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出口放缓拖累制造业忧民恐慌
中国禁媒体报道“经济差”

中国当局禁止传媒报道任何显示“国内经济变差”的新闻。这是江苏省张家港工人卸下进口化工产品。

中国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受出口放缓拖累,下行风险增大。《纽约时报》报道,北京已下令国内媒体,禁止报道“经济差”相关新闻。学者估计当局试图藉此禁令,避免引发民众恐慌。

据报道,中国政府上星期五向新闻工作者下达指令,提出6个须管控的经济选题。



这分别是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并面临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美贸易战影响显现、国内消费者信心下降、滞胀预期升温、渲染民众生活艰难。

同一天,官方另一份通知指示网络新闻媒体,一律删除唱淡中国经济的“有害言论”。

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张鸣说:“中国的形势可能比较严峻,或是当局害怕有进一步的恐慌。”

但他认为扩大审查只会让人们更容易相信有关经济的传言。“媒体不能说这个话题,可能更乱。”

在官方下达经济新闻“禁区”后,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日公布,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回落0.5,显示制造业增速持续放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新出口定单指数为48.0,较上月下跌1.4,显示中国在美国扩大贸易战规模下,出口和制造业大幅放缓。

财新首席经济学家锺正生表示,9月制造业景气度大幅走弱,出口拖累更为显著,且需求的连续走弱开始对企业产生影响,制造业就业也进一步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
中国制造业感到痛苦

彭博社报道,中国制造业的两项活动指标在9月份下降,反映出该国经济放缓以及与美国贸易战的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50.8,低于8月份的51.3,也不及彭博调查经济学家得出的预估中值51.2。

另外,更能反映小型、私营企业情绪的财新中国通用制造业PMI,从上月的50.6降至50,创下2017年5月以来最低。此类指数读数50是行业扩张与收缩的分界线。

随着经济放缓,政府自年中以来已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特别旨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政府的支持政策将在第四季度开始产生效果,可能有助抵消贸易战的损害;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努力推升了建筑活动,而服务业通常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表现更好。

中国居民存款增速不断下滑。图为山西太原一名银行雇员清点货币。(中新社)

居民存款增速跌至7%中国人不再热衷存钱

中国一项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存钱”美德似乎不再。

中新社报道,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而此前39年间这一数字从未跌破过9%。

与存款增速的整体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为严重。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城乡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了7%左右。

目前中国人消费的趋势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持续走高,但似乎不再热衷存钱。而日常消费、理财和购屋,都成了存款“搬家”的最常去处。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仅在今年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高达人民币3.15兆元(约1.9兆令吉)。

商务部预计,中国消费市场平稳发展的态势仍将持续。挣钱赶不上消费的增速,能存下的钱自然就少了。

理财方面,诸如“余额宝”的网络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低。市面上甚至银行系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处在下滑趋势,收益率达5%以上的不再多见。

虽然如此,网络理财产品仍深受年轻一族的喜爱。这些产品近年来也正抢夺着银行客户特别是年轻用户的存款,对居民储蓄存款分流作用明显。

购房成为居民存款的另一大重要流向。今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银行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仍居高不下。首付款和月供支出,快速消耗了家庭储蓄。

有业内人士分析,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但有专家则认为未来存款增速放慢会是常态化现象,“故不必过度担心”。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