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8月出口萎缩0.3%不足虑
情况稳定下月料转正

181006a0706)kk_noresize

(吉隆坡5日讯)我国8月出口按年萎缩0.3%至818.1亿令吉,大幅度低于市场预期;不过,经济学家说,这只是恢复正常的过程,情况不令人担忧。



早前,大马评级机构(RAM)预计,8月出口表现按年增长3.3%,低于7月的9.4%,因为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谨慎情绪,将拖累出口表现。

今天公布的8月进出口表现,可说完全出乎市场预料。早前,彭博社针对17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所得的中位数为年增8%。

不过,丰隆银行债券与经济研究经理锺艳屏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尽管8月出口比预期疲弱,主因是从上月较强劲的出口,恢复至正常水平。

她解释,由于中美贸易战的紧张升温,许多出口商都把订单提前,所以7月的出口格外强劲。相比之下,8月出口就显得疲弱。

因此,她相信8月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不会延续到下月。



另外,华银行环球经济与市场研究高级经济学家吴美玲则指出,8月出口表现逊于预期,是因为按年高比较基础,同时,出口到主要贸易伙伴较低,尤其是G3国家。

根据贸工部今日发表的数据,8月的总贸易额增长5.1%,录得1620.1亿令吉。主要由中国、香港、台湾、沙地阿拉伯、韩国、东盟、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扩张所支撑。

进口则按年涨11.2%至802亿令吉,创下新高。此外,贸易盈余的走势仍持续,是自1997年11月以来的第250个月取得盈余,惟大幅度萎缩83.7%至16.1亿令吉。

根据文告,半制成品进口达449.7亿令吉,或占总进口56.1%,增4.3%;资本品达116.5亿令吉或占总进口14.5%,涨25.3%;消费品则报71.2亿令吉,或占总进口8.9%,起14.2%。

进口比预期强劲

锺艳屏指出,8月进口比预期强劲,显示出我国的基本内需仍得到扶持,这对第三季来说是好事。

“资本品和消费产品的进口持续增长,意味着内需的动力仍持续,这对第三季的经济增长来说,是重要的支撑因素。”

有鉴于此,她维持我国经济全年增长4.5%的预测,不过,需要关注将于11月出炉的财政预算案,以及中美贸易战的事态发展。

锺艳屏在次季经济数据出炉后,就已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从原本的5%,下调到4.5%。

吴美玲也认同,资本和消费品进口达双位数增长,将在严峻的外围环境中,继续支撑我国第三季的内需。

制造业和矿业领涨

文告指出,8月的制造业和矿业,仍是出口领域的领涨因素。

制造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83.7%,8月微增1.8%至685亿令吉,主要由电子与电器产品、化学、金属制品及光学和科学设备的出口增加所推动。

矿产品出口占总出口9.1%,扬5.5%至74.7亿令吉。

其中,原油产品出口更高,因为平均单位价值和出口量更高,大起64.9%或13亿令吉。

占总出口6.5%的农产品,8月萎缩了20.8%,写53亿令吉。主要是因为原棕油和相关农产品的出口较低,跌了26.8%或10.2亿令吉。

中国贸易双数增长

东盟仍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总额26.8%,年增1.7%。与中国的贸易占总额17.7%,8月仍达双位数增长率,达13.7%。

8月与美国贸易占总贸易的8.6%,增4.6%或139亿令吉。

不过,出口到美国仅77.9亿令吉,萎缩2%,无法持续上月的扬势,主因是电子与电器产品、棕油和相关产品和交通设备出口较低。

从美国的进口则涨14.4%至61.1亿令吉。

吴美玲

首8个月贸易盈余705亿

另外,吴美玲说,尽管8月的贸易盈余收窄到2014年10月以来最小额,但首8月仍呈上涨趋势,因此确定了今年全年内,贸易盈余表现不错。

根据贸工部文告,按月比较,8月进口增3%,但出口、总贸易额和贸易盈余都纷纷萎缩,出口跌5%、总贸易额跌1.2%,和贸易盈余跌80.7%。

贸易战利好有限

今年首8个月,总贸易则增长6%,录得1.231兆令吉;出口增6.3%,报6505.6亿令吉。

不过,进口增长放缓,扬5.6%至5801.1亿令吉。

首8个月的贸易盈余则达704.5亿令吉,起11.9%。

至于中美贸易战紧张升温,加上金融波动,吴美玲说,我国的出口前景看跌,因为产能有限,加上政策不明朗,限制了一些大马公司从中美贸易纠纷中接受更多订单。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