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传记述小时暂居彭州避日军
吴作栋寓意栋梁之才

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自传。

(新加坡28日讯)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的授权英文传记《高难任务:吴作栋传》,由《海峡时报》前采访主任白胜晖执笔,分上下两卷,上卷讲述吴作栋接任新加坡总理之前的故事。

《联合晚报》得到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授权节译。



吴作栋的故事,要从东陵的一座工厂说起。

上个世纪40年代初,九八行交易员吴佳昆在媒人的撮合之下,和柔佛的一名女教师柯桂华结婚。

当时,从中国福建永春南下和父亲会合的吴佳昆一家人住在由工厂改建成,位于东陵一带的临时租房内。

栋梁之才不负厚望

1941年5月20日,吴佳昆和柯贵华就在这间房子里,产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根据吴家的族谱,这个孩子属于“作”字辈。吴佳昆和柯桂华商量之后,决定给孩子取名“作栋”,并依照当时流行的做法,给孩子取了表字“振梁”。

夫妇俩给孩子起这样的名字,毫无疑问寓意“栋梁之才”。他们大概没有想到,孩子后来果然成了国家的栋梁。

比吴作栋略长几岁的姑姑吴素娥,回忆当时的情况时微笑着说:“他是一个很可爱的宝宝,每个人都把他当成宝贝一样,如果宝宝哭了,奶奶会骂我们的。”

然而,吴作栋呱呱落地仅仅7个月后,日军的炮弹就落在吴家附近。

吴家当时的一家之主,也就是吴佳昆的父亲吴光锦(表字文绣)担心打起仗来新加坡的粮食会不足够,决定举家搬到马来亚半岛。

5年内失祖父父亲

吴素娥说:“他(吴光锦)担心小孩子挨饿,对我们说,如果没东西吃,在郊外至少还可以自己种一点。”

吴光锦于是带着一家老小,先搬到柔佛峇都巴辖亲戚家,然后再北上彭亨,在彭亨河支流畔的乡村瓜拉吉挠住下,一直到日军投降才回到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后,吴家和另一户林姓家庭合租了巴西班让一间没有水电和现代厕所的房子。

一年后,吴光锦去世,可吴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中的第二根顶梁柱吴佳昆4年之后也撒手人寰,死因是肺痨。

7岁大的吴作栋(左)与父亲吴佳昆、母亲柯桂华及其中两名弟妹的合照。

父患肺痨病逝

嘱咐照顾家人

10岁的吴作栋亲眼看见二叔把时日无多的父亲吴佳昆,从楼上的卧室背到楼下的小房间,以便准备后事。

吴佳昆被背下楼的时候,肺痨已经摧毁他的身体,他最初一直投诉说身体疼痛而且无力,但家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办。

吴素娥说:“当时的人很迷信,不想去医院,人们说去了医院就出不来了……医生也很少,我们就算是想看医生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瘦弱的吴佳昆临终前对从学校唤回家中的长子吴作栋说:“照顾你的母亲和弟妹,努力读书。”

1951年7月18日晚,吴佳昆去世,年仅36岁。

10岁丧父立志挽救生命

幼年失怙让吴作栋立志协助挽救每一条生命。

自身经历说明医药保健

他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掌新加坡卫生部,通过保健储蓄落实建国总理李光耀所要的医疗体系:提供少浪费、成本受控制的优良医疗服务,政府津贴和病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1991年,吴作栋在接任新加坡总理后的第一个国庆群众大会上,以自己年幼丧父的经历,说明个人对医药保健问题的关注。

他当时哽咽地说:“我能了解一个家庭在家中成员很年轻就去世时的感受。因此,无论是为了患病者本身或他们的家庭,如果我能够给予帮助的话,我将尝试挽救每一个人,不让他过早死去。”

父葬费13年后才还清

吴佳昆丧礼的费用一直要等到吴作栋13年后领取第一份薪水时,才有办法还给两名掏钱垫付丧礼费的善心人士。

第一份薪水2490元

吴素娥说:“我的母亲一直哭个不停,她先是失去了丈夫,然后又失去了儿子……我们当时的钱只够果腹,根本无法办丧事。”

在此之前,吴家的生计都是吴佳昆和吴光锦在维持,但这两根顶梁柱隔了5年相继逝世,对吴家是双重打击。

吴作栋1964年大学毕业加入经济计划署时,领到的第一份薪水是830元(约2490令吉)。

这笔钱后来全部被他祖母拿走,用来还给13年前为吴佳昆丧礼垫付费用的两名善心人士。

反应

 

财经新闻

马币疲弱经济欠佳 大马人涌狮城找工作

(新加坡16日讯)新加坡招聘公司透露,令吉汇率持续疲弱,且经济形势不佳,导致越来越多的大马人涌向新加坡找工作。

据《8视界新闻网》报道,一些受访的招聘公司表示,他们接到来自大马的求职电话至少增加了五成。

同时,另一家公司的内部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他们的招聘广告吸引到的大马求职者相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他们认为,这些大马人宁愿到新加坡从事相同的工作,以赚取多两倍的工资。

受访公司也表示,通常到新加坡找工作的大马人都希望从事零售及饮食服务、制造、工程、工业、科技、医疗等行业。

除了货币汇率和经济因素,跨境通勤的便利、新加坡经济强劲,加上工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都较好,这也是大马人首选新加坡作为海外工作地点的原因。

新加坡人力部对此回应称,由于马新两国的位置毗邻、贸易伙伴关系紧密、文化十分相似,新加坡估计会继续吸引大马人前去工作。

雇主不会增聘大马人

然而,尽管大马求职者大量涌入市场,招聘公司认为新加坡雇主不会倾向于聘请更多大马人。

此外,新加坡政府推行的客工比率上限、外籍劳工税以及渐进式薪资模式等法规,也起到了保障新加坡人生计的作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