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李官仁:绝不上缴校地“换钱”
“再艰辛也不改全津”

霹州74所全津贴学校也一样得依靠筹款建校及维修校舍。(档案照)

(怡保13日讯)华教古训“再穷不能穷教育”,即便学校再难经营,也不会从“半津”改为“全津”政府学校,更不会把校地拱手让出。

董总副主席兼霹董联会主席拿督李官仁向《南洋商报》记者表示,全霹雳185所学校每天都为教育基金筹款,但不会有任何华小想改制为政府学校及上缴校地“换钱”。



他今日受询对于教长马智礼博士的建议的看法透露,全国1298所华小,其中834所为半津华小,在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获得拨款5000万令吉,但另464所全津华小其实不在拨款范围内。

“霹雳有111所半津华小,74所全津华小,其实两者财务方面都很辛苦,很多教育基金都是从社会中筹募所得,别以为全津学校就能获得政府全面资助,当校舍损毁要申请资金维修是一系列繁文缛节。”

他说,霹州的全津贴华小主要分布在偏远的郊区,很多建校及校舍维修的资金,依靠董事部与外界资助,希望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可向财政部长林冠英协商,给全津贴学校定额拨款。

“张念群很尽力为华教,与她也能谈得来,而林冠英在槟城担任首长时,无论全津半津学校都一律拨款,希望他们能够协商此事,为全津贴华小额外捎来2000万令吉至3000万令吉拨款。”

李官仁:华小很多教育基金从社会筹得。

政府可“一元对一元”资助



李官仁建议,若新政府有意帮助,也可考虑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协助我国各源流学校发展,比如社会筹得100万令吉,政府再拨款100万令吉。

他认为,马智礼的建议误导众人,或许是教长本身似懂非懂,当谈及华教课题,他应先与张念群及董教总了解,而非作出个人爽口言论,应小心及负责任。

他强调,在1966年教育法令下,并没有阐明或划分半津贴与全津贴,同时也没有董事部会依马智礼所言开此先河,成为历史中的罪人。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