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骚扰电话连环轰炸
不细读条款种祸根

你,常常收到电话、短讯、Whatsapp被问要不要贷款?买保险?买基金?要不要余额转账?跳槽到B宽频网络?一天收几次“刷卡XX可以得到XX”短讯?赌博游戏邀请?买卖房屋?被酒店、医院邀请出席免费体验、酒店住宿?慈善团体的……嘘寒问暖?



烦不胜烦?如何让骚扰静音,让世界回归平静?律师陈键汉授你几招!

陈键汉:守护自己的权益,就从提高醒觉度开始,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是消费人可就个人资料事项做出投诉的管道。

发生在生活中各种行销推广等骚扰的根源,其实在于你——作为消费人,有没有签下一纸“卖身契”,陈键汉指出。

所谓的“卖身契”是指你在签购产品或服务时,同意让商家处理、使用你的个人资料。

先回忆一下往事。

在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简称PDPA)开始落实的那几个月,经常会收到来自商家的电邮、短讯甚至邮件通知关于上述法令落实,对于这件事,大家还有些印象吧?



有多少人去认真阅读这些通告,并回应发出通知的商家?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看过就算,甚至有人只看标题,连内文都没打开来看。也许你做梦都没想到,当初这个置之不理、无视的举动竟然是导火线,为自己在日后惹来各种促销、宣传的疲劳轰炸。

细读条款不嫌烦

往事已矣,说回现在。时至今日,签购/订阅任何的新产品或服务之前,你可曾仔细阅读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

大多数人会说:谁耐烦读那么长的条款啊?不一定看得懂,更何况产品或服务供应商显然也没有意思要解释这些条文在写什么!是以,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是眼睛一闭就签上大名,再一次把自己的个人资料出卖。

陈键汉提醒消费人,务必阅读条款,了解服务/产品究竟计划如何使用个人资料。听起来,这是老调重弹,却是能减少日后更多骚扰的最简单且省事的方法。

“当签购任何产品或服务,商家会准备一张表格给你签,上面有说明你同意任何的市场活动、促销、电子邮件……你只要打勾,各种宣传促销就会来了。”

ee111_noresize

与合伙共享资料

不止如此,某些商家的产品/服务条款甚至会列明消费人同意把资料与商家的合作伙伴共享——例如,A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时,银行把A的资讯与同一个集团的姐妹公司以及合作的商家共享,以便为消费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所以消费人要注意,当签或勾任何东西到底是涵盖了什么范围?”他指出,消费人如果不想被各种促销活动打扰,可以选择不要勾选。

不过,也有些情况是消费人若不批准商家使用个人资料,则有关服务或产品无法进行,例如某些网站若无法取得消费人同意提供个人资料,则有关交易无法进行。此时,消费人得自行衡量轻重,究竟是否要为了获得有关的服务或产品而让步,允许商家取得你的特定资料。

经常出现的赌博邀请,除了拉进黑名单,还真是无计可施。

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两大重点: 

陈键汉指出,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已在2011年至2012年全面落实,虽然是倾向于保护消费人权益,但“保护”的范围只限于商业用途。

换言之,若是非商业用途,例如有政党、慈善机构取得你的资料并询问你是否有意捐款,并不算触犯上述法令。同理可推,政党收集你的资料后,用于下回邀请出席活动,这也不在PDPA的管辖范围。

“除非慈善团体拿了你的资料过后拿去做商业活动,比如把你的个人资料卖给银行或其他机构,过后银行向你兜售个人贷款,这就受到个人资料保护法令的管制。”

必须签名同意

其次,只有敏感的个人资料才需要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Explicit Consent),也就是需要有白纸黑字签名同意。

敏感资料包括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取向、性取向、心身状况、薪资、……等。至于个人资料只要尽到通知的义务即可,这正是大多数人收到电邮或电话通讯通知的原因。

“因为根据法令,这样子做已经通知你了,不需要再拿你的个人签名,除非那是敏感的个人资讯。然后,它通知你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反对、反应,它就有权去处理你的个人资料。”

陈键汉坦言,和其他先进国相比,我们政府给予个人的保护权利实仍有提升的空间,加拿大除了个人资料保持法令还有隐私法;新加坡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中更有拒收讯息登记(Do Not Call Registry),可以对付各种电话促销。

但我国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并没有这一条,因此想阻止各种电话促销,必须从源头做起,在签购服务和产品时要拒绝接收“宣传”。

投诉3步曲 :

所以,对于各种短讯/Whatsapp骚扰,消费人只有默默忍受的份咯?未必,亡羊补牵,未为晚也。

第一招:预防

为了避免再增加新的骚扰,日后在签购任何产品或服务时,务必留意其条款。例如“我同意接收你的市场宣传、促销活动……”,请勿打勾,对方就无法发送各种宣传促销。

第二招:解决现有问题3步曲: 

1. 致函(信件/电邮)商家或品牌

用户透过信件表达意愿,要求商家停止使用其个人资料(该消费人依然是用户)或销毁其个人资料(该消费人已非用户)。

例如:停用某信用卡超过N年后,依旧接获该银行电话促销金融产品,此时可致函商家客户服务(或个人资料保Compliance Officer)表示已非客户,请销毁个人资料。

陈键汉指出,商家在接到撤销通知后,必须遵照,以免触犯法令而被罚款不超过10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1年或两者兼施。拨电通知难道不可以?一般建议是白字黑纸进行并可做为证据。

个人资料保护局网站里有不少资料。

2. 投诉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

如果消费人发现商家(致函后要求停用/删除)继续使用他的个资或因为对方而导致个资外泄,可向个人资料保护局下的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投诉。

触犯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是刑事罪,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有权触法的商家提控上庭。个人资料保护局网站资料显示,2017年至2018年间共有5起案例因触法而被对付。在2017年5月,某间企业因为旗下的学院没有向个人资料保护局注册,但却使用其前维修技术的个人资料而被控上庭。(备注:不同罪状有不同的刑罚)

个人资料保护局(Department of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地址:Level 6, Komplek Kementerian Komunikasi dan Multimedia.Lot 4G9, Persiaran Perdana, Presint 4,Pusat Pentadbiran Kerajaan Persekutuan. 62100 Putrajaya。

网页:www.pdp.gov.my 

电话号码:03-89115000/80008000

投诉电邮:[email protected] 

3. 法律行动 

如果上述两种行动都无法解决,消费人可考虑采取法律行动,委托律师(1)发律师信以警告、吓阻商家;(2)委托律师入禀法庭起诉商家。

陈键汉也提醒,违反个人资料保护法令是刑事罪,但刑事罪只有警方才能提控,消费人只能提出民事诉讼。但问题在于,此法令并未赋权消费人进行民事诉讼。

金钱或名誉损失

换言之,若A因为个人资料外漏而遭遇金钱或名誉损失,必须使用普通法(Common Law)提出民事诉讼才能向对方索偿。例如名人B患有爱滋病的事因故外漏,过后又被有心人利用来大肆宣传,此时名人B可就他在精神上的损失,请律师起诉漏露资料者,索取精神上的损失。(备注,此事可能也会涉及刑事罪)

“当我们提到民事诉讼,到最后就回归到当事人遭受了什么经济损失。有可能在刑事诉讼上胜了,但如果没有遭遇经济上的损失,在民事上是很难的赢。”

遇上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双十二,信用卡公司可以一天照三餐时间来轰炸用户。
遇上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双十二,信用卡公司可以一天照三餐时间来轰炸用户。

投诉有门,别搞错对象!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对于各种骚扰已经忍无可忍要做出投诉,也得投诉给正确的单位,才会被受理。

在接获诸如个人贷款、基金、保险、宽频网络等骚扰时,大多数人会自动联想“我要向国家银行、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投诉!”

陈键汉却表示,事关电讯公司的产品事项、银行产品出现问题(信用卡利息、保险费)可分别向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国家银行投诉,但事关个人资料,投诉单位应该是相关银行、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

法律行动?要玩这么大? 

法律行动虽然是可行的,不过,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可能反而会觉得“需要搞这么大吗?”

陈键汉引用美国一起旧案为例指出,小事也能酿成大灾。“消费人不要因为芝麻小事而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万一有一天有什么机构泄露了你的资料而引来灾祸,就很不值得。”

1999年美国发生一名男子在网络上付费购得高中同学Amy Boyer的生日、社会保险号码、住址、工作地点的资料,跟踪对方数年过后枪杀对方并自杀。

填用社交媒体

此案的关键在于,受害者的个人资料从网上被购得。上述案件虽发生在美国,但难保大马没有这类专门出售个人资料的机构,而且如今的社会已经发展至凡上网必留下痕迹,因此他也提醒国人在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上载照片(特别是子女)和资料时要谨慎,以免引起不法分子干案。倘若发现有疑似泄漏要立亦采取行动。“在科技时代,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遭遇事情而当个古代人不去使用科技,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当有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去维护我们的权益?我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反应

 

国际

称女友人被骚扰 5少年逼17岁男喝尿下跪

(新加坡26日讯)称女性朋友被骚扰,17岁少年与4名同伴霸凌另一名17岁少男,逼脱衣、喝尿、跪下道歉等。

17岁被告星期二(3月26日)早上承认一项使用致命武器纠众闹事的罪行,另两项蓄意伤人和偷窃的控状,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被告有4名同伙,年龄介于16岁到18岁,受害者则17岁。

事件发生在去年3月20日,地点是在新加坡武吉巴督一带的多层停车场顶楼厕所。

根据案情,去年3月,其中一名18岁同伙与被告以及其他人见面,指受害者一直在骚扰他的女性朋友,并告诉他们,自己会通过朋友的Instagram账号,诱受害者见面,然后趁机打对方。被告和其他同伙答应陪同。

3月16日,18岁同伙用朋友的Instagram账号给受害者发短信,称在厕所见面发生性关系,受害者同意在20日傍晚6时半见面。

当天,被告和同伙在停车场碰面,18岁同伙带着蓝色小背包,他称也带着巴冷刀,想用来吓唬受害者,接着让两名同伙排尿在瓶内。

过后,18岁同伙躲在厕所里,被告和其他人则在附近的阶梯等待。

受害者抵达后,敲了厕所门,18岁同伙开门将他拉进厕所,手里拿着巴冷刀,其他同伙这时也一起进去厕所。

18岁同伙用巴冷刀架在受害者的颈部威胁,要他脱衣。受害者因害怕只能照做,18岁同伙也用手机拍下过程,接着还揍了对方脸部两次,用膝盖撞了对方的脸,最后命令受害者道歉,并拍下他光着身体跪着道歉的视频。

18岁同伙用巴冷刀拍打受害者的脸部,还将刀尖放进对方嘴里,逼受害者喝尿。被告过后也对受害者拳打脚踢。

威胁若报警将受对付

一群人离开前,18岁同伙威胁受害者,如果报警,就会再回来攻击他。

当晚9时20分,受害者回家,父亲发现他受伤,带他到医院并报警。根据医疗报告,受害者左眼、左脸颊和嘴唇都有淤伤,左脸和头皮上有抓痕。

被告和同伙最终在事发两天后被逮捕,警方也在18岁同伙家里起获巴冷刀。

被告的代表律师求情时说,被告在案件中更多是扮演跟随者的角色,他确实对受害者挥拳,不过被告不是第一个伤害受害者的人。

法官下令提交缓刑监视报告和改造性监禁报告。案展到4月2日下判。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