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卓越企业奖】两代费心打造 游客吃了再回头
金地园饼香传万家

金地园香饼家在太平是具有规模的饼家。

到太平游玩想要买伴手礼,必然不会错过道地土产——著名的金地园香饼,一个个金黄色酥脆、甜而不腻的香饼,让人吃后就停不了口。

美食当然会有主观意识,但太平多家的香饼厂中,“金松鼠”标志的金地园香饼却是游客口碑最佳伴手礼,肯定有其特色,才会让游客情有独钟,吃后难忘。



为打造“金地园香饼”成为太平最佳土产品牌,第二代掌门人黄俊耀,11年前从父亲黄亚良手中接过香饼厂生意后,就费时3、4年时间,借助父亲手工制作时代的炭烧香饼名气,再配合本身开设分销店,让游客方便选购的营业概念,虏获游客的心,才能在业界中崭露头角,成为城中数一数二的代表。

金地园香饼家董事黄俊耀(30岁)客气地表示,其实每家香饼厂制作的香饼都一样好吃,因为新鲜出炉,所以都香酥可口,但金地园香饼特色在于相隔一周后,香饼皮还保持酥脆的口感,内馅麦芽糖依然软绵绵,不会变成硬块糖桨,吃起来还是香酥与原味,有口皆碑。

“我们严格控制品质,除了采用优良的麦芽糖,以及内馅材料如油葱的新鲜度,避免影响馅料品味,并确保每天都将新鲜出炉的香饼送到太平市区的3间分销店,让游客不论在哪间分销店所购买的香饼,都是新鲜可口。”

黄俊耀认为创业不能一步登天,他花了约10年才有今日的规模。

保证品质推动业务

金地园香饼,讲究品质保证,促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除了设于太平金河园旁的拉律丁重组村的工厂兼专卖店,在太平市区有3间分销店,吉隆坡国际机场、云顶及吉隆坡商场也有代售该品牌香饼。



黄俊耀表示,业务扩展至吉隆坡,主要是希望金地园香饼品牌,在赢取本地忠诚顾客的口碑后,也获得外国游客的欢迎,有朝一日也可跨出国门,朝国际发展。

金地园香饼外皮酥脆,内馅很软,咬破外层后内馅还会牵丝,也不会太甜,迎合现代大众口味。

香饼制做业虽然走向机械化,但部分过程还须人力运作,诸如洒芝麻等。

从沿街叫卖到开店设厂

搭旅游业顺风车崛起

金地园香饼家1985年创立初期,所制作的香饼只能沿街叫卖,过后再进入茶餐室向食客兜售;惟90年代中期,正值太平旅游业起步,游客寻找土产,扩大了香饼市场的生存空间。

2007年,年仅19岁的黄俊耀接手饼厂后,初生之犊不畏虎,看准太平深具旅游业发展潜能,认为香饼是太平游客最佳伴手礼,于是向银行贷款,大事扩充饼厂,专攻土产业这块市场。

俊耀12岁就跟随父母制香饼,每天放学就在烘炉边帮忙,中五毕业后,他放弃向外发展的念头,留在家中制做香饼,希望可以为父母、弟妹及香饼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表示,饼厂是家庭式生意,一家人就住在目前厂房兼总店现址,惟当时是陈旧木屋,父亲因不想出钱重建房屋,并且看到他已中学毕业有意继承父业,于是就将全盘生意交由他接手管理。

一个个金黄色的香饼,让人垂涎三尺。

说服父亲扩张业务

俊耀勇敢地接下重担,但由于未足龄,没有资格向银行贷款,于是在父亲担保下,他向银行贷款重建目前的饼厂兼店面,建筑前部是土产专卖店,后部是工厂。

他表示,思想保守的父亲原本反对扩充业务,认为过于冒险,只须维持现状,收入好过替人打工就行,但他看法不同,认为香饼订单排得满满的,存有发展空间,可以大事扩展来做。

父亲最终被说服,支持他发展饼厂业务的意愿。

“我看到太平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土产是旅游业的必需品,香饼就是太平的土产品,但当时没有饼厂开分销店。我觉得开设分销店可以推广业务,并建立品牌。”

他说,外地游客到来太平,不论在市区商场的分销店,或是邻近分销店都可以购买到香饼,很是方便。

“游客有机会接触到我的香饼,吃后觉得酥脆可口,下次就会重来光顾,也会介绍亲友,名声不胫而走,香饼生意就会越做越好。”

金地园香饼首间小型分销店于2009年开设,1年后又开设第二间,2013年在太平广场开设第3间分销店,让香饼进入商场摆卖。

黄俊耀表示,分销店初期,生意量不很好,但只要守得住,必然会慢慢有起色。

制好的香饼送入烤炉烘烤,出炉时就是一个个香气诱人的可口香饼。

摆脱纯手工制作增产量

创业难,守业更难;但黄俊耀却将父亲的香饼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这个行业的赢家。

扩展业务时,由于从纯手工走向半机械化,制作香饼的过程还须不少人力才能完成。由于资金不够雄厚,无法聘请这么多工人,很多时候都要亲力亲为,才能应付市场的需求。

黄俊耀表示,母亲与弟妹们都投入协助,但他仍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身准备香饼制作材料,一直忙到晚上8、9点,才有空休息,尤其是农历新年、清明节及周末,更是忙个不停。

“我们无需去找市场,只是制做香饼就够忙,主要是因为制做过程还是半自动化,产量不足应付市场。”

香味口感始终不变

他举例父亲时代的手工制做法,每天只能生产2000个香饼;如今全部自动化,一天就可生产3万个香饼,产量超过10倍。

他表示虽然那段日子很辛苦,却信心满满,因为可以应付银行贷款,而且事业也正在起步中,很有成就感。

他说,30年来,金地园香饼厂不断在传统秘方和烘烤方法的基础上作出改进,配合现代化的机械生产,在突破手工生产线的极限下,保持香饼最原始的香味与口感,才能成为业界的赢家。

黄俊耀(右)亲力亲为,监督工人制作香饼 。

创业须持之以恒

30岁是人生创业的黄金岁月,但黄俊耀19岁继承香饼事业,就分秒必争地勇往直冲,在30岁前建立他的事业王国,确实让时下青年羡慕不已。

他表示,这11年来所订下的目标与计划都已达致,包括打造香饼品牌、电脑化系统等,因此公司未来1、2年暂无发展计划,只会循序渐进的随着时代演变而改进,确保顾客品尝到最佳品质的香饼。

“我在15岁前,除了三餐温饱,一无所有,本身想要拥有的东西,就须靠双手去做,但并非现做现可得到,而是须有耐心,花费5年,甚至10年才能拥有,因此,创业不能一步登天,必须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一天。”

创业须先累积经验

他认为创业必须先累积经验,储足资金,同时也须勤奋打拼,挨过艰难期就能成功。他当初开设分销店,初期也是没有顾客,但他还是每天照样营业,因为如果没有每天营业,当顾客扑空时,就会转移阵地。

他表示当年会继承香饼业,是因为想到打工的薪水固定,做生意却有赚取比打工薪水更高利润的空间。

传统包装,仍占香饼市场主要地位。

无添加剂 顾客安心吃

金地园香饼家虽主打香饼,但也有手工制做的豆沙饼、鸡仔饼及咖央角,都是游客伴手礼佳品。

目前,该厂生产的香饼有2种包装,即是传统包装与精美包装,前者最为畅销。

除了传统原味香饼,还有榴梿香饼、竹炭香饼及香饼皮,所谓香饼皮是无馅料,只在金地园香饼分销店才有摆售,外地无代售。

黄俊耀认为香饼业要持续发展,就须保持品质,不添加防腐剂及色素,让顾客吃得安心,买得开心。

他强调建立品牌的过程中,也获得媒体的宣传协助,也通过广告打响了金地园香饼的知名度。

10多年来,凡是周末,或公共假期都有旅游巴士直接前往该厂选购土产,游客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

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左三)颁赠品牌奖予太平金地园香饼家董事黄俊耀夫妇(右三与二);左起为《南洋商报》霹雳州办事处主任黄佩诗及总执行长刘鸿辉,右为《南洋商报》总编辑陈汉光。

“船到桥头自然直” 

顺其自然勿执着

黄俊耀的座右铭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他并非消极或是阿Q精神,而是在发展事业期间悟出哲理。

他说,生活中亦是如此,许多事很微妙,常让人难以透彻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所以不论遇到任何难题,最终都会克服。

他表示中五毕业后,就接承家业,没有进修商业管理课程等,令对于经营学问一窃不通的他扩充生意时,必须花钱聘人协助,一路摸索,跌跌撞撞的走到今日。

他举例今天买了一辆车子,才懂得必须要有执照;他必须在接触后,才能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很多时候须顺其自然,不要过于执着。

反应

 

霹雳

关怀生活陷困家庭 林永源再行善派救济品

(太平4日讯)《南洋商报》2018年度卓越企业奖得主,也是太平新板热心商人林永源再行善。

他日前在其位于新板金城园的永源摩哆店前派送物资给予贫穷家庭,约60人受惠。

也是新板福利联友会主席的林永源向媒体说,今次派送物资,除关怀在疫情下生活陷困的家庭,也借此贯彻回馈社会的旨标。

林永源表示,据了解,自我国爆发疫情和多次的管控令,已令许多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特别是那些原本家境已清贫及依靠日薪者的生计,如今生活更陷入水深火热中。

他希望政府关注该些贫穷家庭的困境,并极力给予援助,同时也期望有能力者伸出援手,好让受疫情所困者能渡过生活危机。

他表示,为协助面对疫情的生活困难者,在过去已多次分派物资给予需要的家庭,并感谢联友会成员的协助,使布施活动顺利完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