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美国撤军
对地缘政治5大冲击

特朗普星期三以“战胜回教国”为由,宣布从叙利亚撤走2000名美军。(欧新社)

(华盛顿20日讯)美国19日宣布撤军叙利亚,不仅牵动战地情势,也可能深远影响地缘政治,这里列出5种可能影响。

● 库尔德族战士与土耳其



美国撤离叙利亚,最得担心的可能就是库尔德族战士。库尔德族战士组成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在美军撑腰之下,夺占约四分之一土耳其领土。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认为库尔德族人民保护部队(YPG)和1984年后频频在国内造反的库尔德工人党(PKK)有关连,本周矢言“拔除”。

●“回教国”卷土重来?

库尔德族先前在前线对抗“回教国”,美军撤离后,若库尔德族遭遇土耳其攻击,势必会转移作战焦点。美国并未宣布结束在叙利亚的空战,但没有了地面部队,能仰赖的情报将大幅减少。

不满特朗普撤军的批评者表示,前总统奥巴马撤离伊拉克,导致“回教国”势力风起云涌。



前美国外交官、现任职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戈登堡也说,类似“回教国”的后继组织可能卷土重来,促使美国重新插手干预。

“我们即将犯下的错误,和在中东所犯的错一模一样。过去20年间,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中东犯错。”

● 壮大俄罗斯和伊朗势力

美国宣布撤军,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盟友俄罗斯和伊朗却无撤离迹象。

俄罗斯亟欲重拾全球性的角色,把长年盟邦叙利亚视为战略资产;什叶派的伊朗则认为,对抗逊尼强硬派、保护身为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成员的阿萨德,有宗教上的必要性。

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的丹麦籍外交官帕雷罗-普莱斯纳认为,特朗普撤军之举,“会让俄罗斯成为决定性的叙利亚外部权力掮客”。

而在美军宣布撤离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坦雅胡随即承诺会在叙利亚“自我防卫”,暗指以色列会空袭伊朗,以及伊朗在黎巴嫩的盟友真主党的目标。

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战士星期二在科巴尼西部的前哨聚集。(美联社)

● 欧洲面临的危险

“回教国”丢掉在叙利亚的大片江山,但据信支持者仍有数千之谱,这些人常混入欧洲当地民众之中,可能在海外发动攻击。

美国撤离之后,剩下法国有特种部队分遣队留守叙利亚。

比利时前首相费霍斯塔特表示,美国撤军,是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土耳其代理人以及叙利亚政权的胜利。

法国领头呼吁在北约框架之外成立“欧洲军”之际,费霍斯塔特在推特写道:“不意外,这会让欧洲人更无招架之力,也会让我们看到,没有足以协助邻居稳定的防卫力量,会是多大的错误。”

● 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特朗普决定撤军,不仅在野的民主党出声谴责,认为他没想清楚,共和党也担心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厄姆就认为,在还没击溃“回教国”的情况下,美国的撤离不仅会壮大伊朗,也是弃库尔德族盟友于不顾。

相关新闻:

启动美军撤离叙利亚 特朗普宣布战胜IS

反应

 

灼见

【灼见】恐怖组织是怎样炼成的?/霍咏强

说到“恐怖袭击”,必然想到枪手袭击莫斯科郊区音乐会,导致最少1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至今这个数字仍未完全确定,也足以证明其严重性。事件发生后,最惹人关注的问题自然是“谁是黑手”?

表面上,袭击后恐怖组织“回教国”(IS)就迅速承认责任,似乎还怕大家不相信,第二次承认攻击时还发出现场视频。另一方面,美国强调在恐袭发生前,就已经“多次”公开发出警告,不但明确撇清责任,同时指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

乌克兰难消除嫌疑

事实上,除了可以知道事件由极端回教暴力分子策动外,谁是幕后黑手?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凭实据,但乌克兰参与其中的嫌疑,却也不是美国撇清就能消除的,俄乌在交战状态之中,俄罗斯遭受大型恐怖袭击,如果乌克兰组织完全不涉其中,那才真令人奇怪!

尽管细节不准确,那美国为啥知道这次恐袭?在九一一事件后,通过制裁、反恐、监控、科网,世上没有美国侦查不到的区域,就连中国也只是渗透程度较低而已,以恐怖活动这种被视为关键行动的,是绝对逃不过美国的监察,只是谁有“权力”知道,这可能是另一个大谜团。

然而,这场恐袭也并不是近期的单一事件。3月26日巴基斯坦达苏地区一支载有中国公民的车队遭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在2021年时也曾经发生过同类袭击事件,当时造成13人死亡。

“恐怖袭击”是人类世界一种最为廉价的凶残,这种无耻的行动,和各种暴力行为比较,费用很低,但却能令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并要用上千百万倍的金钱和资源,来遏止这些行动。一个更恶心的说法是“性价比”很高。就以袭击莫斯科音乐会为例,根据消息是4名塔吉克斯坦公民执行的,他们接受了100万俄罗斯卢布的费用,实施了这场屠杀。这是多少钱?就1万美元,更突兀的说法,就是每条人命只值70美元。

反恐成另一种恐怖活动

袭击发生后,所有国家地区都提高安保级别,就这几个月,估计投入反恐的资源就数以十亿计,更不要说挑动了俄罗斯追寻幕后元凶,为世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情绪,会带来多大的损耗?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恐怖袭击”的特性,还会得出更可怕的联想。恐袭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如何快速地取得武器,以及庞大的资讯网络,资讯越精准成功机会越高;于是我们发现某些国家在操控“恐怖袭击”事件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尤其是,原来“反恐”也会变成另一种恐怖活动,其中一种所谓反恐工作,就是“打击一些支持恐怖活动的地区”,按理说,这种神憎鬼厌的行为,除了所谓“恐怖组织”,没有正常人、正常国家地区会承认自己“支持”恐怖活动,“反恐”的定义变得更主观,甚至变成借口。

更令人慨叹的是,这些年,不难发现不少恐怖组织的出现,起源就是“打击恐怖组织”,正如美国扶植奥萨马就为着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然后又在九一一事件后策划分裂成了卡伊达,再试图以伊拉克反抗军攻击卡伊达,结果变成更凶残的“回教国”。

用恐怖组织来取代恐怖组织,这不是没完没了吗?

恐怖组织的“普及性”

还有另一种不知如何形成的特征,就是恐怖组织的“普及性”,所谓普及不是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名字有多普通?比如说,最强悍的恐怖组织叫“回教国”、卡伊达、塔利班……但为什么一个最凶残的恐怖组织要用上一个最普通的宗教名字?塔利班更就是“青年军”的意思,请问有哪个国家没有青年军?

“卡伊达”的来源就更有娱乐性,传闻卡伊达组织原来不叫这名字,只因为这用语是基地又或总部,某国在监听时经常听到卡伊达这个字,于是就用上了“阿尔卡伊达”来命名这个恐怖组织。我们不难想象这几个恐怖组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青年军、总部和回教“国家”,现世代文明应该改变不了。

反过来想,这种“命名”的技巧,又是否一种“战略性”行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