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没打贸易战一样崩坏!
中国大豆为何输美国?

大豆成为美中贸易战的主角之一。(美联社)

(北京28日讯)中美贸易谈判暂告一段落,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发推文称“谈判进展良好”,市场期盼两国最终会达成协议。

众所周知,大豆是这次贸易战的主角之一,中国有高达九成大豆都要靠进口 ,去年就向国外采购了8803万吨大豆,殊不知,早在1990年代,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但为何20年后情况完全改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中,大豆一直是关注度最高、竞争最小的领域,包括美国、巴西、乌拉圭及阿根廷等国家就拿下市场九成以上的市占率,但中国则是主要进口国之一。

“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油脂消费量快速攀升。”

新京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规划组组长王涛指出,2016年中国居民全年人均食用油消耗量上升至24.8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产量根本供不应求,2016至2017年中国植物油自给率只有30.8%。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大豆需求量约在1.1亿吨左右,而产量只有16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85%都要靠进口。

除了食用油消耗量暴增,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生产的大豆品质差劣、价格又贵,尤其大豆出油率低,多半靠人力种植,生产成本也增加,连榨油企业都不愿意采购。



以中国东北为例,当地是大豆最重要的产地之一,但种植面积不断往下掉,农民更喜欢种植水稻和玉米。王涛指出,水稻、玉米从播种到收成,已经可以全机械化生产,但大豆的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工作还得靠人力完成。

人工种植的结果是产量低,生产效率低,成本也暴增,导致产品价格高过进口大豆。

王涛认为,以现代化的生产力来衡量,要满足国内的油脂供给,大豆种植面积至少要达到7、8亿亩,但这是不现实的。正如农业农村部相关文件所显示的,恢复种植面积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设备、加快生产模式调整,“美国几十年前就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

新闻来源:中时电子报

反应

 

国际财经

利率转向失算 鲍威尔难辞其咎

(纽约18日讯)今年本应是美国通胀率降至2%的一年,让美联储可逐步下调位于20年来高点的利率。如今事与愿违,许多人也期望落空。

事实证明,在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富有韧性的情况下,2024年头几个月后价格涨幅比预期大得多。

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持续的通货膨胀意味着借贷成本保持在高位的时间比之前预想得更长,他的基调转变会对世界各地政策产生影响。

落到这个光景,住房持续短缺是原因之一,大宗商品价格和汽车保险费上涨也有关系。

但有人指出,鲍威尔本人过早宣告将降息,引爆了金融市场的乐观情绪,刺激了经济活动。

“他们只是误判了通胀情势,”Santander资本市场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斯坦利说。

“他们犯的错误是,非常迷恋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强劲增长和良性通胀的结合。”

今年有可能不降息

交易员预计,目前为5.25%-5.5%的利率,在今年只会降息一到两次。他们在2024年初预计大约是六次,一个月前,美联储官员预计是三次。

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甚至还认为,今年存在不降息的可能性。

美联储官员坚称,通胀仍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也强调,借贷成本不会下降,除非他们对通胀迈向目标的轨迹更有信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