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亲手终结扩张式财算/南洋社论

我国建国61年后,第一次出现政权轮替。经5·09一役,希盟政府带着许多马来西亚人对国家的新期许,入主布城。

在新政府对公家机构展开大换血的同时,首相马哈迪与财长林冠英在摊开国家“账簿”时,都不约而同发出尖叫声,他们斥责前朝政府“盗贼治国”,重创国家财政。马哈迪与林冠英宣称国债在前朝政府遮遮掩掩之下,实已破兆。



希盟上台百余日,成功让人民感受到国债罩顶的压力。同时,马哈迪一口气推翻前朝签下的多项工程项目,包括政府对政府的计划,全在高国债的打压,送入雪柜冷藏。庆幸马哈迪的国产车3.0计划心头好,出奇没受到希盟成员党大火力扫射,甚至还受到一些人力挺,却把疑惑留给人民。

随着2019年财政预算案将在11月到来,“前朝高国债”继续被抬出来当挡箭牌,就如马哈迪说明年度财政预算案,将会是“全民牺牲”的预算案,以免造成国家走向希腊的结局。

林冠英也附和的说,这回不再是派糖果的预算案,他说要怪就怪前首相纳吉及涉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刘特佐。

过去,我国几乎都采取扩张式的财政政策,也几乎年年处于高财政赤字阴影中,当中只有6年出现财政盈余,包括在经济蓬勃的九十年代。我国在1997年遭遇经济风暴重击,当时马哈迪领导的国阵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支出,使国家经济走出寒冬, 不过往后却因扩张式手法成瘾,令财赤陷入泥沼。



相对的,97年时受经济重创的韩国与泰国则很快返回财政盈余的轨道上,而大马至今还无法摆脱财赤纠缠。造成的主因是政府欠缺财政纪律,就如当年阿都拉从马哈迪手中接棒时,就曾大砍不少马哈迪签下的大计划以压低财赤,但是马哈迪式撒钱刺激经济套路,已是最受欢迎的偏锋,最终于2007年,国家又走回马式老路。

在纳吉主政后,国债不断往上翻,最后解铃还得系铃人,历史际遇却让马哈迪亲自去“拨乱返正”收拾残局,让人始料不及。

反应

 

言论

慎防民粹主义荼毒/南洋社论

被评选为世界500名最具影响力回教徒的阿菲菲博士,通晓7种语文,在英国牛津大学回教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最近他在卫生部前部长长凯利与巫统前宣传主任沙里尔韩丹联合主持的博客节目“Kindred Stories”侃侃而谈,还论及民族主义与宗教民粹主义混合体在多元种族社会的危险性。

他说,“风波袜”问题激怒了人们的情绪,但却不能因此作出极端反应;“必须负责不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能火上浇油。”

他还提出“情感激化”的词,所谓情感激化是一种怨恨转化导致群体无意识的理性失范 。

在政治语境中,说的是选民对自己所属党派以及他方党派的态度差异持续扩大的现象。

像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两方支持者,因随着情感激化,也越来越讨厌对方党派的人,而不以具体政策来决定投票给哪个党派的候选人,社会也越加撕裂。

多数人以受害者自居

还有难民问题与民粹主义在欧洲形成恶性螺旋,以及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崛起,都令人甚感忧虑的趋势,在多元种族社会的马来西亚应该保持警惕。

民粹主义之害,就在于多数人以受害者自居,明明居于多数却依然扮演着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少数”,并借此制造异己,挑动对立,甚至传播“某族群将永远失权”,来营造敌人在周围的鬼影幢幢。

民粹主义者总是将时局描绘成一场危机,说是生死存亡的威胁,操弄一种抗争性极强的论述,以营造压力感。

民粹主义政客就是通过诋毁、压制、分化及撕裂社会民众,创造出同质化的群众,观念中的贪腐和治理的失误并不是问题,只要这些腐败行为是为“我们”服务,而非为非我族类的“他们”服务所寻求的手段,就算做错了,也是获得民意的支撑。

“人多即合理”害全民

民粹的可怕还在于以“人多即合理”的主观原则,代替科学的实践论证,将“民”在数量上的优势视作一切权力的合法来源和价值评判标准,并导致问责缺失,体制失灵,法治褪化,最后伤害了全民。

学术界的学者专家也只能发表些干预政治的时论,去解释民粹主义,然而要真正遏制民粹之害,还须靠民众的高度自觉,认识到族裔之间互惠的共生关系,并成为能最有能力改变施政的助力者。

当然,政府更要能坚持正确的决策,以超前思维检验事理,决断政务,驯化民粹,才能稀释民粹主义之毒。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