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做自己想做的事
艺术也能赚钱!

他是一名畅销漫画家,编写的《When I was a kid》漫画系列,因分享自己在童年时期的趣事,引起大量新马地区读者共鸣,已出版5册,皆深受欢迎,更荣登畅销榜,而他,正是梅志民(Cheeming Boey),但这不是他唯一的身分。

要说成功的关键,我觉得是愿意聆听“批评的声音”,特别是不喜欢你的人,他们会最严厉,也最愿意对你说实话,你才有机会改进,让自己不断进步。 —— 梅志民

梅志民也是一名咖啡杯手绘画家。



2009年,他开始在保丽龙材质的免洗杯上以马克笔涂鸦,并上传至自己的部落格做分享;精美有趣的图腾,虏获大批粉丝,更广获各国媒体报道。

而极少被提起的,是他还曾是一名动画总监,在美国非常知名的游戏开发公司——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任职,甚至曾参与计超人气游戏《暗黑破坏神(Diablo)》的二代、扩充版和三代。

三重身分,均跟艺术有关,但形态上,以及创作的风格都各不相同。

譬如说,梅志民的畅销漫画属随性画风,仅用简单的二三笔线条呈现,甚至称不上吸引人;在接受访问,他谈起过去的经历时,也说曾把作品寄给不同的出版商,但所获得的回复都是“不够好”。

手绘咖啡杯扬名国际



梅志民的漫画能成功吸引大批粉丝,最主要的还是在他叙述故事引起的共鸣感,至于要看梅志民的绘画功力,就得看让他扬名国际的手绘咖啡杯了。

一个个独特又精致的画风,据他说是受拿督莫哈末诺卡立,即我国国宝级漫画家“Lat”的影响,同时,也有少许的日本漫画,以及美国漫画“漫威(Marvel)”,甚至是普普艺术家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影子,对此,他说:“我就喜欢‘多样化’!”

“只局限在一种风格,表示你也正在局限自己的观众,多样化风格,能让你接触到更广大观众群,也大大提高你成功的几率。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正如李小龙说的‘be water’意思就是,像水一样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

起初,纯粹因好玩,而用马克笔涂鸦的手绘咖啡杯,却没想到,不只为他收获到庞大粉丝群,还带来了无限商机。

第一志愿  并非艺术

梅志民的人生,也一样充满变化。正如,当初他的第一志愿,其实也并非是艺术。

“投入艺术领域,并非的选择,而是我原想做的做不了。”

在小学时期,当朋友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便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他要当一名医生,如果不行,那就当科学家,还是不行,那就艺术家呗!

已踏入41岁的梅志民,回忆起这段往事,突然发现,年仅8岁,他就已经把自己的事业蓝图给规划好了。但为何第一志愿是医生?他解释:“因为,对8岁的我来说,那就是最棒的事情。当医生,表示我很聪明,也能赚很多钱。

“在那年代,告诉别人你想当医生,代表你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或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我不是读书的料,尤其要把课本背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成绩都不太理想。”

到了中学时期,梅志民成绩持续退步,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医生了,包括他排在第二志愿的科学家,才被迫选择唯一能从事做好的艺术领域。但艺术领域很广,要选择什么主修科目,又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心里想做漫画设计 

其实他心里想做的,一直都是漫画设计。

他记得,选择进入艺术学校时,曾有亲戚问他,若你正处于非常饥饿状态,而你握有的钱,又只足够你买一样东西时,你会选择买饭填饱肚子或买漫画?足以想象,若梅志民告诉父母,他想做漫画设计,他俩将会有多失望啊。

最后,在叔叔的建议之下,已经在新加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梅志民,便转到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修读广告系。原因是,这叔叔的职业,正好是一名创意总监,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最重要是收入可观,而不是出自于“喜欢”。

以充满幽默感的故事诉说新年期间,父母和祖父母要做的事,包括对于福建籍贯非常重要的“年初九祭拜天公仪式”。

首本漫画  无人出版

经尝试后,梅志民更确定自己不很喜欢做广告,便转修动画设计。

在这方面,他似乎也特别有天分。

1997年正值金融风暴时候,包括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很多都被迫放弃学业,导致各大学都流失掉一部分的国际学生;所以,美国政府便破例给国际学生开放边读书边工作的签证。

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也决定要找一份正职来做。

当时,还在学基础课程,开始翻看高年级的课本,自己钻研“3D程式”,并在6个月内,便做出人生中的第一只动画,寄给暴雪娱乐。很神奇的是,他竟然就这样,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宣传国家文化

 

梅志民说:“我还记得当年的年薪总计有4万美金(约16万马币),我非常高兴,因为这能支付自己的大学费用,甚至还能给父母家用。这也表示,我不会沦为贫困潦倒的艺术家。”突然回想起大学第一年的自己,到底都在做什么?

就这样,他在暴雪娱乐工作近13年。

这期间,他开始经营部落格(www.iamboey.com),以简单有趣的图与文,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后,纯粹好玩,他开始在免洗咖啡杯涂鸦,并在部落格分享,没想到就获得巨大的回响。当时有网友觉得,他的画风很特别,便问起他的国籍。

当他说,是马来西亚的时候,没想到,对方却说:“马来西亚是位在中国的哪里呀?”感到很失望和沮丧的梅志民说:“在美国,人们都知道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但却没有人知道马来西亚,直到近几年的丑闻,人们才开始知道马来西亚。”

所以,他决定用说故事的方式,诉说自己童年,与在马来西亚成长的点滴,好让全世界有更多的人知道“马来西亚”;第一册《When I was a kid》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却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

对梅志民来说,第5册的《When I was a kid》,是最难的一本;因为诉说的,是他父母和祖父母年代的故事,而他对旧时代的瞭解非常有限。
一篇简单的除杂草趣事,却隐藏着大大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均要“斩草除根”,除去祸根,以免后患,是他至今仍铭记,也最珍贵受用的至理名言。

改变看法 艺术谋生

当时的梅志民已离开暴雪娱乐,深感受挫的他说:“既然没有人要出版,那就我自己来做!

“其实我原本的计划,是让自己休息一年,出书,然后,给美国另一家游戏开发公司,也就是锐玩游戏(Riot Games),寄去我的履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When I was a kid》在短时间内成为畅销漫画,这才临时改变后续的计划。”

很好奇的是,他为何会想离开暴雪娱乐?

没想到他的答案竟是:“我没有选择离开暴雪娱乐,我是被解雇的,因发生了一些纠纷。

“这让我深感愤怒和沮丧,我工作了13年,可说是与公司一起成长,我热爱我的工作,甚至愿意在周休工作,他们怎能如此对待我?但是现在回头再看,失去心爱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坏事。在那里,我能做的很受限,就是一直做动画。”

与国际公司合作

而梅志民目前把心思积极花在他一直都很喜欢的漫画,甚至能跟大公司,包括迪士尼、亚航和蚬壳(Shell)等合作,也到处公开演讲,让他学到更多元的技能。

所以对他来说,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很重要。

故事启发大众 

他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给大众启发,尤其,只要有小孩子告诉他,他们长大之后,也要当一名艺术家时,他会感到特别骄傲;这一句听起来很普通的话,但是对梅志民来说,却是很重大的意义。

他说:“在我成长阶段,我都不敢告诉别人,我想要成为艺术家。所以听到他们这样说,仿佛是我做的事情,正改变了社会的看法,给人们证明了‘艺术也能赚钱谋生’,只要你肯努力去做!”

关于玩具的话题,从中显示出两代的差异。

反应

 

要闻

内政部:《When I Was A Kid 3》列禁书

(布城3日讯)内政部在宪报颁布,把漫画家梅志民(Cheeming Boey)在马来西亚发行的第三本漫画《When I Was A Kid 3》列为禁书,严禁在大马印刷、发行及销售。

内政部今日发文告说,该部通过志期9月25日的联邦政府宪报,对上述漫画颁布出版禁令,根据1984年出版及印刷法令第7(1)条文,上述漫画全面禁止在大马印刷、进口、制作、复制、出版、贩卖、发行、流通、分配或持有。

该部提醒,根据1984年出版及印刷法令第8(2)条文,任何人若印刷、进口、制作、复制、出版、贩卖、发行、流通、分配或持有该禁书乃违法行为,一旦定罪,被告将面对监禁最高3年、最高罚款2万令吉或两者兼施。

文告指政府承诺致力于监管出版活动,尤其是在预防传播与本地社会文化相抵触的观念、思想和运动。这些因素可能威胁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损害共同福祉。

“考量到上述出版物可能有害道德、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甚至可能引发社会担忧和不安,因此必须颁布此出版禁令。”

该部重申,政府将依据1984年出版及印刷法令,监管和控制国内出版活动,以维护公共安全和秩序,防止传播与本地社会文化相抵触的观念、思想和运动。

目前定居美国的大马籍漫画作者梅志民(45岁)于2014年发行漫画书《When I Was A Kid 3》。

以非政府组织“Corong Rakyat”为首的一群印尼公民于今年6月,在大马驻雅加达大使馆外示威,抗议该漫画有一段内容丑化在大马工作的家庭女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