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抗日烈士谁凭吊?/许国伟

小时候,在清明节跟随长辈去扫墓,在义山远远就看到一座高耸的塔,十分好奇,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这是抗日烈士纪念碑。

小时候,听长辈说日本人来了,祖母带着稚龄孩子逃难的惨况,而祖父留守祖屋,日军轰炸市区,其中一枚炸弹就掉落近在咫尺的麻河……后来,才知道麻坡是日军杀戮最凶的地区之一。



麻坡在中国抗日时期,坡众不分你我出力筹赈抗战经费,烈血男儿亲赴战区担任机工抗日,结果在日据期间,日军对麻坡大肆报复,杀害许多人。

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

这些事迹没能在历史课本读到,多是在民间编辑的刊物有记载,尤记得郑昭贤学长致力搜集这些史料,不让历史就此湮没,以免年轻一代都遗忘了。

是的,对于二战时日军入侵造成的伤害,在战争已经结束超过半世纪后,人们可以宽恕,但不能忘记。



这次吉打州政府处理日本慰灵碑风波,引起关注。只是,事件是否真如日本驻马大使馆参赞折笠弘维所说,随着纪念碑上备受到争论的“Wira”(英雄)字眼已经取下,风波将会告一段落。

其实,这起事件的症结,是对历史的遗忘或不敏感,才会“技术错误”出现日军英雄的字眼,更大的问题恐怕是在于我们对历史的态度。因为像吉打的这块日本慰灵碑,全马好几个地方都有,在经历日本战火的各个国家也都有,更不用说日本国内。

这些慰灵碑,据说有纪念,有弘扬,也有镇魂作用。

而最重要一点,是为殉职的人留下人生最后的记录,勿让后人遗忘他们。当年这3名日本士兵就是殉职。

一些中国媒体曾经对日本人到处竖立及参拜二战时期日军的慰灵碑相当感冒,担心这是重新唤起日本人感念先辈军人的牺牲及付出,担心会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军国主义借碑还魂?

当然,或许就如同有些人说的,慰灵碑其实也有倡导和平的信息,又或者就像折笠弘维说的,重建亚罗士打的日军慰灵碑目的,是记载日本战迹,让大马人理解日军在大马的历史。

不管用意如何,日本重视及铭记先辈的付出,感念他们的牺牲,这一点确实反映在重修慰灵碑上。

年轻一代不识抗日史

这块慰灵碑原本已被人遗忘,而且损坏,如今日本大使馆出资重修,还获得州政府高规格对待,日本人日后到大马,也很可能会到来祭拜凭吊。

反观我们,在二战时期对抗日本侵略,多少人拋头颅洒热血,为这片土地流尽鲜血,尽管民间竖立了一座座纪念碑,但这些年来没有获得多少官方的高规格对待,年轻一代也没对这段历史有太多的认识。

要是有一天这些抗日烈士纪念碑渐渐被人遗忘,少人去公祭去凭吊,甚至损坏了,还会否获得重修,获重视的一天?

反应

 

言论

別沦为阿Q的Q/许国伟

鲁迅笔下的阿Q,有几事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未庄有个姓赵的大户人家,阿Q自觉也是姓赵了,就觉得自己跟赵太爷是一家人。

结果,赵太爷根本看不上阿Q,还把阿Q打骂了一顿。

例如,阿Q自尊心很强,本来觉得自己很完美,可惜头皮长了癞疮疤。于是,他很忌讳别人讲到一切跟“癞”有关的,再后来“光”和“亮”也忌讳。

只要有人一犯讳,阿Q就会发怒,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

例如,阿Q不是每个未庄的人都敢惹。打不过的,他就算挨了打,也会静静地想“是被儿子打了”。

阿Q看人欺负

阿Q也会看人来欺负,就挑最没战斗力的小尼姑。平时一看到小尼姑就开骂,当受了别人的气时,更要拿小尼姑来出气,大声吐一口唾沫:“咳,呸!”阿Q欺负小尼姑会获得围观群众的哄笑,阿Q就更得意了。

例如,阿Q很生气有个叫小D的,跟自己抢工。在阿Q眼里,小D又穷又瘦又乏,哪能跟自己比?

于是,阿Q就找小D打架。两人打法一样,一手拔对方的辫子,一手护住自己的辫根。

两人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围观的人,有说“好了,好了!”在劝解,也有说“好,好!”看热闹不嫌事多的。

直到最后两人都受不了松开手,互相咒骂着走开了,结束“龙虎斗”。

说完了阿Q,现在说说民主行动党。

现在团结政府当政,行动党想跟巫统亲近亲近当一家人,但巫统都不当行动党是一家人,时不时打骂一顿。

行动党势力强自尊心也强,最忌讳别人讲是“马华2.0”,一听到有人犯讳就火大。

行动党领袖被巫统巫青骂了,没太多表示;找马华和民政出气时,可十分得意。

双方招术类似

行动党找马华吵架打架,双方招术类似,都是掐住彼此命门扯着辫子,拿着彼此都解决不到做不到的事来互骂。

照理,承载多数华裔选民希望与期许的行动党领袖,不应该像阿Q,也不应该是阿Q。

政治领袖要应付云谲波诡的局势,要整纲饬纪兴革除弊,都需要IQ和EQ。
这个Q,别沦为阿Q的Q。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