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探索

家后面有座小山,三百多尺也不算太高。此处吸引众多健身者早晚攀爬。

一天,心血来潮,决定到山上走走。许久未登山,惊见部分树木已被砍伐。本是满山蕨类植物的山坡,也遭池鱼之殃。看着遍地倒下的树干,令人感慨万分。顿时,攀山兴致大减。细细的打量倒下的树干,错综复杂的枝干间,发现这棵蕨类,它一部分已受到蹂躏,残缺不全,可是它依然深深吸引我。它已严重缺乏水分的滋润,可是它依坚持着。它的色彩已不灿烂,却显出它硬朗的骨干。一身傲骨,令人肃然起敬。我把它拣起,细心观察它。发现它长得像极了人类的背脊骨。那一段段的叶子,似乎就像是骨节。一丝一丝的绒毛,却也像神经纤维。不由得赞叹造物主之奇。突然,灵光一现,灵感涌入脑袋。



回到家时,已是黄昏。本想利用自然光来摄影,却已太迟。心里琢磨着该如何进行拍摄工作。看着手里的这棵蕨,它似乎在发出碧绿的光芒。灵机一动,不如就利用电脑荧光屏吧!于是,立即着手编策了个程序。把小桌子摆到荧幕前,置好个锁头,把蕨悬挂着。摆设好三角座,架上相机做构图。透过镜头,构思出现在眼前。柔和的光线为锁与蕨描绘了积极佳的轮廓。

仔细看构图,感觉它在发出讯息——人们为何要破坏它们?人们为何要摧毁大自然?可知道,没有人类大自然可以继续存在,可是失去了大自然,也就扼杀人类生存的环境。

像个锁,人类的劣根性惟有通过人类醒觉,方能解除。



反应

 

商余

哭泣的雨树/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张毅全

雨树的花色清秀,荫蔽面积广,茁壮无比,形态优美,犹如一把雨扇,因而得名。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引进了这一品种,不仅在马来西亚广泛种植,甚至新加坡也广泛采用。雨树在城市绿化方面具备出色的环保特性,这些实际上是英国人为城市规划所作的杰出贡献。

我的故乡——马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长满了雨树。据说正是英国殖民时代所种植。葛尼路一带的整齐美观排列的雨树,当年市民相约只需提到“大树头”,就能轻易找到。那个时候,小贩中心设在树荫下,而市民们在凉爽的树荫下品尝叻沙和咖啡。这种环境下享用美食,让人陶醉不已。

遮荫休息好地方

镇上警察局对面的草地上也有数棵雨树。每当学校在这里举办运动会、球类比赛或其他活动时,葱茏的老树成为老师和学生遮荫休息的好地方。

在翻旧照片的时候,甚至发现在更早的年代,市内旧邮政局前也有一棵茁壮茂盛、美丽极了的雨树。就像中国的迎客松一样,这里也拥有着一棵迎客雨树。虽然与迎客松相比有所不同,但它同样承载了特殊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英国人的撤离,这数十年来,不仅未能种植一棵新的雨树,反而不断伐倒现有的树木,似乎与树木有着一种“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文中所提到的雨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数株在哭泣。近年来,不幸的是,几株硕果仅存的雨树“终于”被“解决掉”。这些树至少有八十多年的树龄,被砍伐后,市民都感到痛心。

当年种植这些雨树的英国人早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够知晓,可能会从棺材里钻出来,阻止相关当局伐树。

忽视环保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环保问题而担忧,不断呼吁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似乎忽视了这些问题,他们拿起刀斧不断砍伐市镇内的树木,其动机和智慧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数位领导人壮志凌云,曾推行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努力引导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然而,如果市政府的水平继续停滞不前,这些计划似乎将“高攀不上”,理想最终可能落得个“眼高手低”的下场。

要实现成为先进国家的目标,迫切需要让这些决策者的思维发生转变。砍伐雨树已不再仅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思维必须与时并进,否则雨树将继续哭泣,而我们也将失去珍贵的环境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