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轻快铁站闸外的路程/苏莱曼

第14届大选后,政府指出,包括政府债务和连带负债,国债达1兆令吉,因此必须采取行动减债,包括检讨主要的铁路工程,并在大砍成本后批准轻快铁3(LRT3)工程。

尽管针对这些基建设施计划有多种意见,但搭客出闸后的路程也一样值得关注。要改善公共交通的乘搭率,必须提供更多且合适的辅助设施和服务,以及改善客户体验。



今年7月初,财政部发出即时停工令给原本预计耗资810亿令吉的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

至于吉隆坡的捷运3(MRT3),交通部已阐明该工程只是展延,一旦财务状况好转,内阁才会同意启动该工程。

7月中,把轻快铁3(LRT3)的成本从316亿5000万令吉减少47%,包括把42套6节车厢列车,减少至22套3节车厢列车,以及取消5个预估乘客量较低的轻快铁站,直到有需求时才建。

这5个站分别是:Lien Hoe、Temasya、思灵(SIRIM)、武吉拉惹(Bukit Raja)以及绿林镇(Bandar Botanic)。



最近产业市场也出现不少以公共交通主导发展(TOD)或靠近公共交通的产业项目,都获得购屋者相当不错的反应,尤其走到对面街就可以搭上轻快铁。

其中例子就是森那美产业在梳邦再也的Lot 15项目,自2017年杪已获得60%的认购率。

除了地点优越和好卖的概念与设计,该发展计划靠近梳邦再也轻快铁站及电动火车站,增加了该产业的连接度。

乘搭体验须好到让人放弃驾车

作为一个轻快铁/电动火车搭客,他的路程并不止于点票的闸门,还包括踏出车站,还有回家的最后一段路程。

而回家的选择包括乘搭穿梭巴士、德士、手机召车服务、私家车或是步行。

尽管我国的轻快铁或火车站大部分都有这些便利,但服务和便利素质仍有待改善。不只是要满足因为没有私家车而需要公共交通的搭客需求,也要鼓励原本开私家车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鼓励人民使用公共交通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减少私家车使用率,进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但要达到这目的,搭客体验必须好到让一个人放弃本身的私家车。而最后一里路的连接和用户体验,就是让他/她做出这个决定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例子就是市政局或私人经营的巴士服务,比如八打灵再也免费的PJ City巴士服务。

该项服务是八打灵再也市政局与Rapid巴士私人有限公司的合作计划,旨在加强各个轻快铁站或城市间的连接。

须符合民情

另外,不同的轻快铁线为不同的社区服务,各个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可负担能力不同。

虽然公共设备应该是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可使用,但不同的站也应该要符合民情,适合相关地区的体验。比如郊区的轻快铁站设计,不能与城市地区的轻快铁站设计一样复杂。

当一个站的设计好,就有机会成为一个社区中心的焦点,成为聚集点或主要的转站。

可以贯穿的轻快铁站,就会吸引很多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最终就可以提供安全、方便和有效率的转运系统,并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川行。

依地区文化加入设计元素

从美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根据各地区的文化或活动而加入的设备或设计元素,轻快铁就可以更诱人。

比如商务区的轻快铁站必须符合更多专业人士和白领的需求;住宅区的轻快铁站,更多是家庭和长辈人潮。

轻快铁站更符合家庭、亲商或更有设计感,让搭客更养眼、感觉安全甚至更愿意消费,所以可增设符合搭客需求的零售或餐饮零售元素。

不过,这些站不是终点,所以零售或餐饮空间设计要更便捷,方便移动的人潮。这与购物中心的商店和餐饮点不同,因为客户会逗留更久。

更可负担又安全舒适

回到现实,要一个地铁站稳健增长,不能操之过急。

就在政府和各个单位改善和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之际,要即刻取代私家车有点不实际。不过,公共交通的好处就是更加可负担,且不需要牺牲安全和舒适。

虽然对于现有和即将发展的公共交通设备有许多意见和看法,但政府已阐明一些搁置的发展活动,未来在合适时间点和情况就会重新考虑,所以作为使用者,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反应

 

意见

智能城市永续未来/苏莱曼

为了应对城市化所面临的各种关键挑战及实现政府的愿景,使国内各个城市更具生产力、竞争力、宜居和永续,得以造福后代,房屋及地方政府部以“智能城市”为策略性倡议。

推行智能城市,主要是根据大马统计局的预测,到了2040年,大马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5%。

回顾过去50年,国家的城市化比率增长接近3倍,从1970年的28.4%,于2020年提高至75.1%。

为了实现城市化的壮举,过去几年,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多项政策和框架,旨在创建和产生智能城市的现代理念。

推介智能城市框架

2019年9月,房政部推介“马来西亚智能城市框架”(Malaysia Smart City Framework, MSCF)。此框架是全国各个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发展和推行智能城市倡议的参考指南。

根据去年9月公布的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报告,至少5座城市将在2025年被鉴定为智能城市。这些城市将根据大马国家标准采纳的国际标准MS ISO 37122:2019“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指标:智能城市标准”的基础上存在。

今年初,安邦再也市议会与天地通数码网络(CDB,6947,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建立伙伴关系,以淡江为智能方案测试场,同时也是安邦再也转型为智能城市的起点,旨在建立智能城市生态系统。其他社区将陆续加入智能城市行列,迈向智能与永续的未来。

走上智能之路,各方必须全面理解并精简整个智能城市的概念,以确保所有努力和倡议都能互补并提升价值。

对于“智能城市”的定义,不同组织存在不一样的版本,当中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对国际电脑科技大厂IBM来说,智能城市是一座充分利用当前所有相互连接资讯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好的理解,同时控制营运并全面使用其有限资源。

改善生活质量

成立于1926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对智能城市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类挑战,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为国际联盟,智能城市联盟(Smart Cities Council, SCC)经常引用的定义是智能城市利用资讯与通讯科技(ICT)来提升城市宜居、工作和永续的区域。

各种不同的定义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创造并利用新兴和颠覆性的科技,来应对广泛的城市问题。

从上世纪至今的演变

尽管智能城市的理念中设想了高水平的进步,但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新提出的,在过去几十年,智能城市的理念一直被人讨论。

我国走向数字社会的旅途,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根据第7大马计划制定了国家资讯工艺议程(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nda, NITA)。当时的重点是栽培人才、发展基础设施,并应用技术来创造社会和社区的利益。

1996年,政府成立多媒体超级走廊(MSC),大力推行电子政务,集中精力发展多媒体和资讯工艺领域,在我国的战略中心汇聚本地和国际熟练人才。

为了配合这一举措,赛城正式在1997年成立,并定位为全球科技中心。

进入2000年,国家推出其他以数字为主题的框架,包括大马资讯通讯与多媒体服务886蓝图(MyICMS 886)、国家资讯通讯科技策略蓝图,以及推行多个多媒体超级走廊网络中心,促进了国家智能迁移的进程。

到了2010年代,柔佛南部的依斯干达特区成为我国第一座受认可的智能城市,它凭6个智能特点获此殊荣:智能经济、智能管制、智能环境、智能移动、智能人民和智能生活。

纳入第12大马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智能城市议程,房政部分3个级别为地方政府举办系列活动:县议会、市议会和市政厅,让各级地方政府理解和发展智能城市的概念。

这最终促使马来西亚智能城市框架(MSCF)于2019年制定,较后更被纳入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年)里。

困难重重任务艰巨

尽管推出并实行了各种举措和框架,然而,打造智能城市的过程仍困难重重,例如包容性和人力资源等的挑战,迈向智能城市是项艰巨的任务。

从包容的角度来看,创造这些方案的目的,必须符合智能城市居民和社区的可达性和可用性。这意味着要解决某些少数或社会群体不精通科技,而且无法负担类似服务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使用这些服务的装置和基础设施。

乡区网络覆盖有限

在乡下地区,网络覆盖有限,导致用户无法充分登录各种应用程式和服务,而这些程式和服务原来的目的是要使日常生活更方便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士或老年人来说,基于身体或心理状况,他们可能无法正常使用系统,甚至无法使用所需的设备。

如果智能城市的可达性和包容性无法获得高度优先,那么在执行智能城市计划时,这些项目可能会落入无法广泛执行的风险,并限制了普罗大众采纳智能城市的范围。

要使智能城市成功繁荣,人口的技术和社会能力必须与先进科技相匹配,不仅要充分利用,还要熟练地操作和管理各种运行城市的系统。

发展中国家和那些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的,例如马来西亚,实现智能城市的常见障碍是缺乏资格和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在数据科学、工程和城市规划的领域。

市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数字素养和意识的鸿沟将阻碍任何实质的进展。

为了克服这些人为障碍,有关方面应为所有人提供相关而全面的教育、培训和指导计划,同时根据各个领域和经济的新进展,认真审查内容大纲。

智能市民社区至关重要

扩大格局来看,一座智能城市需要智能社区来运行,这意味着教育和培养不同的个人,使他们能够应付智能城市的社会及营运水平。

在包容性的基础上,这理论上将产生一座由数字、永续和宜居性驱动的智能城市。

不管这座智能城市是从无到有人工建造的,还是从现有的城市按部就班转化而来,智能的市民和社区仍至关重要。

在拥抱新事物之余,还需要保护旧事物,以保留城市的身份,这个身分是建立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缺乏了这个身分,任何智能城市都会陷入典型的现代城市面貌,只有玻璃和钢铁。

保护旧事物的措施在重新设计和重组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时,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

在解决诸多问题时,例如经济可负担性、供应过剩、社会问题和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领导人应该注意那些能够增加机会,又能为经济增长定下基础的政策工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