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从世界工厂到消费社会/大马安邦智库

在全球化的历程中,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角色从“世界工厂”变为“中国市场”,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最初以廉价生产制造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化,以2001加入世贸组织(WTO)为标志,中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



此后,随着中国的各种成本升高,人口红利逐步弱化,“中国制造”的成本开始不断抬升,导致一部分成本敏感型的制造业外迁。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结构和内涵在渐渐发生改变。

产品结构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市场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世界工厂”的升级,即通过改进技术、科技创新来提升制造业的层级,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中国制造”在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这个过程,就是安邦咨询(Anbound)在2012年11月指出的中国从“世界工厂1.0”向2.0、3.0、4.0的发展路径。



二是随着中国国民财富的积累,消费能力逐步增强,中国作为消费市场开始扩张,显示出“中国市场”的潜力。

在2011年8月,安邦研究团队注意到,“中国市场”因素正在持续推动跨国公司调整战略,为此,中国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做稳做好“中国市场”。

在长期的追踪研究中,作为独立智库的安邦咨询也不断强调,中国在政策上要重视并用好“中国市场”这个战略筹码。

要指出的是,重视“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有关——“买方世界”的出现。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曾分析这一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和资源配置已成为常态,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参与进来,成为后起之秀,都在寻求引进资本,发展加工制造,出口产品。

中国通过改进技术、科技创新来提升制造业的层级。

市场空间最大筹码

中国成为全球化中的创富样本,世界各地都在力争成为“世界工厂”。

于是,中国的世界变成了真正的“买方世界”。

在买方世界里,谁拥有市场空间,谁就有了新的竞争力和发展筹码。

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新的不公平激起了反对,演化为逆全球化现象。

但即使是在逆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浪潮涌动之时,对于市场空间的竞争规律同样在起作用。

陈功分析指出,反全球化浪潮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市场空间”的竞争,谁拥有对市场空间的支配力和影响力,就拥有了世界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意义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市场”,实际上就是在强化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在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看来,这意味着中国将会进入“消费社会”,这是中国现在和今后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新的时代特征。

长期以来,中国习惯于做“世界工厂”,习惯于快速城市化,中国社会也因此成为“投资型社会”、“生产型社会”、“城市化社会”。

各级政府搞招商引资、上投资项目、搞拆迁建园区,都是一把好手;银行和资本市场熟悉的也是投资、生产和建设项目;企业也是擅长于投资建设的经济主体。

从“世界工厂”到“中国市场”,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这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经历的发展过程,也昭示了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方向。

我们相信,这个演变过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