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公仆超重的罪愆/林煌达

今年3月初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两会上,冷不防地冒出了“开除减肥失败的公务员”之奇葩提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据中国媒体报道,会议上甚至有人建议,为了加强国民健康管理的意识,政府应设立专门机关来执行减重,而公务员一旦减肥失败,则必须自动离职。

这类表面上竖着“为健康着想”的标杆,实际上却视“肥胖为原罪”的做法,无疑是某种将肥胖者定义为一个“不健康群体”的歧视。



尤其当这种无形的歧视逐渐渗透到职场文化中,姑且不论肥胖者能否胜任某项工作,也难免因本身超标的生理构造,在职场上遭受不平等的待遇。

肥胖不意味着有病

打个比方,人们很容易将“肥胖”与各种负面的事情相互联系,甚至通过“瘦者”的视角为肥胖者塑造一系列的刻板印象,譬如食量大、少运动、行动慢、臃肿、笨重、丑陋等。

如此一来,减肥即顺理成章地成了肥胖者为“保持健康”,而必须执行的义务,且也约定俗成地被社会大众,视作能够用以摒除肥胖歧视的有效解决方案。

然而,即使我们从医学观点理性地看待“肥胖”这件事,往往也忽略了肥胖多半代表着的是患上疾病的“风险”,而非直接指向“疾病”本身。



至于肥胖者的身体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个体,而不仅是被人们当作健康论述的某个无机客体。

有研究显示,尽管“歧视肥胖”在许多国家与歧视种族、宗教、性别、性取向、身体缺陷等同样被列为违法的行为,可是不少企业仍会认为,拒绝聘用或辞退肥胖者是一种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举动。此外,这类由肥胖所带来的歧视及伤害,对现代职场女性而言更为显著。

如今,在商业广告鼓吹“瘦即健康,瘦才是美”的风气下,大部分民众更像是对“瘦”的概念有种病态的追求和特殊的偏好,也并非真正关心肥胖者健康与否。因此,不管在职场或生活中,那些打从心底排斥肥胖者的人,更多时候只是延伸了他们对于“肥胖”的厌恶,而未必和所谓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一词设下的定义,是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与其他各方面的安逸,而不单是指向“消除疾病”此等狭义的诠释。所以,若想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除了必须客观分析所采集的医学数据之外,亦要兼顾人们身体及精神的状态。

减肥没想象中简单

另外,减肥也不见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中所需的生理条件与经济费用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其实,肥胖的形成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作息和习性,有者牵连甚广,或与基因遗传、社会环境、文化脉络等因素相关。若是单纯地以“连身型体重都控制不了,还能有什么作为?”的说法,一竹竿打翻整艘船的胖子,则不免有欠公允。

话说,马来西亚政府近期亦有意削减已达至170万的公务员人数,并考虑将部分的公务员纳入其他机构,或私营化政府部门来整合国家资源的行政与管理。

有鉴于此,内阁想通过“瘦身计划”,解决某个无机共同体多年来的结构性“痴肥”问题,尽管将会有不少争议,但对于这项减肥方案的落实,估计还是相当让人期待的!

反应

 

德国之声

健身网红真的能激励人们瘦身成功吗?

(华盛顿17日讯)许多人都缺乏运动,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的统计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2022年全球身体活动状况报告》就是如此。报告指出,81%的青少年和27.5%的成年人久坐不动,走路、慢跑或骑单车的次数太少。根据最近在科技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全球超重人口数量已增至10亿人。

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全球也出现了一个相反的趋势:健身行业人气渐渐恢复。在因为冠病疫情危机遭受重创之后,健身业正在复苏,营业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在 Instagram、YouTube 和 TikTok 等社交媒体上的健身达人们也有数百万的粉丝。他们发布可供跟练的课程,还有自己健身前后对比的视频或照片。他们不仅仅是提供健身视频,还提供饮食、积极心态和营养补充等多个方面的建议。这些健身网红往往会接到大型体育用品制造商的赞助,这些精明的商家早已发现了“网红经济”的巨大潜力。

一方面是缺乏运动和肥胖超重,另一方面是自我塑性和对健身的热衷,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是怎么出现呢?

两个极端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训练科学教授多纳特指出:“平均而言,人们的运动能力实际上在下降。但更值得注意是发生的一些变化”。他发现了一个越来越两极分化的现象。

多纳特认为:体育运动像在幼儿园、学校和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受到的重视太少。相反,健身正日益私人化。加入健身俱乐部、添置运动器材和运动衣,这些可能都不便宜,这就让低学历和低收入群体更难获得健身的机会。

健身网红可能会反而让人想放弃

多纳特表示,那些本来就喜欢运动的人更容易受到健身达人的积极影响。科学研究也证实:健身网红可以产生激励效果,激发人们对训练的热情。然而,这种动力通常来的快去的也快。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很容易出现反效果。网红的自我形象很有可能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人感到麻木和失去动力。这些健身达人的标准过高,难以达到。多纳特说:“即使是像‘Fitspiration’这样本应鼓励人们开始健身的关键词标签,也无法促使人们开始运动。”

他说,运动目标和动力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取决于个人的情况和环境。因此,与健身网红们进行比较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自身的生活条件没有被考虑到。

是什么促使人们去锻炼身体

多纳特说:“健身网红好也不好,如果我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博主,他带着我的目标、动机和背景来带我练习,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不过他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我相信,那些已经超重和不开心的人会变得更胖更不开心”。两极分化的状况正在加剧。

多纳特认为,让人们少坐多动应该是整个社会的目标:“家长们需要知道,让孩子们到户外玩耍、爬树,对他们的身体、心理等等的发育有多么重要。幼儿园、学校和大学等其他机构也必须为此创造条件。

多纳特说,身边有爱运动的人,和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会比任何健身网红都更具有激励作用:“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管住嘴”比“迈开腿”还重要

一个更活跃的社会也会是一个更健康的社会。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甚至有助于缓解抑郁。然而,光是运动无法减肥成功,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多纳特说:“科学研究结果很清楚:改变饮食习惯最有可能帮助你减肥。”

当然,运动对减肥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你在运动后用披萨、薯片或甜食来犒劳自己,那么想减肥就难了。多纳特的建议是:“首先专注于控制饮食。将运动与健康饮食结合起来,在初步实现体重减轻的目标之后,试着用运动来维持体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