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仓促教改令老师厌倦/苏鸿业

七八年前,我去了一趟台湾,当时有机会跟一些大学教授、当地大专生和中小学生交流,发现很多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学生们都抱怨台湾教育朝夕令改,也很落后,似乎大家都对台湾教育没有信心。

这一个情况,跟马来西亚很相似,从敦马哈迪医生第一次当首相末期推动英授数理以后,我们的教育也一直朝夕令改,尤其是八年前KSSR课纲采用后,大家都无从适应,到今天,大家都还似乎都我国教育没有很明确的方向。



不过,最近看了一本台湾的知名教育杂志做的台湾教育创新100特刊,收集了两岸三地114组创新教育者的经验分享,当中看到了教育创新已经在台湾开枝散叶,也成为了台湾教育现场中大家都愿意接受的想法了。

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台湾教育似乎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从大家盲目追成绩的应试教育和死板的填鸭式教育,走向了开放多元,符合21世纪需求的创新开放教育,这一点,是很需要马来西亚学习的。

缺乏明确方向

马来西亚的教育改革,做得过于仓促,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必要的坚持。比如,新政府的教育部长上任后不久,就马上宣布废除一二三年级的考试,以评估取代。这或许是仿效进步国家如芬兰的做法,但是和教改脱轨那么久的国家,却以那么先进的教育体制作为参考和仿效,会不会太远太快了?



我认同和支持教育部有对教育改革的理想,但是我更希望教育部能够先了解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做好了规划,才有计划和阶段性的落实改革。我们的教改和台湾最大的差别是,台湾是由一群在教育现场奋斗努力的老师,看到了教学的瓶颈,在寻求突破,在以本身的经验影响更多的老师和家长,由社会基层推动教育改革,看到了效果政府才参与。

即使当地政府要推动大规模的教改政策如108课纲,也讨论和准备了很久,甚至有很多政府部分和私人机构特别设立新课纲委员会和新课纲工作坊之类的行动,帮助所有的老师准备好适应新课纲。

加重老师负担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在推动任何的改革是多么的仓促和草率,没有了考试,老师怎么评估?老师要怎么教?老师们准备好了吗?培训足够了吗?若是全部都还没有,那为什么不先做了才来落实呢?

当我们提到仓促,有人说废除考试也不是新的想法,在KSSR落实时,本来就朝这个方向出发的,但是这么多年来,高思维教育我们没有成功,创新教育我们没有成功,废除考试以评估取代我们没有成功,摆脱填鸭式教育我们也没有成功,我们只成功的加重了所有老师负担,让老师们更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

于是,所有的改革,必须回到重点,回到教师本身和教育现场,只有让老师们的素质素养提升了,让老师真正可以做好教学的工作而不是做好文书工作,那才来落实那非常理想的教育改革,才会有效。

反应

 

言论

师资荒,永远的问题/方城

新学年伊始,大家都还没喘过气来,就已经传来老师们竞相拿表格退休的新闻,加剧教育界师资不足的问题。

那些没有提出申请的老师,大多是为了生计,逼于无奈的留下而已。

正如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我想教育界也面对着这个问题,尤其是华文老师。

新晋的华文老师如凤毛麟角,根本就是一师难求。在我校,最年轻的华文老师也近不惑之年了。

当我们在议论为何年轻人不当老师之际,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为何在职的老师一直想退休?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选贤任能,人放在对的地方,才能发挥所长。

十项全能 文武双全

然而,时代改变了,当老师的似乎不像以前只需专注于育人,还要十项全能、文武双全。于是,老师被指令担任什么职务,老师都必须接受,不然就是违抗命令,严重的话还会被施予纪律处分!

在任何公司,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要执行什么新的任务,说那是学习,我觉得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换作是老师,就比较困难,因为老师是得面对学生的。

试想,如果你是学生,老师比你还逊,你会敬佩崇拜他吗?这样下来,尊师重道还会存在吗?当我们感叹今日学生难教之际,是不是也得思考一下其背后的原因呢?

当老师无法发挥所长,学生对他们就不会敬仰,学生不敬仰,教学工作就会变得艰辛难行;老师被委于不是他专业的任务,难免会有压力,还得随时面对被学生及家长问责的恐慌。

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年轻教师也许还可以熬过,但对上了年纪的“老”老师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才开学吗?就有好几个老师陆续病倒或眼睛泛红(眼睛爆血管)了。

金钱和生命相比,许多老师都会选择生命。累垮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怜惜。当教育部长说开学第一周,学生不必上课,师生心情愉快,借机联络感情的说辞一出,我只想说:课纲没有减少,时间却少了,老师除了备课,还要办活动,个中的累,无法言喻,我不认为有哪个老师在这一个星期后还是精神抖擞的。

我们一直说把时间还给老师,但是普罗大众或高官显要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断制定新机制来监督老师,引发的是无止尽的疲累,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而已啊!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不无道理。如果我们继续要求老师“十项全能”,师资荒,恐怕是永远的问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