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对中国农业改革感兴趣
敦马成“好奇先生”

(北京21日讯)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虽然早年学医,不过对中国可养活14亿人口的农业发展非常感兴趣,今天参观中国农业科学院时,成了不断发问的“好奇先生”。

马哈迪到访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是首相访华最后一天的重点行程。



他对中国农业领域改革经验及农业科技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参访深入了解中国正在展开的另一波“城市农业产业化”改革。

马哈迪选择到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其中两个地点,即作物科学研究院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深入了解中国如何以创新科技发展农业。

马哈迪对科学院内使用的各种农业科技及技术深感兴趣,在专人解说之际也不断发问,设法了解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的突破。

当来到称为“漂浮农村”的叶菜种植创新技术研究中心,马哈迪也成了“好奇先生”,频频就其不了解的菜类询问解说员。

长得像草的韭菜也引起马哈迪注意,特别停下来询问这是什么菜,随后解说员也摘了一些韭菜让他嗅其味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内有不少试验性及研究性的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园是其中一所,也是外国领导人访华时,会选择到访的地点之一。

今年6月20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拜访中国之际参观此科技创新园;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在今年2月1日到此参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职员向马哈迪(左五)讲述温室种植的科技。左二为沙拉胡丁、左四为白天。

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中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前称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今年5月才易名,以更好地体现其现阶段的功能与定位。

它是于2009年由中国农业部批准建立,园区以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为宗旨,通过展示示范、交流培训等平台的构建,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普及推广。

整个园区由室内展区与室外展区两部分组成,室内展区包括3部分,即1号温室展示区,包括叶菜工厂、果菜工厂、都市园艺馆、绿色创意馆等。2号温室展示区包括科研成果展示厅、热作果品展示区和作物新品种展示区;最后的是植物工厂展示区,包括人工光植物工厂和自然光植物工厂。

应仿效中国农业科技

除了供内需也可出口

马哈迪感叹中国的农业科技发达,中国拥有14亿人口能办到粮食自供自足,且能出口,但是大马约3000万人口却只能供给70%的人口。

他赞赏中国的能力,不但足以满足国内市场,还可以出口农产品。

他说,我国甚至需要向邻国入口白米及蔬菜,因此他认为我国可以仿效中国的农业科技,除了供内需,也可出口至其他国家。

他赞扬中国农业科技的发达,并认为一些一些科技可引进大马,例如室内温室种植及人工光源种植等。

“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因为我国很多稻田农夫都很穷,其农产品并没有让他们获利,令他们面对入不敷出的窘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我说,他们可以供应14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可以生产足够的白米、蔬菜、水果等食物,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国只有约3000万人口,也给补贴和肥料,却只能生产70%的食物。”

赞好马云网络营销方式

马哈迪透露,阿里巴巴创办人兼集团主席马云拥有一套很好的网络营销方式,而此方式能助乡村的农民将产品促销至全国,甚至是全球。

他举例,比方说一名卖糕点的国人若使用马云的网络营销,他们的产品不会再局限于小乡村,反之可推广至全球。

他认为,这名小贩就此可脱离贫穷,不再面对市场局限的困境。

他也提到中国每年有1500万毕业生,需要提供1500万个就业机会; 反观大马,却面对很多人因没有就业机会而失业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向中国取经,但是人民的接受度也很重要,若他们不愿意工作,那我们同样会面对失业的问题。”

他强调,善用科技做电子商务一事,不仅让他大开眼界,更认为此举可协助大马改善现有制度。

敦马反对森林城市计划

不欢迎外国人永久居留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此次访华行程中,再次重申自己反对柔佛森林城市计划的立场,并强调大马政府不允许类似高价房地产项目下的“大量移民”,同时亦不会颁发永久居留签证予有关外国人。

马哈迪是于20日,在北京接受中国媒体《财新网》的专访时透露上述立场。

他表示,有关项目造价极高且不是为大马人而建立,以致大马人尤其是土著无法负担有关房价。

他指出,有关项目的用意是让外国人留在大马,惟没有一个国家会希望有大量外国人涌入且永久居留。

“即便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想让墨西哥人进入美国,欧洲人现在也不想让叙利亚人进入。所以,我们是一样的。”

马哈迪表示,大马欢迎外国人前来度假,但永久居留却是不受欢迎的事情。

“马来西亚是个小国。如果大量外国人涌入,我们会失去对于自己国家的控制。这是为什么我们不赞同这样的项目。外国人可以来度假,但永久居留不是我们欢迎的事情。”

他进一步解释,大马政府有控制人口流入大马的措施,并愿意为前来观光与经商的外国人提供签证。

“但是,如果他们来马来西亚是为了永久居住,我们将不会给予这样的签证。”

无论如何,当相关记者询及政府要如何应对相关地产项目涉及州政府、柔州苏丹,甚至新加坡政府的问题,马哈迪并未直接回应。

马哈迪并非第一次反对有关计划,他于去年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的一场讲座上,表明外资不包括“收购大片大马土地,然后建造大马人买不起的宏大城市”。

他当时说,若这种情况发生,这些“宏大城市”将会售卖给外国人。

马哈迪也在2016年11月27日引述“彭博社”报道指出,耗资1000亿美元、可容纳70万人的森林城市项目恐沦为外籍人士主导的地区,而这些人士甚至將享有公民权、获颁身分证,暗指柔佛是在典当主权。

新闻背景

恐外国买家变大马居民

再次出任首相前,马哈迪曾于去年3月14日,在部落格中发表前往森林城市参观后的感想:“真的觉得购买该处房产的外国买家将能成为大马居民,甚至拥有投票权。”

他说,根据大马法令,在大马居住12年后就能成为居民,也拥有投票权。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更甚的是,在有权力的人的支持下,时间可能缩短。当时,他质疑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经指出,有关土地是99年地契,但他发现该发展区的电灯柱上的广告牌写着“永久地契”。

马哈迪认为,森林城市外国买家几乎可以永远居住那里,在居住了那么久之后,没有任何条件可阻止他们成为大马居民。

同年3月22日,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殿下接受《每日新闻》专访时说,他投资联营项目也需要买地,并非免费获得土地,然后售卖。

若联营投资的有关项目发展顺利,获益者则包括政府与人民,因为政府可得到税收,而人民则得到就业机会及商机。

陛下说,促成发展项目,是政府的其中一个税务收入来源,这和买房产就能获得公民权一事,根本毫无关联。

同年5月15日,针对作为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国际区的森林城市允许外国人永久置产一事,时任柔佛州务大臣拿督斯里卡立诺丁在柔州第13届第5季第1次立法议会——柔州大臣总答复时表示,从务实角度而言,这是为了能够吸引外资进驻,州政府才考虑这么做。

他指出,国际区的工程主要涉及填海、高昂费用、技术问题,而发展商花费巨额投资,却只能销售租赁地契,将无法吸引大型投资进来;而且,该项目的范围也非常小,只占柔州总面积0.1%。州政府是经过考量后,才决定让外国人能在这个国际区的工程项目拥有永久地契。

他补充,在2015年11月的柔州行政会议上,就已通过外国人可在我国永久置产,不过,得符合一些条件。

马哈迪(中)见证于旭波(左)及巴基斯沙烈签署合约后,互相握手示意。

中粮与森那美合作

发展棕油下游工业

大马将与中国合作,以在国内投资发展棕油下游工业,再把制成品运销世界市场,进而解决大马棕油受期货市场影响,导致价格波动问题。

大马森那美集团今天与中国中粮集团签署了解备忘录,在这项协议下,中粮将前往大马与森那美展开合作,发展棕油下游工业。

原产业部长郭素沁说,马中双方这项合作,有助解决大马棕油面对世界期货市场波动,进而造成的价格市场不稳定问题。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原产业部长郭素沁、农业及农基工业部长沙拉胡丁、外交部长拿督赛夫丁阿都拉陪同下,见证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旭波与大马棕油局(MPOB)主席兼大马森那美种植有限公司执行副主席兼董事经理丹斯里巴基沙烈,签署备忘录仪式。

根据备忘录,此合作将提高棕油贸易,共同开发高附加价值与健康棕油产品,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郭素沁在较后向记者说:“我们需要鼓励更多下游工业投资,把制造的产品运到世界各地。”

助解决棕油价格不济

她相信,中国对入口食品的管制将越来越严格,大马森那美与中国中粮合作发展下游工业,把大马棕油下游产品运向中国,有助解决大马棕油价格不济。

在中国外长兼国务委员王毅日前访马时,与马哈迪探讨了几项议题,其中棕油被视为是加强两国潜在成长因素。

去年中国向马来西亚采购了192万公吨的棕油。

在2017年,我国包括棕油在内的原产品总计录得外汇收入1400亿令吉,使它成为我国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反应

 

要闻

“哈迪敦马涉种族宗教” 社传中心也点名安华慕尤丁

(八打灵再也15日讯)马来西亚社区传播中心(Komas )发布的《2023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直接点名多位从政者经常操纵种族及宗教紧急局势来维持权力。

在2023年共录得15起从政者涉及种族和宗教政治的事情,而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和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各占4 起。

其他被点名者计有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国盟兼土团党主席丹斯里慕尤丁、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努西、国盟雪州主席拿督斯里阿兹敏阿里、土团党马樟国会议员袁怀绍、雪州行政议员纳兹旺和吉兰丹州议会副议长兼土团党格拉那州议员莫哈末法立(各1 起)。

去年50案涉种族仇外

报告也提到从政者以传统的“为我们的种族投票,以便优先考虑我们的需求”概念已根深柢固,再者,从政者惯常以“恐吓”伎俩来维持党内追随者的支持,并通过误导性言论避免追随者与政敌有所接触。

报告指去年共有50起事件被确定为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或仇外心理(xenophobic)个案;相较2022年的82宗,此类事件在去年有所减少,然而,涉及种族和宗教政治事件的数量依然排在最高位置,占31.4%。

这份报告把事件分成6个类别,即政治、挑衅、教育、媒体、其他领域(包括体育、就业及租赁)和仇外主义。

报告说,在50起事件中,种族和宗教偏见、挑衅或煽动占17.6% ;教育领域占9.8%;体育项目中占7.8%;政策占7.8%;其他类型占13.7% ,以及仇外心理占11.8%.

报告提到在过去9 年,涉及种族和宗教政治有关的事件依然占据主位,而其他领域的种族主义、歧视和仇外心理仍然持续存在,且事件数量有所增加。

种族歧视渗透体制

报告说,我国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已存在数十年,且已渗透至政治、法律、经济、医疗保健和教育制度和结构之中。

报告认为,虽然政府努力推动国民团结,但仍需采取更积极的举措,透过架构和系统来打击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报告说,大马既已承诺遵守有关消除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的不容忍现象的“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和“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如今就需要采取更具体的行动,处理持续侵害国家社会结构的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问题。

《2023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5大建议

- 促从政者在夺权或维持权力时,若使用种族和宗教言论,则需停止吹嘘。

- 促昌明政府成立“国家和谐和解委员会”,为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平反。

- 政府需加强现有法律机制,如根据拉巴特行动计划和其他国际标准修正刑事法典,以及推出特别法律来解决3R问题。

- 继续针对公众和潜在受害者展开大规模的觉醒运动,并对相关的官员展开培训。

- 促政府承诺会显著提升和改善人权纪录,尤其是涉及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上的课题。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