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遏制恐怖势力换撤军阿富汗
美国与塔利班商停战

(喀布尔29日讯)美国与塔利班在阿富汗持续逾17年的战争有望结束。

《纽约时报》28日发表美国阿富汗和平特使哈利勒扎德专访,披露华府已与塔利班议定和平协议框架。



据报道,美国同意停火并全撤驻扎军队,以及让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谈判。塔利班则承诺遏止阿富汗被卡伊达、“回教国”等恐怖主义势力所利用。

哈利勒扎德早前宣布,美国和塔利班经6天谈判后“在重要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次和议虽属雏型,但仍被视为有望结束这场美军历来最长战争。

哈利勒扎德(左三起)星期一在喀布尔,向加尼等人汇报美国与塔利班的和谈。(欧新社)

消息人士透露,美方代表和塔利班代表在上周谈判达成的共识要点,包括外国军队在签署和平协议后18个月内撤离阿富汗。

塔利班则向美方承诺,确保阿富汗不会受任何恐怖组织利用、发动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袭击。谈判双方据报都接受这项草案,有望完成、签署协议。

《纽时》发布这则新闻后,阿富汗总统府发声明指,与塔利班实施停火的讨论未有进展。哈利勒扎德亦称谈判双方尚未达成关于外国撤军的塔利班关键诉求。



美军现约有1万4000人在阿富汗,与38国部队约8000人负责培训、协助阿富汗政府军对抗境内恐怖组织。

塔利班过去一直屡拒与阿富汗政府谈判,使和议的实际效力成疑。美国和塔利班代有望于2月25日举行下一轮和谈。

另外,塔利班希望达成协议能在过渡政府中占据一席之地,引起了总统加尼的戒心。

他说,阿富汗固然乐见外国“有序撤军”,但同时塔利班必须与政府“认真对话”。

反应

 

灼见

【灼见】恐怖组织是怎样炼成的?/霍咏强

说到“恐怖袭击”,必然想到枪手袭击莫斯科郊区音乐会,导致最少1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至今这个数字仍未完全确定,也足以证明其严重性。事件发生后,最惹人关注的问题自然是“谁是黑手”?

表面上,袭击后恐怖组织“回教国”(IS)就迅速承认责任,似乎还怕大家不相信,第二次承认攻击时还发出现场视频。另一方面,美国强调在恐袭发生前,就已经“多次”公开发出警告,不但明确撇清责任,同时指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

乌克兰难消除嫌疑

事实上,除了可以知道事件由极端回教暴力分子策动外,谁是幕后黑手?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凭实据,但乌克兰参与其中的嫌疑,却也不是美国撇清就能消除的,俄乌在交战状态之中,俄罗斯遭受大型恐怖袭击,如果乌克兰组织完全不涉其中,那才真令人奇怪!

尽管细节不准确,那美国为啥知道这次恐袭?在九一一事件后,通过制裁、反恐、监控、科网,世上没有美国侦查不到的区域,就连中国也只是渗透程度较低而已,以恐怖活动这种被视为关键行动的,是绝对逃不过美国的监察,只是谁有“权力”知道,这可能是另一个大谜团。

然而,这场恐袭也并不是近期的单一事件。3月26日巴基斯坦达苏地区一支载有中国公民的车队遭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在2021年时也曾经发生过同类袭击事件,当时造成13人死亡。

“恐怖袭击”是人类世界一种最为廉价的凶残,这种无耻的行动,和各种暴力行为比较,费用很低,但却能令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并要用上千百万倍的金钱和资源,来遏止这些行动。一个更恶心的说法是“性价比”很高。就以袭击莫斯科音乐会为例,根据消息是4名塔吉克斯坦公民执行的,他们接受了100万俄罗斯卢布的费用,实施了这场屠杀。这是多少钱?就1万美元,更突兀的说法,就是每条人命只值70美元。

反恐成另一种恐怖活动

袭击发生后,所有国家地区都提高安保级别,就这几个月,估计投入反恐的资源就数以十亿计,更不要说挑动了俄罗斯追寻幕后元凶,为世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情绪,会带来多大的损耗?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恐怖袭击”的特性,还会得出更可怕的联想。恐袭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如何快速地取得武器,以及庞大的资讯网络,资讯越精准成功机会越高;于是我们发现某些国家在操控“恐怖袭击”事件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尤其是,原来“反恐”也会变成另一种恐怖活动,其中一种所谓反恐工作,就是“打击一些支持恐怖活动的地区”,按理说,这种神憎鬼厌的行为,除了所谓“恐怖组织”,没有正常人、正常国家地区会承认自己“支持”恐怖活动,“反恐”的定义变得更主观,甚至变成借口。

更令人慨叹的是,这些年,不难发现不少恐怖组织的出现,起源就是“打击恐怖组织”,正如美国扶植奥萨马就为着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然后又在九一一事件后策划分裂成了卡伊达,再试图以伊拉克反抗军攻击卡伊达,结果变成更凶残的“回教国”。

用恐怖组织来取代恐怖组织,这不是没完没了吗?

恐怖组织的“普及性”

还有另一种不知如何形成的特征,就是恐怖组织的“普及性”,所谓普及不是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名字有多普通?比如说,最强悍的恐怖组织叫“回教国”、卡伊达、塔利班……但为什么一个最凶残的恐怖组织要用上一个最普通的宗教名字?塔利班更就是“青年军”的意思,请问有哪个国家没有青年军?

“卡伊达”的来源就更有娱乐性,传闻卡伊达组织原来不叫这名字,只因为这用语是基地又或总部,某国在监听时经常听到卡伊达这个字,于是就用上了“阿尔卡伊达”来命名这个恐怖组织。我们不难想象这几个恐怖组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青年军、总部和回教“国家”,现世代文明应该改变不了。

反过来想,这种“命名”的技巧,又是否一种“战略性”行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