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政府央行斗法没好处/艾斯瓦尔·普拉萨德

印度总理莫迪的政府对印度储备银行(地位相当于央行)发动了全方位的政治进攻,而这一连串的抨击也已经对该机构造成了影响。这一事态的发展应当引起印度民众的警惕,因为印度储备银行的信誉和效力一直以来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起到了极大作用,从而有助于维持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其中一项针对印度储备银行的主要批评可不是印度所独有的:莫迪政府声称央行存在着对过度通胀和金融不稳的错误忧虑,并借此提高利率来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对美联储做出过类似的抱怨,声称利率上调正在压抑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



但美联储所面临的状况,跟印度储备银行遭遇的威胁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特别是印度储备银行并不像美联储那样具备法定独立。

更糟糕的是莫迪政府首次援引了《印度储备银行法》第7条,该法允许其就公共利益问题直接向央行行长发出指示。

莫迪政府把事情做到这个地步,表明受威胁的可不仅仅是利率。

政府对印度储备银行清理整顿各大印度银行不良资产并防止在金融系统其他部分积累风险的措施尤为不满,因为正是这些措施挤压了这些国有银行向其政治关联客户提供贷款的能力。

当然政府部长们不可能把这一点明说出来。



相反莫迪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长阿伦贾特利开始找印度储备银行的茬,指责其在打开信贷水龙头以帮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未能阻止银行系统中不良资产的积累。

危及经济增长

政府还指责印度储备银行违反了正当程序,称其未将其货币政策举措提前告知政府。

往好了说,这种批评堪称睁眼说瞎话;往坏了说,它可能会导致亟待进行的,目的包括确保发放生产而非政治贷款的银行业改革停滞不前。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增加财政风险并危及经济的增长潜力。

乌吉特帕特尔

印度央行行长不低头

迄今为止,印度储备银行行长乌吉特帕特尔仍然拒绝向政府低头。正是印度储备银行的地位和独立帮助了帕特尔及其副手——如同他们的前任一样——驾驭该机构穿越了众多经济和政治雷区。

但如果政府继续在多个方面攻击印度储备银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制定可能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如果这些攻击包括迫使帕特尔出局,那么对印度储备银行——也是印度普遍失能的官僚体系中唯一备受尊重的技术官僚机构——的打击将会极为严重。

如今,中央银行的独立经常受到人们的迷恋和追捧。但如果一家央行追求一些缺乏政治支持的目标,其合法地位也应该(且注定)会受到损害。

印度政府指责中央银行违反了正当程序,称其未将其货币政策举措提前告知政府。

丧失独立打击信誉

即便如此,运作独立的丧失——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为实现其与政治当局协商后制定的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能力——对中央银行信誉的打击也是致命。

以土耳其近期的事件为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持对央行独立地位的公开抨击导致土耳其里拉暴跌。

但当中央银行冲破埃尔多安持的言论并提高利率时早就为时已晚了;它的信誉已被攻破。

别与央行对着干

莫迪政府有足够的利益相关去确保印度储备不会遭受类似的命运。毕竟央行的信誉对于确保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而这些政策则为政府提供了在国内外困境中腾挪的空间。

一方面,印度储备银行阻止了卢比进一步下跌,从而避免了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风险。

另一方面,印度储备银行对价格稳定的承诺已经转化为低利率,使政府的债务融资成本得到控制。

更宏观地看,印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权威使其成为令经济维持在稳定高增长道路上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随着印度全国选举临近,当届政府断然不敢去牺牲这些好处,特别是在人们对其维持财政纪律和实施艰难改革的能力日益提出质疑之时。

莫迪和贾特利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为印度储备银行说好话,而不是跟它对着干。

艾斯瓦尔·普拉萨德康奈尔大学教授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亚洲货币保卫战难取胜/安邦智库

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预计仍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市场对于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近期也不得不调整,这些变化,加上地缘风险的加剧,共同推高了美元汇率。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变化,也引发了全球各经济货币的一系列调整。而本周以来,亚太经济体的货币波动更为剧烈。有媒体甚至警告,美元正推动亚洲各国掀起“货币保卫战”。

亚洲货币的动荡,在市场看来,主要是归因于美元的强势。

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大多数亚洲货币正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在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推动下,美元在汇市上普遍走强,从而带动了亚洲货币的跌势。”

由汇率贬值诱发的股市动荡,使得市场担心,美元持续升值会诱发亚太地区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不仅引起资本回流导致资本市场动荡,也破坏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一些国家也开始干预汇率。

避免市场波动

一些市场机构也认为,其实包括中日韩在内,亚洲国家更关注的是避免市场的波动,而不是“捍卫”汇率不变。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在美元日益走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很难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

外汇储备充裕

就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开始重视外部账户的稳定,各国外汇市场和外汇体制都不断进步。

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亚洲地区都放弃了固定汇率机制,而采取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使得汇率波动的影响被降低和逐步释放,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下降。

同时,目前大部分亚洲国家,都保留相当的外汇储备,以应对短期的外汇支出,减缓外部因素的冲击。

另外,除了印度、菲律宾之外,其他亚洲国家大部分在对外贸易中拥有贸易顺差,例如,印尼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月度贸易顺差。这使得这些国家出现汇率危机的可能性大为缓解。

不会系统性崩溃

虽然可能在美元升值的不利局面下蒙受损失,但不致于出现经济的系统性崩溃。

随着市场逐步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美元走强,而亚洲货币仍处于弱势,摩根史丹利认为各央行可能会对降息保持谨慎,而选择跟随美联储。

因为若货币进一步贬值,则可能给通胀造成上行压力,令通胀难以维持在目标区间内。不过,长期保持高利率,维持利差和货币币值稳定,则各国经济势必会放缓,侵蚀汇率稳定基础。

摩根史丹利同样认为,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亚洲国家的降息周期也将相应延后,这也意味着亚洲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不过,其警告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供应紧张导致通胀上行风险,那么这对亚洲经济将是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在供应改善的背景下继续保持较强的GDP和就业,那么亚洲经济体可能也会受益。更强劲的美国经济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亚洲出口。

这种两难的局面,其实表明,美元优势地位之下,亚洲各国在美联储政策调整中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过程。这是亚洲国家难以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的根源。

鉴于亚洲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者角色,各国央行能否应对这种困局,命运也取决于美国经济。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