠杀录像,使相关问题更形迫切。

反应

 

名家专栏

诈骗猖狂小心为上/万年船

上周政府正式向脸书和抖音社交媒体平台建议,严厉贯彻不准13岁以下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禁令。

万年船真是老糊涂了,这不是已经明文规定了的吗,为什么政府还有建议?

难道他们没有管辖或执法的权利?

听起来这有点像电影禁令,电影院应该帮忙执法,务求年龄不符合18禁的电影的青少年或小孩,不得观赏这些电影。

那么,社交媒体有遵从这些禁令吗?

该严的地方不严,这就是本地执法机构的问题。我要提出的不是13岁禁令,而是充斥许多诈骗案件的社交媒体。

容易掉入陷阱

只要稍微浏览脸书,便可以发现,十则广告之中,有4至5则是关系到投资名人邀请我们参与该名人的投资讲座或投资课程。

这些广告,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些名人的肖像,还写上他们的背景,宛如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

人民一不小心,或者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很容易就掉入陷阱之中。笔者稍一留意,原来鼎鼎大名的资本投资基金经理陈鼎武,或本地著名投资大师冷眼赫然就在其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崇尚资本增长,将收益再投资,不鼓励派息的陈鼎武先生,竟然向观众推荐一个大马12项高股息的股票讲座,这让我忍不住将此广告摄影下来,发往资本投资询问。结果的回答当然是这是诈骗广告。

有人举报才调查?

我们很不明白的是,在马来西亚,何以这种摆明是欺诈,甚至滥用肖像权,已经严重侵犯了个人私隐权,但是不见当局严加执法。

难道真如许多人回应的那样:警方必须在有人举报的情况之下,才开档调查?而又必须有人蒙受损失,才有开档的理由。

难道脸书等提供广告页面的社媒,不应该负上一些法律责任?

这些社媒在接受广告合约时,应该严正对待负责人,不得胡乱使用未得授权的肖像,否则它们将共同面对被起诉的后果。

这几位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的投资师傅,被这些诈骗集团偷龙转凤,面对难以计算的名誉损失,而且,也可能因为举报无效,怕人家误会他们参与诈骗,因此退隐,失去教育群众的热忱。

大马交易所应该采取主动,和执法单位,还有受害的投资名人,共同向社交媒体如脸书等宣战,取缔违法广告,将一片污浊云端扫清,让散户免于受骗,得以向正道投资学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