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家族企业报告】
制定家族接班人计划

中总2018年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系列五

接近90%的马来西亚家族企业鼓励家族成员继承家业,其中80%有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工作。根据调查,29%的回复者计划把企业的股权和经营传承给下一代;而31%的回复者表示只计划把企业的拥有权交给下一代,但会聘请专业人士管理企业。



由于企业内有家族成员,需要规划一套程序来规范企业治理及处理冲突。84%的回复者确认企业有制定某种形式的政策或程序,而最常见的做法是签订股东协议和家族章程。

然而在接班人计划方面,仅有13%的回复者制定了具体的书面接班人计划;而令人担忧的24%回复者并不认为这是当务之急。可幸的是,其余63%的回复者制定了非正式的接班人计划或是打算这么做。

长子或学历非关键因素

制定具体的书面接班人计划固然重要,但更具挑战的工作是如何真正地决定家族企业的接班人。



在调查中,接受询问的大部分下一代家族成员认同,接班人最重要的条件是领导素质和经营生意的决心与热忱。经营家族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经验也是接班人应有的重要素质。

调查显示,作为家族的长子或学历并不是选择领导人接手家族企业的关键因素。

家族企业当代经营者在接班人计划中要应付的两大问题是:

(a)确保接班人认同家族的价值观和企业策略;

(b)鉴定和提拔能干的下一代管理企业。

反应

 

职场

华裔“以家为本” 85%中小企是家族生意

《百年经济传承》 (下篇)

报道:陈美玲

图:档案照

家族企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民主国家的企业,有90%属于家族企业。而在大马,全国有80%至85%的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其中大部分来自华裔族群,显示华人特别热衷家族企业。

从事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的马大中文系副研究员李健友博士说,这是源于“以家为本”的传统观念。父母创业让孩子传承,尤其是长子,跟中国的传承观念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开明、教育普及,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变。如今有许多华裔企业家让孩子出国念书,特别叮嘱他们,如果能在国外创业就留在国外,不一定要回来接管家族生意。

这导致一些传统行业逐渐流失接班人。实际上全球华人都面对同样的情景。

李健友曾研究大学毕业的企二代对工作时间的要求,对比第一代不辞辛劳,不惜一星期工作7天,二代特别向往灵活的工作时间。企业很难迎合他们的要求,因此一些二代要留在家族企业的意愿低落。

两代人的工作思维存在巨大差异,擦出的火花令双方都为难。

不合格也要孩子接手

李健友说,大马华人家族企业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观念,明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对外却硬说有,内里在乎的不是接班人的资格与经验,而是血缘关系,尤其是长子,尽管长子不善管理,也执意要他接手。

往坏处想,若经营不当,不止身家缩水,企业还会垮掉甚至被卖掉。

不妨参考日本企业所注重的工匠精神,为了寻找合适的继承者,家族内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观察,确保他们有意愿并符合传承的资格。

如今传到第26代的日本龟甲万酱油,因注重继承人的能力与产品品质,代代都把企业传给族内有能之士,而非直系长子嫡孙。日本铃木汽车也是其中一个把企业传给女婿的例子。

以隐性知识栽培后人

李健友说,富不过三代是有救的,马新两地有多家跨三代的经典例子,如余仁生、槟城义香饼家、杨协成、Amoy Canning等。

企业能跨三代,是因为只限家族内传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它们的利基促使产品在市场有高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属于业内秘密,不能外泄,用以栽培后人。

隐性的另一面是显性,创造品牌、商标和口碑,都是显性的结果。

譬如余仁生卖中药、义香卖饼干和麻油、杨协成卖饮料。

从隐性到显性,将知识、创新跟文化融会贯通,就可以连结到为什么有的华人企业传不过三代。

李健友说,国内有两个单位每年都研究整体的大马企业传承,即Jasani和Price Waterhouse Cooper(PWC)。

Jasani研究二代不接手企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父辈太爱二代,不愿意二代走他们以前那条辛苦路,于是给二代自由选择,鼓励往外发展。

有趣的是,根据PWC,在冠病疫情期间,许多富二代和富三代自愿回国接管家族企业,原来严峻的疫情引起的经济危机使他们在外国熬不住,正好家族需要他们,就顺应局势回来了。

“协和”比“富”重要

上世纪九八十年代,很多华裔企业传到第二代,发生争产、钱财纠纷、闹上法庭的家丑,最终引致业绩滑落。

大家开始觉悟“富”不过如此,“协和”才重要,“协不过三代”才是家族企业致命伤。

李健友说,根据家族企业的模式,家庭、企业和企业拥有权在某个程度是交汇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庭和企业要有清晰的分割线,家事不掺和公事,不要因公司盈利就想得到最大的权利,或占有整个企业,殊不知这是家族企业争执不休的罪魁祸首。

要得到企业所有权,就必须要够资格,肯为公司卖命并稳定扩张生意。

智慧高于富贵协和

除了注重富贵及协和,李健友提出了智慧比前两者更重要的主张。

如果长辈的智慧传承不够,下一代很容易把企业搞砸,这就是“慧不过三代”,在知识型经济社会,智慧传承要够显性。

在没有电脑和各类通讯应用程式的年代,长辈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靠得是关系网。

华人特别讲究建立关系,第一代企业家善于发挥自己独特的隐性特征,譬如谦虚有礼,来成就事业。

因此二代、三代和四代要发掘一代的智慧和隐形知识,以它延续家族企业,传承就有曙光。

有一套外国研究分类了家族企业的几代人:

●第一代为专政时代(Dictatorship),开创生意,就像我主王朝。

●第二代是兄弟姐妹合作(Sibling Partnership),父母老了,希望兄弟姐妹合伙。

●第三代是堂表兄弟联盟(Cousin Consortium),把姨妈姑姐、叔叔婶婶都带进企业。

华人家族企业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关系网,能否延续家族企业取决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即使是裙带关系也无妨,只要裙带者有专业管理知识和经验,要慎防的是处事昏昏沉沉的关系人物,否则企业前景堪忧。

善用多元优势 南洋华商拓新市场

马来半岛处于亚洲大陆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商贸。自20世纪初印度人和中国人南来,地缘经济变得多元独特。

大马华人企业家身处多元文化、语言和种族的环境经商,有幸在融合的氛围滋长,适应各类文化,善与各源流打交道。

李健友说,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媒体,提到华商,大多指中港台华商。从来没有人重新定义南洋华商,也很少探讨拥有多元背景的大马华商如何传承企业。

一直以来,本地华文媒体在报道南洋华商时,一定会提到他的来源国,这现象在马来文和英文媒体是没有的。华文媒体也偏重描述南洋华商勤奋、积极,是资本主义家。

南洋华商文化适应者

若深入思考,南洋华商不是资本主义家,更准确是文化适应者,适应能力特强,因此重新定位南洋华商可带来积极影响。

当各界偏重华人文化,就很少关注到南洋华商如何在多元源流中跟本地政治人物和友族建立友好关系,然后利用关系基础创业。

李健友鼓励华商多观察中小企业怎样与友族互动做生意。多元族群造就了互补关系,当某个族群做得不够好,另一个族群就以自己的优势填补缺口。互惠互利的运作使华商在市场上分到一杯羹。

适时舍华人文化特征

既然南洋华人是文化适应者,何不打开格局,积极开发清真市场和产品,譬如售卖清真华人点心,吸引庞大的友族消费群,打入清真市场。

“平心而论,友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有心机。南洋华商如果善用多元优势,事业何止蒸蒸日上,甚至可开创新市场,创造新的隐性知识。”

有学者做过研究,华商在做生意的时候,暂时去华人文化特征,可以为企业带来革新,例如说马来语或英语,以新加坡为例,华商暂时去掉华人文化,事业一飞冲天。

李健友看好大马华商的灵活性,能屈能伸,需要去华人文化的时候就去掉,不需要的时候就保留。

他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港台有那么多富商?他们之间的竞争为何那么激烈?

很多文献都指港台资本家是在单一种族环境竞争,在缺乏多元元素的社会经商,各人了解透了对手,那种环境真正体现同行如敌国。如此严峻,完全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真实写照,突破重围就产生了富豪,就是所谓的资本家。

【二代谈一代】

“屋王”黄纪达拥多业务

享有“屋王”美誉的本地著名企业家拿督黄纪达,1926年12月26日生于印尼。

在动荡的浪潮下,他辗转印尼、新加坡和马来亚,锻炼起刻苦耐劳、勤奋耕耘的坚毅。

1960年,他与弟弟成立联成建筑(马)有限公司,承接小规模工程,第一项房屋项目却成为人生转捩点。

他在八打灵再也第8区一片3万多方尺的屋地兴建22间单层排屋,从中赚了不少。

他在雪隆和柔佛发展屋业、购物中心和酒店,其他业务有电缆、金融、保险等。高峰时期,他拥有3家挂牌公司,即吉隆坡工业、环球电缆及金地实业。

设立华文报刊编协

1984年,黄纪达捐资10万令吉设立大马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成立拿督黄纪达新闻奖。此后10年,他先后捐款超过50万令吉。

1994年,为了一劳永逸解决编协新闻奖财务问题,他再捐20万令吉,并征求知己好友及热心文化事业人士,如拿督陈良民、丹斯里叶永松、拿督斯里庄智雅及丹斯里张德麟,每人捐献20万令吉,共100万令吉充作新闻奖之永久基金。

黄纪达于2004年1月16逝世,得年78岁。

长子5大信念传承父业

其长子黄益宝自父亲逝世后,继续在家族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当时手上的发展项目位于隆城中城(KLCC)地区、蕉赖、八打灵再也及沙巴。

黄益宝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和管理上百间公寓,且保留一间父亲多年前收购的保险经纪公司。他和生意伙伴重振并扩张这门生意,其他业务还有基金投资、私募股权等。

“父亲去世后,我主要先稳固公司内部,维护他的声誉和传承。我小心翼翼,确保不做出超越财务风险的事,专注准时完成项目,避免节外生枝。对我而言,维护父亲的名誉和地位很重要,我感到高兴,人们仍在谈论他。”

黄益宝说,父亲传承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给他:

1. 谦逊以先,照顾员工,履行财务责任。

2. 以德待人、敬人。

3. 名利诱人,却附带足以影响财富、关系、家庭或健康的巨大成本。

4. 真诚可依赖的朋友,是一生稀有的祝福。

5. 珍爱配偶,善待她,她是你的终身伴侣。

铭记父亲教诲

“父亲以慈善事业闻名,我铭记他的教诲和传承:我们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及所带来的正向变化才能真正长存。”

黄益宝目前半退休,从事社区活动回馈社会。其中一个项目是线上博物馆,为当代大马历史做出贡献,保存和分享不同背景大马人的生平、经验和教训,造福未来世代,例如我国足球传奇运动员拿督苏进安及拿督山督星、备受尊敬的法官丹斯里VC乔治、著名厨师陈有辉及受人拥戴的电影导演达因赛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