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选择志同道合的公司/黄云浩

这篇专栏见报时已是年初四,华人新年的假期也过了将近一半。小部分人可能已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新的一年冲刺。

假期期间,难得跟多年的朋友聚会,席上无所不谈。其中健康这个话题已经开始成为我们这年龄层的话题了。



头发稀疏、白发开始涌现,身体开始对敖夜感到压力,不是睡多一点,体力就会自动回复的年龄了,精神上也输给了二、三十岁的自己。

走下坡是很自然的定律,冻龄还是逆龄也不过是概率上的一个极端现像或异数,不必太羡慕或追求吧?

席上朋友有位朋友问了问FGV控股可以买吗?

他给的原因是,股价从过去最少下跌了80%,今年甚至做至最低约60仙。现时则为1令吉。

朋友的背景是油棕小园主。对管理油棕有自己的一套。



FGV值得买?

听他说,他的成本比隔壁的小园主低,产量却是接近他们的两倍。所以既使近期油棕价低落,他还是保有赚幅。

他的秘诀在于施肥。原来是他自己动手,不假手以外包的客工, 所以他的油棕树都是“吃”的饱饱的。问他为什么会对FGV控股有兴趣?他说股价跌得够低了,而且波动性大,可以做交易。

我说我不清楚FGV控股的表现。再说股价最高与最低也只是人性使然。贪心的那位付了最高的价格来拥有;害怕的那位卖的时候早已不管价格,但求忘了曾经拥有这只股。

如果纯粹是以股价来决定买与卖,厉害一点的不就说卖高后等它跌了再买回,或先卖了再以更低价格买回。

一来一往就是操作,赚了价差,拉低成本而已。

我问他,你进芭洒肥时有时间看盘操作吗?他苦笑说 “芭里没有线!”。

我又说,对于FGV控股这类股票,如果我买得多,我肯定会睡不着觉。买得少,既使股票起了也对整体组合无关痛痒。人生已经有太多烦恼事,为何还要花时间在这类公司上?

我睡不着觉是有原因的。我分享了查理芒格对于投资这类公司的概念。这概念是就现有的公司平台,是否有适合的机制来回馈股东。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的大股东是基金或是法人,除非董事部有着廉正的能人,要不然管理层的经理们未必会以股东的利益为导向,或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这也是管理学所说的委托代理问题 (principal-agency problem)。

管理层操守很重要

这种以法人为主要大股东的公司,因为沒有主导的大股东,管理层的操守就变得很重要。

如果遇到的心术不正的专业经理,小股东们可能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之前有提过大股东唯一能从公司获取得利益就只有股息。如果一间公司10年来都沒有给过股息,试问老板是以什么讨活的?

记得我就听过一位长辈岀席了一间螺丝公司的股东大会。

台籍老板兼执行主席被问到他的生意处理态度时,很有成就感的说道,他年轻跑业务的时候,每月所花的娱乐费从来都不超过3000元。

这可是一般同业销售人员的一半而已。

当然,公司是他的,早期所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无形中帮助到公司以后的发展。

公司10年来都愿意跟股东们分享股息。所以老板对待钱的态度是一个给股东们的很好指标。

正道赚钱长长久久

根据笔者的观察,举凡立志要在股市赚大钱的人到最后都能成功。

那些立志要在股市赚快钱的人,大多数也达到他们的目标,成功赚到了快钱。

可惜,钱来的快也去的快,大多数人也很快将“快钱” 给输了回去。

说回那位朋友,我鼓励他以种植的生意角度来看待股票。

既然他肯自己亲力亲为地施肥,希望可以收成更多,那他应该也知道,生意也是该踏踏实实地做大的。

应该将心思放在找出有哪些老板是跟他秉持一样的信念,自己卷起袖子来做大公。

而身为投资者的我们应该鼓励这些公司,将我们的信任用行动(买进他们的股票)来支持他们。那些用财技的公司,不好的管理层公司就别去碰,也别用行动来支持(不买进他们的股票)。

道不同,不相为谋。心正,正道赚钱,长长久久。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交易道路成长故事(中)/慧眼识股

做一件事是否能成功,并非取决于是否遇到挑战和困难,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突破这些障碍!

在上一篇文章“我在交易道路上成长的故事 (上)”时提到,我想要开始回测我的交易方法,但是基于交易方法过于复杂,回测起来太难,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突破瓶颈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联系回我一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一次的晚饭,发现我们的交易理念非常相似。

那次起,我们时常会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交易策略。我的操作也因此无意中引进了“量化”的概念,它解决了我操作上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对“量化”这一词感到很陌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量化就是把模糊的东西,清晰的划分,变得可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选股要选好公司,才有机会获利!

“好公司” 这个词太模糊了,如果我要量化它,我可能会说“选股要选公司在过去1年盈利有增长30%以上的公司。”,这样就清晰多了。(注意,这只是例子。)

一旦被量化了,我们就能做许多分析,分析胜率、分析盈亏比等。

量化的概念,让我的操作方法,从非常复杂、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了,并且学会了怎么去用最公正、最客观、不带偏差的方法进行回测,证实一个策略的有效性。那时候,正是我的操作突破了瓶颈的起点。

第五章:操作周期

在彼此遇到一位理念相投的人,仿佛找到了交易信仰的支撑。我和这位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朋友,两人对研究交易策略更加沉迷。

过程中,我还寻获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一位交易者或投资者在股市能否赚钱,操作周期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性格、耐心、风险承受力都不同,但市场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适合做短期交易的人 (可能你对市场的信息变动非常敏感),但却尝试去做可能需要持股几年的价值投资,那么你会发现你很难赚到钱。

于是,我花时间去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操作周期,持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自己的表现。花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也亏了一些钱,我只能把它当成是需要付出的研究成本。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操作周期!那就是——1个月至3个月!

当我平均持股时间在1个月至3个月时,表现最好。我甚至还发现,这也是市场上大部分人的最佳操作周期。少部分人适合少过1个月,极少部分人适合超过1年,但有趣的是,这些周期往往是大部分人喜欢试图去操作的。

第六章:策略的胜率

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之后,我开始把时间花在研究持股1个月至3个月的策略。研究了将近一年,我找到了一个胜率很高的方法,并且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它就是筛选业绩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我几年前在Telegram频道分享业绩的公司也是使用这个方法),然后持有接近三个月之后离场。

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方法随着时间过去,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胜率将会逐渐降低。

这个方法在2018年之前非常好用(胜率80%以上),2018年到2019年的胜率稍微下降 (70%左右),2020年市场超级火热之后,胜率迅速下降 (40%左右)。

尽管这个方法帮我在那几年累积了不少资金,但研究交易策略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我们其它交易策略的研究都是还在进行着的。

其中有一个交易策略,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在2020年逐步成型,做了严谨的回测,各方面都达到了要求,并且回报率惊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呢?下一篇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待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