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潘俭伟曾说SST降物价”
纳吉截图打脸林冠英

纳吉截图证明潘俭伟曾说过“降物价”

(吉隆坡16日讯)继财政部长林冠英昨日在国会强调“没说过实行销售及服务税后物价会降”,并挑战反对党举证后,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今早图文并茂称,林冠英的政治秘书潘俭伟的确曾发表过“降物价”的谈话,并讽刺对方阵营宣称策略很“杰出”。

纳吉也是北根国会议员。他今早在面子书张贴2则网络新闻截图,证明潘俭伟确实说过“降物价”的谈话,以及曾经自认是林冠英的“马仔”。



其中一则新闻截图显示,身为白沙罗国会议员的潘俭伟曾于8月7日,在国会下议院辩论销售税法案二读之际,提到物价会于9月1日SST实施后降低。

无论如何,两则截图都无法直接证明林冠英曾亲口说过,实施SST后物价会降。

纳吉还在文中认为财政部或许搞不清何谓SST,以及许多部长发出前后不一的声明,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听觉是不是有问题。

感受不到SST好处

纳吉说,人民感受不到SST取代消费税所带来的好处。“不妨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感受到SST取代GST的好处?”



他说,政府目前的税收无法帮助人民,而他也对政府将推出什么新的税务感到担忧。

纳吉说,民众看到希盟领袖舒适办公及享受各种便利,但人民就像希盟竞选宣言一样,被这些领袖遗忘。

反应

 

言论

纳吉特赦是面照妖镜/章龙炎

特赦局前些时候宣布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SRC国际案的刑罚减半,罚款减至5000万令吉的决定,引起各方议论。

有的认为纳吉应该获得全面特赦,有的则认为纳吉“罪不可赦”,给予纳吉减刑是“国际笑柄”,甚至有的要求特赦局撤回成命。

政治考量左右决定

在我看来,特赦是《联邦宪法》第42条文赋予国家元首的权力,本应超越政治,但各方对纳吉特赦的反应,却让人觉得这是项政治决定。也就是说,政治考量被认为左右了特赦局的决定,国家元首作为“第四权”没有起得任何作用,被当作是透明的对象。

记得2018年全国大选后国阵失去政权后,拿督斯里安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国家元首全面特赦,却不见得那些对纳吉“半特赦”很有意见的人在当时出声。

有人会辩解说安华与纳吉的案件不可相提并论,但那只能说是强词夺理,也突出了纳吉这个案件从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力斗争脱离不了关系。要不然的话,他们没有理由看不到在两个特赦的案例或者其它类似案例,不变的因素是国家元首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超越法庭;而被宽赦对象的入罪原因,不是重点。

我可以不认同安华获得特赦,也不认同纳吉不获得全面特赦,但是我会尊重国家元首行使特赦权——前提是特赦不违反国家元首原来的旨意,即以国家皇宫文告为根据。

纳吉的减刑由首相署发表文告通知,因此,引起更多揣测。

火箭的潘俭伟在脸书的讽刺贴文,反映了相当部分民众的想法;那些认为潘俭伟侮辱国家元首而做出举报的人的行动,反映的是另外其中一部分民众的看法。

潘俭伟在煽动法令下受警方传召协助调查,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社运分子柯嘉逊博士发文告声称,此时祭出过时的煽动法令,安华的“烈火莫熄寿终正寝”(reformati),是煞有介事。

我读书不多,对现实政治的运作也不存在什么幻想,向来就认为安华早期是权力斗争的输家,所谓的烈火莫熄(改革)只是个口号,或只是个造神运动,没有实质意义。安华当首相的目的达到了,口号也跟着走入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让我关切的是,柯博士的文告似乎是告诉大家,安华当了首相后就不应该发生好像警方援引煽动法令调查潘俭伟的事。从一个角度是说安华可以“越权”,下令警方停用煽动法令,才符合安华是个“改革者”的形象。

改革者不会干预警方

问题是,如果安华是改革者,他不但不会去干预警方,还会在当了首相后在国会提案废除煽动法令。煽动法令不存在了,公众就不可能举报他人涉及煽动,警方当然也无法援引煽动法令展开调查。

在纳吉减刑课题或者任何涉及特赦的课题,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质疑国家元首的宪法权力,还公开讽刺批评,是越界。在我看来,纳吉减刑,是面照妖镜,照射出了许多人的虚伪面孔,对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及尊崇法治的双重标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