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马”时代的马中关系/李慧易

随着马哈迪医生主政后,外交上备受关注,尤其是马中关系。

根据《南华早报》近日的一篇访谈中,马哈迪如是指出,“马来西亚当下与中国的关系是比美国来的亲近……再说,中国是目前最富裕的国家……”



去年马来西亚政党轮替后,马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因许多中资计划在马来西亚面对取消的疑虑。一年后的今日,新政府变得患得患失,马哈迪面对中国,其姿态做出了微妙的改变。

不得不提,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发展已经莫之能御,致使马中交流从陌生到频密,但这样的发展其来有自。最早,在马中建交后,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是历届首相当中最为正面,尤其在反美行动上一直拉拢中国政府,足以证明是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上。



马哈迪企图靠着任内提倡“亚洲价值观”,并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马哈迪一直不断的在公开场合赞扬中国,更指中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经济地位,甚至中国被当作潜在敌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威胁到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并对此采取了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

马哈迪认为,对东南亚而言,中国崛起的经济合作意义更大。其中原因是,他早期向前苏联学习失败后,唯有转向中国。

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长达千年,当时已是世界大国的中国却从未对外扩张,图谋区域霸权。比较起西方文化的外扩性,中华文化却不具有侵略性。他不相信中国会在世界称霸,他又以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为例,世世代代的华人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并无征服和统治当地人的意图。

当年,马哈迪为了向中国示好,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更提出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马哈迪种种言论就是为了表现对中国释出善意,以及马来西亚需要安全及利益上的盟友。

20年后的今天,马哈迪再次拜相,他去年刚上任的时候,一改当年的作风,终止中资一些合作项目,引来各界尤其是华人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此一来,也使得马中关系出现了变化。

相隔一年,马哈迪对于中国开始变得积极,在《南早》的访谈中,其言论中不难发现的是“经济中国”比一切来的更重要。这也恰恰地说明了,中国作为亚洲的中心,面对邻国及边陲国家,对于中国的评价或者批评,一般变为虚假甚或更多的虚伪,或多或少批评中国的言论都是说给自己国内的政治对手或者支持者听听,借用中国来处理社会、政治矛盾,同时进一步作为平衡关系的方法之一。

反应

 

言论

凯利为俊杰?/李慧易

不管是在朝的当年或者在野的当下,巫青团前团长凯利都成为焦点,大家都说凯利是聪明人。最令人难忘的一幕,即是发生在最近的国会召开时,尽管众反对党国会议员就议长议题离席抗议,但巫统林茂区国会议员凯利没有离席,坚持坐在议会厅里。



那一幕大家都觉得凯利也太有个性了吧,但是也来得孤独。在巫统执政时期,他何尝不是呼风唤雨,成为巫青团一哥。在今年的华人新年的时候春节广告宣传片上,口碑甚佳都说他非常接地气,如今,也大器的说出作为反对党该有的言论,被形容巫统里头的中庸派。

学习如何成为“俊杰”

如何成为一位不离地的反对党议员,就该从凯利身上学习,在这期间他的言论与以往一样,只是换了个位置换了个脑袋似的。他一直都是一位值得期待的议员,因为他一直在学习着如何成为政治上的“俊杰”。

古语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据悉语出《蜀志》,其实本意也不见得一定是那么差。“识时务”指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也可引伸作清楚切身的情况,但不作即时的反抗,只是附和,或是逃避。有能力的话,不识时务倒也没有什么﹐不然,则凶多吉少。

凯利这一路走来,他有着一位前首相的岳父“庇护”、牛津大学学历的加持,或多或少,比起其他人少了些风雨。但是这种人会有核心价值?凯利是个聪明人,而这种人在政治上特别适合,尤其是看不见他本身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凯利恰恰地反映出政治常态,他别无选择,最初的巅峰时期,他的言论非常激进、种族主义(也是每届巫青团长该有的表现),如今,他选择不离席的那一刻开始,他已决定好未来作为反对党一员的他,该怎么走好他的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