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独家评论】潘俭伟落选州委震惊火箭
精英草根之争浮上台

(八打灵再也10日讯)民主行动党原任雪兰莪州主席潘俭伟在州委选举中落选,震惊全党上下,同时也暴露出该党精英与草根非一日之寒的三尺冰冻。



综合该党內外人士的看法,潘俭伟在过去担任雪州主席的强横手段,固然出了差错,而党内基层对大选候选人提名制度、大选后官职分配的不滿,也终于让他们逮到了机会,向身为秘书长林冠英红人的潘俭伟,找到宣泄出口。

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领袖说,大选候选人和选后当官的议员,隐然可窥见两个阵营,即英文教育的精英分子,以及华文教育的草根。

他说:“虽然二者不能完全一刀切割,因为当中不少精英分子也谙中文,不过当大官的大部分都是见面即口操英语的精英分子,反之跟林吉祥拼搏多年的草根领袖,当权后享受到的‘果实’,无法相提并论。”

基层不满候选人提名制

对于精英和基层对决的现象,时评人潘永强博士在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直言行动党雪州选举的情况,早在柔改选时已凸显,当时身为柔州主席的刘镇东,也曾遭遇到基层的“突袭”。



他说,行动党领导层许多领袖都拥有专业背景,基层是有心通过该党州选,向中央释放出不满在大选时采用的候选人提名制度。

潘永强指出,潘俭伟担任州主席期间,在行使提名权力委任候选人出征选举时,显得太过独裁,所以引起了基层强烈反弹。

“潘俭伟独断难协商”

时评人陈亚才也认同潘永强对潘俭伟的指控,从过去大选到近期的无拉港州议席补选中,潘俭伟的决策都发出了“独断”意味和某种“霸气”,让其他领袖感到似乎没有协商空间。

他说,相较于希盟盟党,行动党的基层组织力不仅强大,且发展迅速,又以3·08政治海啸后更为明显。

“在经历3·08后,行动党与盟党执政雪州、槟州和短期(执政)的霹雳州,让党员感到有前途和胜选,不再像是过往在一些选区当‘炮灰’。”

他续说,在这种情况下,遴选候选人上阵的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有关候选人不需要百分百获得基层同意,但却是要具有一定说服力。

陈亚才表示,潘俭伟在刚结束的无拉港补选中,遴选候选人的方式,为自己埋下了落选的伏线。

“这样(遴选方式)会让人感觉,若与最高领导人的关系不错,就可以获选上阵。”

周日(9日)进行的雪州行动党改选中,潘俭伟仅获292张票,无法挤入15名州委的名单中。

这位财政部长政治秘书坦言感到少许失望,同时也拒绝了受委为州委。

杨巧双为潘暖颊

受潘俭伟力捧的行动党泗岩沫国会议员杨巧双,昨天在面子书为潘暖颊,解析潘俭伟在第14届大选力推新人上阵,进而忽略基层政治,结果在昨天雪州党选中惨付代价。

较早前的无拉港州议席补选,最初是盛传Astro前新闻主播陈韵传将会上阵,惟引起基层强烈反弹,并反建议属意人选,即行动党沙登社青团团长兼时任梳邦再也市议员王诗棋。

在基层强烈施压下,该党中央最终委派王诗棋出征,后者也不负众望的守土成功。

反应

 

言论

纳吉特赦是面照妖镜/章龙炎

特赦局前些时候宣布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SRC国际案的刑罚减半,罚款减至5000万令吉的决定,引起各方议论。

有的认为纳吉应该获得全面特赦,有的则认为纳吉“罪不可赦”,给予纳吉减刑是“国际笑柄”,甚至有的要求特赦局撤回成命。

政治考量左右决定

在我看来,特赦是《联邦宪法》第42条文赋予国家元首的权力,本应超越政治,但各方对纳吉特赦的反应,却让人觉得这是项政治决定。也就是说,政治考量被认为左右了特赦局的决定,国家元首作为“第四权”没有起得任何作用,被当作是透明的对象。

记得2018年全国大选后国阵失去政权后,拿督斯里安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国家元首全面特赦,却不见得那些对纳吉“半特赦”很有意见的人在当时出声。

有人会辩解说安华与纳吉的案件不可相提并论,但那只能说是强词夺理,也突出了纳吉这个案件从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力斗争脱离不了关系。要不然的话,他们没有理由看不到在两个特赦的案例或者其它类似案例,不变的因素是国家元首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超越法庭;而被宽赦对象的入罪原因,不是重点。

我可以不认同安华获得特赦,也不认同纳吉不获得全面特赦,但是我会尊重国家元首行使特赦权——前提是特赦不违反国家元首原来的旨意,即以国家皇宫文告为根据。

纳吉的减刑由首相署发表文告通知,因此,引起更多揣测。

火箭的潘俭伟在脸书的讽刺贴文,反映了相当部分民众的想法;那些认为潘俭伟侮辱国家元首而做出举报的人的行动,反映的是另外其中一部分民众的看法。

潘俭伟在煽动法令下受警方传召协助调查,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社运分子柯嘉逊博士发文告声称,此时祭出过时的煽动法令,安华的“烈火莫熄寿终正寝”(reformati),是煞有介事。

我读书不多,对现实政治的运作也不存在什么幻想,向来就认为安华早期是权力斗争的输家,所谓的烈火莫熄(改革)只是个口号,或只是个造神运动,没有实质意义。安华当首相的目的达到了,口号也跟着走入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让我关切的是,柯博士的文告似乎是告诉大家,安华当了首相后就不应该发生好像警方援引煽动法令调查潘俭伟的事。从一个角度是说安华可以“越权”,下令警方停用煽动法令,才符合安华是个“改革者”的形象。

改革者不会干预警方

问题是,如果安华是改革者,他不但不会去干预警方,还会在当了首相后在国会提案废除煽动法令。煽动法令不存在了,公众就不可能举报他人涉及煽动,警方当然也无法援引煽动法令展开调查。

在纳吉减刑课题或者任何涉及特赦的课题,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质疑国家元首的宪法权力,还公开讽刺批评,是越界。在我看来,纳吉减刑,是面照妖镜,照射出了许多人的虚伪面孔,对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及尊崇法治的双重标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