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生死自己顾/张木钦

奇怪,很多人关心马华了。

当然还有骂的,几十年的惯性,不骂没话题,但关心的人也多了,而听到的不外是:



马华不敢脱离邪恶的国阵,显然没有改革的决心。

马华舍不得离开种族主义的巫统,必将继续遭人唾弃。

马华在无拉港补选走投无路,居然要依靠极端宗教主义的伊党拉票,那是万劫不复了。

本人认为上述理由都不是好理由,因为:火箭也依靠种族主义的土团党,受万民拥护;火箭也曾拥抱月亮党,成就不朽功业。

问题不在种族主义或宗教极端,而是在华人心目中,马华火箭身分不同。



火箭是华社掌上明珠,马华是华社小媳妇。小媳妇做什么都有骂无赞;掌珠做什么都有赞无骂。

我并不关心马华的未来,我只是奇怪那么多人回心转意爱马华,其中有的人向来并不友善,甚至是属于“剿灭派”,眼见马华快灭了,反而热心下指导棋,指导如何如何才能振作。

不明白这是什么心态,是恻隐之心茂盛呢,还是“胜利者”的优越感发作?只觉得到处都是鳄鱼泪,除非他们宣示,如果依照他们的意思改革,他就会投马华一票,否则都是伪君子,都是在吃豆腐。

事关生死存亡,马华命运当然由自己决定,未来祸福自己扛。

我只希望这党不忘初衷,它成立时,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马华的宗旨有两点,第一是促进民族谅解和谐,第二是维护华人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利益。

你要做惊天大事是你的本领,我务实,只希望看到民族亲善和谐,民族利益得到维护。

反应

 

商余

【缅怀张木钦】 陈绛雪 | 悼念张总

文|陈绛雪

张总是我最敬仰的老总,没有之一。 

同事发来消息时,临近夕阳,窗外正风雨。 

对于张总的认识,先是报馆前辈们的口述事迹,开始堆砌对“神级老总”的最初印象;而后,从他的著作和文章加深了那一股景仰。 

张总的故事,始终在报馆里流传。 

突然有一天,看到退休多年的“江湖第一笔”重出江湖写专栏,针砭时弊,深入浅出,虽无笔落惊风雨,但精辟到位,犹如看连载小说般,一日不漏。 

洞察力敏锐

每日读后感,虽然退休超过二十载,老人家洞察力依然敏锐,对政治、对社稷、对人性的评析依然尖锐通透,心思清明。每每出招,直指要害,却又从不把任何一招使尽使绝,而是点到即止留余地,名副其实君子剑。 

谩骂成风的社交平台,每一天每一贴文都能看到不容异见、肆意辱骂套罪名的粗俗留言,而张总一如传说中的雷打不动,老神在在,不曾动怒,以淡然回应无理,以四両拨千斤回怼剑拔弩张,文化修养和功力立见高下。 

对前辈的印象,进一步升级到“风光齐月”4个字。温润谦和,君子坦荡,带着傲骨。 

《南洋商报》创立95周年之际,终于得以面对面访问久仰大名的前老总,见识本尊的庐山真面目,有刹那的愕然,身形瘦削如清风道骨的老人家,和脑子里刻划的“张总印象”截然不同。笔触锋芒尖锐,一击中的,对时局对人性通透,都变成了毫无杀伤力的温文儒雅。 

不吝启示后辈

一席访谈,从南洋的前尘今朝到媒体的时代巨变;从社稷到国际的时移势易到新时代的媒体工作;从老家故乡麻坡到风花雪月。没有前辈的倚老卖老,只有深厚涵养的谦卑,对一个后辈不吝鼓励和启示。 

那一场带着仰望而来的访谈,不知不觉成了随性而谈,聊啊聊,聊了一个下午,临走前,一句“有空再来坐坐”,谁曾想会是唯一的见面和到访? 

之后,偶尔几次在面簿私讯,或对一些报道的有感而发,或对一些课题的看法,得前辈指教点拨,不吝分享,心怀感激,受宠若惊;虽无缘拜于麾下,却有缘求教,深感有幸。 

有一段日子,突然不见勤于笔耕的张总文字,以为悄然引退江湖,私讯方知久病在身,住院治疗,在家休养……一度重新写文,偶尔分享生活,虽已不再日日更新,仍能见老总安在。 

一切仿若昨日,却传来病逝讯息。 

生老病死虽是生命定律,但是,有一些人的离去,总会留下说不出的感伤和怀念。

永别张总。走完红尘这一遭,离苦得乐。张总,您安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