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与61校均享1200万拨款
关中独中地位获认同

(加影11日讯)财政部长林冠英今天颁发1200万令吉特别拨款予全国60+2所独中,备受关注的关丹中华中学也是受惠学校,获得19万3000令吉,这意味着政府已间接承认,关中是一所独中。



值得一提的是,林冠英在拨款移交仪式上致词时,多次以62所独中(而非60+2所独中)演说,提到包括关中及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在内的所有62所独中。

关中因仍未获得政府正式的批文,以及宽中古来分校是新山宽中的一所分校,双双一直未被正式归纳入全国独中总数(60所)行列。

宽中古来分校也在此次财政部特别拨款中获得拨款,所获拨款额同样是19万3000令吉。

关丹中华中学名列受惠学校名单。

照董总名单发放拨款

针对政府发放拨款给62所独中,是否意味着政府承认关中为独中,出席拨款移交仪式的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没有正面回答,但她说,董总作为全国独中最高的代表,教育部接受其建议,根据董总名单发放拨款。



林冠英则形容,政府首度发放1200万令吉予62所独中,是大马华教历史性一刻,其意义重大,也是希盟政府对华社艰辛办校的肯定。

总的来说,每所独中获得的拨款,介于19万3000至19万5000令吉。

有关拨款已汇入各校银行户头。

他表示,除了62所独中,政府也已把200万令吉拨款汇入新纪元大学学院的银行户头,另两所民办的韩江大学学院及南方大学学院,则会在短期内获得200万令吉拨款。

《南洋商报》上月探悉,董总建议教育部平均分配1200万令吉予62所独中。

本报独家报道获证实

林冠英的这项宣布及移交拨款予关中,也证实了《南洋商报》早前的独家报道。

《南洋商报》上月探悉,董总中央委员会早前召开的会议中通过,建议教育部平均分配1200万令吉予62所学校,包括宽中古来分校及关丹中华中学。

所有独中今日皆派代表到新纪元大学学院领取拨款,此次拨款将充作学校基建和维修用途。

其中,关中派出3名代表出席拨款移交仪式,他们是署理董事长黄道坚、校长蔡若峰及行政处主任郑富星。

出席颁发仪式的贵宾包括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董总主席陈大锦、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主席叶新田博士、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丹斯里戴良业、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席叶观生及校长莫顺宗博士、雪州行政议员黄思汉、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等。

相关新闻:

方天兴:关中获突破性肯定

林冠英:我们未到钱先到 拨款已汇入学院户头

陈大锦:发展欣欣向荣 换政权迎来华教曙光

张念群:早到的新年礼 财长催促提早转账

反应

 

灼见

【灼见】毁灭创新 勇敢变质/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其实如果允许市场经济规则更充分运作,而非人为、蓄意知易行难地去干预,那么好些即使多年以来看来棘手的社会政治课题,几乎都能得以迎刃而解,而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局允许商业化私立大专院校的运作,已然演变成为本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大功臣。然而,有利也必有弊,例如越来越多独中生选择不考高中统考,也不等高中毕业,而是在高二考了大马教育文凭后肄学,转读上述私立大专院校的预科班,过后直接进入这些大专,或与这些大专有双联课程安排的外国大学就读可也。

如此一来,不但独中的高三有些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办不下去,甚至连常被华社视为重要的文教课题,例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与否,也不再受到许多家长与同学们的在意,因为,这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然被市场需求所“超越”。一些独中为求生存,也必须顺水推舟地另辟教育新天地。

转型可负担私校

一些别出心裁的独中,想要逐渐转型为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其实独中在政府眼中本来就是私立学校的一种,只不过是非营利的),因为眼看许多家长基于对公立学校欠缺信心,都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往昂贵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那倒不如打造出一个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版本,总能吸引到一些家长,基于性价比高的选择。这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定位的实践,其经济效果的高低,应该很快就能见真章。

也有一些较为谨慎的独中会为高三“加料”,或更贴切来说是提供教育“自助餐”,要考高中统考当然欢迎继续考,但也可兼考或转考如A水平或其他国际上认可之后,可直接就读大学的一些文凭考试,包括一些通常只在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考试等,以吸引同学们留读高三,或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独中就读。

这也是市场经济促进创意,甚至是如著名经济哲学家叔本华所谓的“创意性毁灭”的一种做法,其实是推进经济(以至教育)转型升级的“妙方”。

华文水平为卖点

有的独中,顺应着国际上学习华文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以相对高超华文水平为“卖点”,努力招徕来自国内外,有志于让孩子得以更好地掌握华文的家长们,送孩子到这些独中就读;又或主要来自国外,想要孩子能比在当地能掌握到更好英文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就读。总之就是充分发挥独中多年以来所强调的三语并重教学方针,使其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让独中得以浴火重生、再创新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近年来好像越来越敏感的另一项课题,即越来越多非华裔在华校(包括独中)就读的考量,是否会引致华校“变质”。在我成长的沙巴,一般华校都有许多友族同学就读,尤其是一些在乡区的华校,更是有着七八成的非华人子弟就读,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一项问题。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项市场经济运作的体现,因为华校办得好,所以才会吸引友族甚至国外的家长送孩子来就读。即使在社会政治层面,这也是促进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国民团结融合的一大工具。

如果有一天华校真的“变质”了、变得更差了,那么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也会令到华校不再成为家长的首选。所以我们不应恐惧“变质”,而是要哪怕是毁灭性创新,也要把华校的品质变得更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