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公会70年/利亮时

马华公会(简称马华)今年迎来70周年,然而马华内部没有欢庆之情,因为它在去年5月丧失政权,下野变成一个弱小的在野党。

70年来,马华历经英殖民地、联盟、国阵和目前的希盟,亦从执政到下野。马华开始之初是为华人服务,也只是一个社团组织,尤其是协助新村的华人,后来在英殖民政府鼓励下转为政党并和巫统结盟,在英殖民时代开始掌握政治权力。



美好的年代,马华无法具有长远的规划,内部的峇峇集团和新客华人,基本上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在英殖民到独立,各自的想法无法全面为华人争取权益。当英国人离开这片土地后,一切就变得不相同。政治绝非请客吃饭,而是势力的比拼,形势转变让马华有志难伸。

马来西亚成立原本又有新的机会,但陈修信的小格局,让马华和人民行动党陷入角力局面。巫统自然可以坐山观虎斗,最终是新马再度分家,而许多争取的机会也转眼即逝。

1969年5月13日之后,东姑阿都拉曼的下台,代表温和主义的失败,换来阿都拉萨则是采取较激进的政策。当时的陈修信应该清楚看到族群主义的真实面,并使他的想法幻灭。

选票市场越来越小



正如笔者一直强调,陈修信路线的失败,种下马华下野的局面,48年后,马华几乎是一败涂地。未来如何?由于华社人口的流失及不愿意多生,导致人口减少,马华的单一族群路线只会让他的选票市场越来越小。马华必须正视这一点,如何转型?马华有必要深思,本身是否要整合民政党,并转为多元族群的政党?

盟友如印度国大党,几乎是难有作为,而巫统则是把心思放在和伊斯兰党(简称伊党)的合作。对巫统而言,马华无法争取华人票,如今就要鼓动族群主义情绪来集合马来人票,以此来撼动希望联盟的政权。

如今的马华往往把炮火对准民主行动党,但该党缺乏整体作战政策,例如如何整合志同道合的政治朋友和党派,如何有效的监督政府。

打击执政者,并不是每天针对鸡毛蒜皮的事件来发言,必须等待机会给予重击,方能让老百姓有感。政党要改革,必须抛弃老人政治,并且放下身段去聆听底下的声音。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巫统压得住马华?/蔡晓薇

如今种种迹象显示,成立超过1年又5个月的团结政府,还是做不到百分百团结。

这次被视为“不听话”的团结政府成员党,非马华莫属。

马华早前发文告表明,对于即将来临的新古毛州议席补选,若候选人不是来自国阵,马华将不参与助选工作。

新古毛州议席因民主行动党原任州议员李继香离世而悬空,为此再次由行动党派员上阵守土,可谓毫无悬念,而新古毛作为行动党的堡垒区,要派国阵代表上阵的可能性可说是零。

对于这几乎已成定局的决定,马华为何还要一意孤行不配合?

其实马华心里明白,单凭其简单几句的文告,根本不可能扭转决定。也许马华此举并不是想争取什么,而只是想表达国阵里头再无“一党独大”这回事。

没什么可输

经历了政权交替及种种政坛变幻,国阵已今非昔比,以往国阵成员党上下一心枪头一致对外的情景,已成为过去式。

摆在眼前的是,国阵尤其是巫统的势力大不如前,成员党之间的默契看似也在慢慢地流失,彼此要顾的“大局”,说不定已不是同一个局。

没有了马华的国阵,会在多元层次上欠缺代表性,然而没有了国阵的马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输的了。

国阵共识式微

事实上马华无官职一身轻,在无需顾及成员党内利益关系及权衡问题下,勇敢表达立场也许还能让人另眼相看。至于之后会否因此被对付,那也是后话了。

另一方面,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表明马华不愿意为新古毛补选助选只是暂时性而已,他将会尽力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怎么这句话在我看来,仿佛是在说着国阵共识渐渐式微,“国阵一哥”也未必能压得住场,最终可能还是得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自出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