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1.7兆发展基础设施和建设
沙地王储推动大改革

(利雅得28日综合电)沙地阿拉伯能源、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长哈立德·法利赫告诉彭博社,沙地王储穆罕默德打算推出一项价值4250亿美元(约1.7兆令吉)的大规模改革计划,发展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建设。

哈立德说,这些资金将在2030年前投入于铁路、机场和工业项目的建设,利雅得希望在国家的收入结构中减少石油的份额。



美国“消费人新闻与商业报道”电视台说,沙地寻求在未来10年,吸引4250亿美元的私人界投资。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本设施和工业计划,是经济多元化计划的一部分。

沙地王储穆罕默德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王储今天将正式提交他的计划。沙地阿拉伯也打算在同一天签署约70项交易,价值达536亿美元(约2204亿令吉)。

哈立德说:“这项计划将持续10年以上,我们有时间达成目标。所有这些都将跟我们的石油经济的建设齐头并进。 我们不会中途搁置。”

沙地的基础设施,从道路到供水,在世界经济论坛最新的140 国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名第40位。

哈立德表示,该计划预计至2030年将为沙地经济贡献3200亿美元(约1.3兆令吉),相当于去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一半,并创造11个从航太到生物医学的新兴产业。



哈立德此前曾说,沙地计划向俄罗斯经济投资数十亿美元,而俄罗斯也将在沙地投资。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经济改革下个赛道/黄锦荣

中国经济的改革之路,历年来都偏重供应侧。

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头阵,以便“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那是私有化及以市场机制为资源做有效引向的雏形。

当农耕的潜力得到解放,农产量增加,食品供应匮乏的问题就得以解决。联产承包改制的成功,不仅释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力,也成为乡镇企业产出的主要需求来源,滋养了紧随着的城市工业改革。

后来,经济体制需要从中央指导,过渡到市场价格机制,那么恢复价格作为有效调节市场供需波动的机制就变得重要。

双轨制与价格改革

但价格机制需时成型,无法一步到位,于是乎,“计划内”的价格管制及“计划外”的市场价格并存,所谓的价格双轨制,就成了过渡模式,成为中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政策。

“计划外”价格带来了利润动机,催化民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工业生产及贸易的迅速发展。

随后,经济改革从80年代的双轨制,延伸至90年代的企业拥有制,其道理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出一辙,就是通过拥有权达至盈亏自负,为管理层和劳动群提供了巨大的激励诱因。

企业私有化奏效

企业私有化的改制,不仅让经济绩效得到飞跃式改善,也促使公有制企业作出相对应的内部经营及激励机制改革,并让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从计划经济驱动的资本密集式重工业,转为更能发挥劳力及民间创造力优势的轻工业发展,成就工业消费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为中国入世贸垫下基础,并迅速成为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核心地位。

即使中国在千禧年以后,已然跃升为全球经济大国,在国际政经事务上的影响力,俨然已能和美国分庭抗礼,供应侧依然是改革主轴。

中国在2006年推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意图透过财政投入来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催化本土技术。

改革离不开三板斧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把制造强国定调为战略目标,焦点放在信息化及工业化的融合;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更视军事及民用融合的创新体系为战略任务,推动另一波的供给面改革。

如今,中国经济动力放缓,从地方债务到人口老化及区域发展不均、外资骤减到信心缺缺,挑战重重,但改革似乎也离不开那“三道板斧”,就是持续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透过巨额财政津贴来推动战略行业的创新,扩大“新三样”产能及全球市占率,稳住经济增长。

需求侧牵制发展

这一回的供应侧改革,成效必然不如前,毕竟牵制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早已不再是供应面局限,而是需求侧。

中国政策菁英之所以偏好供给侧改革,那是深信“造得出”就是王道,并认为任何鼓吹需求侧改革、转向需求驱动成长的建议都是本末倒置,以为因果关系必然是先有收入后有消费,殊不知“造得出”也得“卖得出”、“用得上”,而后两者才是行业可持续性创新的最大诱因,更何况所谓的需求驱动,并不是鼓吹消费主义,而是释放国内消费潜能。

要做到这点,行业政策不能忽略需求奖掖、金融政策需侧重保护使用者并削减金融抑制、税制得注入更强的累进性质并扩大劳动群分享经济增长果实的渠道,以改善总体消费力、退休制度的公平性与信誉必须给予加强,以减缓储蓄焦虑、甚至破产机制也该允许个人破产以降低创业代价,巩固创业精神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赛道,不仅是经济的上层结构,更应该包括经济的下层基础。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