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骨科新科技
3D智慧手术眼镜

科技日新月异,AR、VR及至AI不断为医疗技术研发领域带来革新,台湾于2016年成功研发的全球第一个智慧骨科手术眼镜(3D Smart Surgical Glasses Solutions),进一步将数码医疗搬进手术室,突破传统骨科手术所面对的局限。

骨科疾病和状况林林总总,骨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即使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或技术高超,仍免不了面对一些局限,比如长时间的复杂手术,视线和精神交集会下降或涣散、病位过于深入或可能危及周边神经的高风险位置、人手可转动的角度有限,身体需要不断调整和移动姿势以便完成某些动作等等。



台湾自主研发的3D智能骨科手术眼镜解决方案利用MR混合实境技术及透视原理,让负责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戴上具有导航定位影像设计的眼镜,看到即时显示病患骨骼和组织,包括神经和血管,减少反复转头观看摄影荧幕中的景象。

医生配戴3D智慧骨科手术眼镜进行手术。

缩短30%手术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3D虚拟影像迭合技术和资讯标记,具有80度视角和高清视像,神经与血管显示精准度低至1.55厘米,有助骨科手术医生找到精准的下刀位置,解决传统手术的视角问题,减少手术过程的误差,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与精准度。

就目前的技术使用和100多宗临床实验,智慧眼镜可缩短30%的手术时间。 此外也可大量储存影像资料,减少重复照射X光次数,避免病患长期曝露于辐射线。

我国今年临床实验



这项用于辅助外科手术的3D视觉装置,是全球第一个智慧骨科手术眼镜,由台湾资策会智慧系统研究所经济部科技专案支持、台湾骨王生技研发打造的智慧骨科手术解决方案。

早前,台湾经济工业局率领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及骨王生技代表团到访,发表有关技术的成果,并与安邦公主专科医院(Ampang Puteri Specialist Hospital)签署合作专案协议,并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试用这项骨科手术影像定位导航系统的医院,为我国骨科手术带来新发展。

同时,有关单位也已将这项技术正式提交我国卫生部审核批准,预计今年杪可采用于临床实验,意味着骨科微创手术将有另一新进展。

具有导航定位影像设计的眼镜,能看到即时显示病患的骨骼和组织,包括神经和血管,减少反复转头观看摄影荧幕中的景象。

降低风险 加速复原

安邦公主专科医院医药主任兼骨科专科拿督阿都华合说,虽然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是骨科手术的关键,但人手和体能始终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无法长时间凝神聚焦、被周边走动的人和物或光线变化影响、人手无法企及的深度和精准度、手臂动作和转动角度局限、复杂手术所面对的棘手状况和问题等等。

另外,过去在执行开刀手术之前,若需要观察骨骼、复位或确认安全时,医生需要透过大量的X光影像以辅助手术的正确和精准性。如此一来,手术现场的医护人员和病患,将无可避免地曝露在辐射下,虽然属于安全标准的剂量,但长期面对仍难免对身体潜在危害。

他说,日益精进的医疗科技大大改善复杂手术的传统模式。

台湾工业局率领3D智慧骨科手术眼镜医疗科技研发代表团到访,左起为马来西亚影像分析公司Photemedic Solutions董事经理沙扎拉汉(Shah Zarak Khan)、安邦公主专科医院医药主任兼骨科专科拿督阿都华合阿都甘尼(Dato’ Dr.Abdul Wahab Ghani)、台湾工业局执行员吴洋佑、台湾骨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执行长王民良博士及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智慧系统研究所副主任蔡瑞塘。

医患双方皆有助益

无论如何,这并不意味科技将会或能够全面取代人手,而是解决传统手术所面对的限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加速复原,继而避免或降低医疗成本飙涨,对医患双方皆有助益。

马来西亚影像分析公司Photemedic Solutions董事经理沙扎拉汉受访时补充,目前,3D智慧手术眼镜仅用于骨科手术,相信未来将根据其他外科手术的需要而调整或改良,以进一步广泛使用于各项外科手术,提高外科医疗品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ractica预测,智慧眼镜自2016年成功研发之后,全球市场需求将从15万台增至2022年的2280万台,产值将从2016年的1.386亿美元(约5.7397亿令吉)增至2022年的197亿美元(约815.81亿令吉)。

反应

 

商余

【缅怀张木钦】 陈绛雪 | 悼念张总

文|陈绛雪

张总是我最敬仰的老总,没有之一。 

同事发来消息时,临近夕阳,窗外正风雨。 

对于张总的认识,先是报馆前辈们的口述事迹,开始堆砌对“神级老总”的最初印象;而后,从他的著作和文章加深了那一股景仰。 

张总的故事,始终在报馆里流传。 

突然有一天,看到退休多年的“江湖第一笔”重出江湖写专栏,针砭时弊,深入浅出,虽无笔落惊风雨,但精辟到位,犹如看连载小说般,一日不漏。 

洞察力敏锐

每日读后感,虽然退休超过二十载,老人家洞察力依然敏锐,对政治、对社稷、对人性的评析依然尖锐通透,心思清明。每每出招,直指要害,却又从不把任何一招使尽使绝,而是点到即止留余地,名副其实君子剑。 

谩骂成风的社交平台,每一天每一贴文都能看到不容异见、肆意辱骂套罪名的粗俗留言,而张总一如传说中的雷打不动,老神在在,不曾动怒,以淡然回应无理,以四両拨千斤回怼剑拔弩张,文化修养和功力立见高下。 

对前辈的印象,进一步升级到“风光齐月”4个字。温润谦和,君子坦荡,带着傲骨。 

《南洋商报》创立95周年之际,终于得以面对面访问久仰大名的前老总,见识本尊的庐山真面目,有刹那的愕然,身形瘦削如清风道骨的老人家,和脑子里刻划的“张总印象”截然不同。笔触锋芒尖锐,一击中的,对时局对人性通透,都变成了毫无杀伤力的温文儒雅。 

不吝启示后辈

一席访谈,从南洋的前尘今朝到媒体的时代巨变;从社稷到国际的时移势易到新时代的媒体工作;从老家故乡麻坡到风花雪月。没有前辈的倚老卖老,只有深厚涵养的谦卑,对一个后辈不吝鼓励和启示。 

那一场带着仰望而来的访谈,不知不觉成了随性而谈,聊啊聊,聊了一个下午,临走前,一句“有空再来坐坐”,谁曾想会是唯一的见面和到访? 

之后,偶尔几次在面簿私讯,或对一些报道的有感而发,或对一些课题的看法,得前辈指教点拨,不吝分享,心怀感激,受宠若惊;虽无缘拜于麾下,却有缘求教,深感有幸。 

有一段日子,突然不见勤于笔耕的张总文字,以为悄然引退江湖,私讯方知久病在身,住院治疗,在家休养……一度重新写文,偶尔分享生活,虽已不再日日更新,仍能见老总安在。 

一切仿若昨日,却传来病逝讯息。 

生老病死虽是生命定律,但是,有一些人的离去,总会留下说不出的感伤和怀念。

永别张总。走完红尘这一遭,离苦得乐。张总,您安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