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初春,慢慢阅读

农历新年还会想看书的人,多半都是喜欢安静、不喜嚣闹的人吧。这篇应节庆而完成的阅读文章里,也将推荐几本符合过年,又适于为重启人生带来一些指引的书籍;好为新一年的生活,加添一些厚度。

这次介绍的书本关于饮食、运动和旅行,作者的生活观照与哲思或行旅见闻经历,相信也会带给读者一些启迪。



(摄影:陈奕龙)

【同桌吃饭的幸福】

想要在阅读过程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满足,又不想因为题材或文字艰涩而感到负担,那么选择从饮食文学下手,会是不错的选择。去年才购入韩良露的散文集《良露家之味》,集中所收录的文章多半不长,以饮食为引,忆述家人往事,再勾串成作者的家族史及其个人史。

在台湾饮食文学研究中,韩良露早已是不得不提的作家之一;写饮食的基本条件,自然是作者爱吃或懂吃,而韩良露身边则是围绕着爱吃、懂吃,甚至会走进厨房露几手的至亲。这当然是幸福的事,而当故人远去,回忆里重塑他们的身影,思念便充溢各种标志食物的味道与气息。

食物黏合家人关系



《良露家之味》使我想起自家团圆饭的情景。长期在外生活,年复一年思乡情绪已十分淡然。团圆饭是极少还能一家人聚首的时刻,即使席间没有话题,共同品尝特别烹煮的 菜肴,已可为彼此牵连起来。

食物,是家人关系的黏合剂,也是个别成员的特征或记号;他念念不忘这道菜,她手艺精湛随手即端出那道菜,这样的思念虽已陈腔滥调,却历久弥新。

很少人会不喜欢《深夜食堂》那系列的作品吧,无论是漫画原著还是改编后的日剧与电影,都有其独特的人情世故、口硬心软、触动人心的况味。原作者安倍夜郎事实上除了创作漫画,也写散文随笔;像近期就出了一本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的散文集《深夜闲话》。

在《深夜食堂》中,每篇故事以一道食物搭配一组人物的方式呈现;一道料理的设计与故事人物的遭遇,相得益彰,足见安倍夜郎说故事的天赋和对于料理有着奔放的巧思。《深夜闲话》里的文章原是刊载在地方刊物上,目标读者为特定地区的当地读者;故此,安倍在写作时也会穿插当地方言的用语。所谓“闲话”指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琐事”,然而作者在短小篇幅之间,写了自己的日常人事,平淡中见真情、显真意;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位作者要有了一些社会历练或经历了人情世故几番新,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好看,容易触动人。《深夜闲话》便是如此,像被新泡的好茶,小心啜饮,待文章阅毕时,便可品出茶之甘味。

书写经营之道

这里我还想安插一本由日本面包师傅成濑正所著的《全世界都来排队的乡下面包店》;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一家面包店的小书,虽然是关于面包,但是书中并没有任何食谱;作家写下其经营之道、发迹及崛起过程、如何守业及栽培后进。严格而言,这书应该要归纳进商管类;书中虽以面包为主,读者可以借作者的经验为参照,在事业经营的眉角上找到一点共鸣与回响。

为什么要读一本陌生面包师傅的经营书呢?说来,我对面包制作开始产生兴趣也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跃跃欲试,到渴望晋升专业,再到想像如果要经营一家面包店,绝不只是当作玩票性质或打发时间的消遣。

我喜欢这类“厨师物语”,他或许偏离文学甚远,但其中不花俏、踏实的经验分享,可让人窥见经营饮食事业的门道。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安东尼波登的《厨房机密档案》、《半生不熟》这类夹带抒情、议论、回忆与敘事的“厨师自况”,读到一些“业内密辛”、“真相披露”,十分值得一读。

简而言之,饮食从来就不只是关乎舌尖上的事,其牵扯着饕客、厨者、饮食行业或产业、社会现象、文化历史等。翻阅饮食之书,总会让人遇见另一个奇香绽放的新世界。

【活得健康才是福气】

这几年,若有人问起有哪位作家的书值得一读,我多半会介绍村上春树。我钟爱其短篇小说和散文,长篇小说则居后。村上的短篇小说并无一般文学小说有迹可循的公式,几乎每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韵味和氛围;唯在村上冷静自持、和缓耐心的敘事之下,每每读完其一篇小说,都会衍生深长的思索。《莱辛顿的幽灵》、《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东京奇谭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等等,都是值得回味再三的耐读作品。

然而,能够真正撼动心灵与生活的,很可能会是他的散文集:像整本都在谈跑步的《关于跑步,我想说的其实是》,又或单是封面照就让人不想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的《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

世上无纯粹侥幸

记得当初看《关于跑步》时,是处在“空档年”,还不确定要去挣个公职,还是要继续读个研究所。那段漂浮不定的日子,村上的跑步文提供了许多激励与安慰。你看,像他这样因为某个午后的灵光一闪,而开始了写小说的长程,到今年都70岁了。

我当时还没开始跑步,所以不完全明了那种靠着意志、毅力和固执生存于世的态度或想法。自己开始跑步之后,就很自然地更加趋近村上春树的习气了。懂得世上或有幸运,绝没有纯粹的侥幸;懂得大多数时候,一步一脚印踏实地向前,还是稳妥一些;懂得肉身有限制,所以锻炼有其必要,没有人可以轻易跑完42公里的马拉松,得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训练,在身体和心灵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一趟长征。

旅行随笔另有趣味

读村上的旅行随笔又是另一种趣味,《寮国》的封面照,是村上大叔穿着浅紫衬衫和深蓝短裤,在异国某处的廊道间,赤脚翘高,专心地读着一本书。即使未看完这本书里的文章,身为资历不浅的村上迷,每每看到这封面,总要问问自己,什么时候才不让自己那么忙,什么时候才懂得把自己空置下来,闲闲散散地安顿自己?

跑步、旅行、写作、阅读,从村上的文章里,我似乎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的样子。

我想再给自己几年的时间,好好地写几本书,像跑步一样写成规律,写成一种生活;下半生,就好好当个真正的作家专心与健康地活着,以文字和写作实现自我。

肉身与土地河流相接

最后,推荐的是一本安静而悠长的旅行散文书《走河》,这位作家名叫谢旺霖,只比我大两岁。

《走河》是旺霖的第二本书,书里写及他前往印度,从恒河出海口,一路向河的上游行走溯去。这过程肯定会经过不少非旅游区的地方,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

旺霖的笔触并不奢华,也不张扬,很温柔、很平和,你甚至可能会在他描述一些情节时感到困惑:如此没有危险意识的他,究竟要如何毫发无损地走完这趟旅程呢?

《走河》或许没有很大的家国议题,也未必有很义正言辞地控诉人性灰暗,但却有一种以肉身与土地河流相接的意图,而这样的意图很朴素也很实在,让你感受身而为人,还可以拥有怎样的质地,可以拥有何种形式的存在。

后语

过年过节,一般人都不太读书的了。春天是一年初始,这份书单多半是以“进入新一年要如何为生活打下基础”的想法而选出了这些书籍。初春,适合开始新一回合的锻炼,适合调整身心与步调。

反应

 

商余

有感张爱玲之名言/余棋华

文|余棋华 

1.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么华美,又这么不好活。虱子——去到客工宿舍,他们吵着怎么灭绝虱子。我们拜访时坐在床沿,深恐把虱带回家。

生活中怎么会没有虱子呢?从家里到工作,从个人到家人。屋前的水沟阻塞不通,我家没乱丢东西,到底是左家右家出了问题,造害了我家。耳重听,看了医生怎么一点疗效也不。怎么店里的冷气又不冷了,怎么别处的垃圾桶都堆到这里来。银行追贷款,追这追那……这一只只又猛又强的虱为什么日日杀不完。

想到非洲的美人辫就想这真绝,杀死虱还可扮美美。原来非洲人把全头头发辫成许多小辫子,为了捉虱。因为这样子若有虱子停留在头皮上,马上清楚见到又捉到,虱无可藏。

我想,生活里应当也可去梳理成许多的小辫子,逐步除虱,日子不烦,往后无忧。

2. “……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低到尘埃,开出花来,也的确是。十万分愿意这么低的姿势,也真的心中愉悦开出花。这是情感的开始吧。日子长长远远的活下去,女人始终不能低到尘埃,否则被无视、漠视,就成了低势。

君不见戴安娜这么美丽的女子,十几年爱得像尘埃,一句“3个人的婚姻太拥挤”,不但低还要挤。看过她厌食症时都瘦得皮包骨,这尘埃只能在男人的脚底下。她摆脱尘埃后,是再活了,虽是不长,至少那时还有花的色泽。

又想当年的林青霞低到尘埃近二十年的苦恋,就要步入中年,情路无望,尘埃还是尘埃。花会凋,林美人还是有其智慧。所以啊,女人可以拍拍身上的尘埃,再作抉择,顾盼生姿,开出花来。

其实女人可以活得自在。之前高高在上的马总统,而枕边人还可以专注她自己的工作自个儿上班去,那是周美青。导演李安所去之处无任欢迎,人们想要知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李太也挺爽直,不居功,她说:“我没做什么,就让他自生自灭……”听的人都笑了。

记者问李安有关夫妻俩平时的生活,他说:“只要回到家,她可以对我笑就行了。”哈哈,这次是男的低到尘埃去。

3. “出名要趁早……”

这一句也说得甚好,青春奋发,但是……青春一眨眼就过了去,前面的路还有几十年。

多数人引用了前一句,其实张爱玲后尾的那句又带出她的荒凉感——“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 所以呢,在破坏中却还没破烂坏到底之前,我们努力着,每个人在不同年代不同年岁都可作为。

村上春树三十岁左右,在自己开的酒吧发个愣“且听风吟”开始写,数年后听歌听得魂游“挪威森林”,小说大卖。这时他出名似乎刚刚好——在他这么稳定的壮年。

常想,不同阶段自有不同的快乐。

看到王德顺首次T台走秀爆红,七十老几,白胡子在飞,赤着上身,只是走那么一圈,霸气出场。至于前前后后出现的小鲜肉变得像是搔首弄姿,只有他可以镇住天下。当胡子在飞时,我想他是快乐的。

那天听到古文的一句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啊哈,我们共勉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